第七百七十章:咸丰:重显祖宗荣光!

……

大秦。

刘邦揣着袖子,看着天幕。

“有一说一,其实道光算是个合格的守成之君。”

“改革盐法,漕粮海运,整顿朝纲,平定张格尔安定西域。”

“这些功绩做完放到别的朝代估计也是个中兴之主了。”

“但是面对这种大变革,他能力就不够了。”

嬴政半阖着眼,突然道:

“别的朝代是什么朝代啊。”

殿内瞬间鸦雀无声。

刘邦觑着眼看着嬴政。

你这人怎么这么敏感啊?

乃公有感而发而已!

然后在嬴政睁开眼的一瞬间,表情化为一副伶俐模样。

“当然是宋朝明朝了!”

“别的不说,最起码改革还是改了的,成果也不错不是吗。”

冯去疾几人看着一脸陪笑的刘邦,个个都不忍直视。

蒙恬半低着头吐槽着:

“他比赵高还像奸佞。”

尉缭捋须摇头道:

“能屈能伸,大丈夫所为。”

冯去疾则闭着眼睛不说话,刘邦的存在是有必要的。

萧何则翻了个大大白眼。

“他就是脸皮厚罢了。”

……

大汉·武帝时期

“乾隆在的就是烂了,只是没烂到底,到了他父亲那里,就彻底全烂了。”

刘彻看不上乾隆那副天下大防的模样,但也看不上嘉庆那副披着“仁”皮不干“仁”事的模样。

“唉……”

皇帝突然叹了口气。

“我大汉,何其有幸啊……”

没头没尾的一句话。

卫子夫等人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意思。

而刘彻则是想起了自己身后的昭宣二帝。

……

大唐·德宗时期

“盛世是他们的……”

李适心情十分抑郁。

背负双手,望着天幕喃喃自语。

“朕什么也没赶上……”

开元盛世啊,自己依然记忆犹新。

但更多还是安史之乱后的一片废墟。

“当盛世之君之后的皇帝。”

“最倒霉了。”

……

大明·洪熙时期

“一个人做了父亲就要为了一家人而忍辱含垢。”

朱高炽坐在圈椅内,倚着扶手叹息道:

“一个人做了皇帝就要为了天下人而忍辱含垢。”

朱瞻基束手站在一旁静静听着。

“咱们先不看什么华夷之辩。”

朱高炽摆了摆手,抬头看向那道耀眼的光幕,缓缓道:

“道光帝,是个真正的儒家皇帝,人是好的,就是接的摊子和环境太差了。”

“要是能在一个太平年月里的话,道光最起码也能成为雍正式的人物。”

“最起码道光帝节俭,痛恨腐败。”

朱高炽冲朱瞻基竖起两根手指,顿了顿,继续道:

“只两者,就胜过无数皇帝。”

“这皇帝啊,是天底下最难干的差事。”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看着风平浪静的天幕,一瞬间晃了神。

“竟是毫无波澜吗?”

“不能,不能这样!”

他慌了,忙乱的走下御阶,走出殿内。

对着天空大喊道:

“你不能这样对朕!”

“不能如此对待大清!”

“上天!”

“你不公啊!”

道光红着眼,似疯魔般朝天怒吼着。

周围的侍卫与随从惊惶的跪倒在地。

道光只是看着继续盘点下去的天幕,眼角泣泪。

“你不能……不能……如此。”

无罚亦无赏。

无过亦无功。

自朕始,一切都只能靠大清自己了。

……

天幕上。

长长的队伍行于紫禁城的御道上。

前列为导象、宝象、静鞭。

次为前部大乐队,再次为各种仗、旗、殳戟、弓矢、瓶炉及前引佩刀大臣等。

玉辇居中,后扈有佩刀大臣、豹尾班各侍卫、领侍卫大臣及管宗人府之王公大臣等大批官员。

身材消瘦的皇帝穿着朝服坐在玉辇中。

脸上虽挂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但眉宇间盘旋着一丝清晰可见的忧愁。

『咸丰帝·爱新觉罗·奕詝』

……

……

大清·咸丰时期

倚着明黄色的软枕,咸丰冷眼看着天幕,咳嗽了两声。

“朕,真是年轻啊。”

满朝文武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实际经验。

九卿科道在京官生涯中也只是做过一些堂官,而未在实际操作层面的司官一级工作过。

这帮人一生研习经典,心得颇丰,由此引申出来的治国方案是一套一套。

但只有做过具体工作的官员方能体会到理论与实际工作有着多么遥远的距离。

尽管常说“半部治天下”。

“论语,治不了天下。”

此时,一名宦官自殿内外徐步而进,恭敬道:

“陛下,懿贵妃来给陛下送银耳羹了。”

咸丰点点头。

“让她进来吧。”

……

……

……

大汉。

“你可以听到一千个意见,但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从一千个意见中挑出正确的那个。”

刘邦笑着道:

“他想要一切都好,但什么叫好呢?”

“没有标准,不清楚标准,无法洞悉好坏,有跟没有都一样啊……”

吕雉不认同刘邦的这方面看法,冷声道: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

“本来就是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如果再堵塞言路,效果会更差。”

“咸丰能这样做,说明其还是比较开明的。”

刘邦笑着点头,也没说什么。

……

……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狠狠的咬了一口胡饼,又喝了一大口热汤。

舒服的吐出一口气,懒懒道:

“多磕头,少说话。”

“吃饱了撑的妄议朝政。”

“不过这幅制联是挺有趣的。”

“砰”的一声重响打断了李渊的话。

他看着那一摞奏本,皱了皱眉。

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笑道:

“阿耶,你也不能一直这么摆烂下去吧?”

李渊扭过头不理他。

李世民依然笑着道:

“阿耶,只要你把妾通畜产这条改了,儿子保证你后世名声不会差!”

李渊正回头,瞥了他一眼。

“改贱籍?这功劳你不要?”

李世民还是那副笑模样。

“阿耶认为儿子还需要这点功绩吗?”

身后的李建成没忍住笑出声。

这话说到头了。

李渊黑着脸,一手按住奏折,一手指向门外。

“你俩,给我滚出去!”

“看着你们就烦!”

李世民也不在意,拉着李建成嘻嘻哈哈的走了出去。

李渊看着两个勾肩搭背的背影,嘴角下意识翘起。

然后看向奏折……

嘴角又耷拉了下去。

“混账东西,就会让我得罪人。”

嘟囔着,打开了奏折。

李渊不想以后只有一个李世民他爹的名头。

他要让后人记住。

大唐开国之君是他。

唐高祖,李渊!

……

……

……

大汉·景帝时期

“若如此。”

刘启冷眼看着,嘴里幽幽道:

“就说明经本身就有问题,所以要实事求是。”

小刘彻捧着脸,嘴里鼓鼓囊囊含糊不清道:

“实事求是,说的容易。”

“老祖宗可是一顶大帽子,是不能质疑和改变的。”

“所以就只有循环,没有进步。”

“要不是我,大汉能不能雄起还两说呢!”

刘启斜眼看着他,环抱双臂,嗤笑道:

“哦?怎么?这会儿你不是太子刘彻,是汉武帝刘彻了?”

“你确定吗?”

小刘彻打了寒颤,连忙摆手摇头。

“不不不,我是太子刘彻!”

“太子刘彻哦!”

刘启没好气的冷哼一声。

小刘彻擦了擦脑门。

好险,差点挨一顿毒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