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道光功绩

……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眨了眨眼,突然起身高呼道:

“朕要平定北辽!”

“收复燕云!”

刘娥轻摇团扇,面无表情。

“我觉得你还是效仿汉武帝吧。”

赵恒扭头疑惑的看着刘娥。

刘娥白了他一眼,没好气道:

“培养一个霍去病更靠谱一些!”

赵恒想了一会儿,勃然大怒!

“小娥!你看不起拥有岳飞之力后的朕吗!”

刘娥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的说着:

“我当然相信岳飞给的馈赠啊,陛下。”

随后嘴角一耷拉,再次面无表情道:

“但我不相信接受了岳飞馈赠后的你。”

“你真的不会跑吗?”

“就怕有了岳飞的馈赠,你跑的更如鱼得水啊。”

赵恒再次大怒!

然后涨红了脸不说话。

说实话,他自己心里也没把握。

现在的他就是另一位有名本家的翻版。

都是纸上谈兵。

培养一名霍去病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到时候他上战场,朕在后面压阵。

美滋滋。

“那你说我锻炼谁呢?”

刘娥淡淡道:

“狄青。”

……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叹气道:

“陈胜吴广也种别人的地啊。”

刘庄有点坐不住了,语气里也带了几分焦急。

“那就坐看事情发展吗?”

阴丽华扯了扯刘庄的袖子。

王莽之事在前,不可轻提此事。

刘秀看着天幕,无奈道:

“就如一条道上的茶摊,张三不用交税,李四王五却要交税。”

“时间一长,李四王五肯定经营不下去,会被张三兼并。”

“土地也是同理。”

“有的人土地不用承担赋税徭役,他们肯定有更多的资源和动力去兼并土地。”

“根源在于不平等的税赋政策,土地兼并只是必然结果。”

“不去解决这个根源,而是聚焦于表象去抑制资源正常流转,只会帮倒忙。”

“问题是……”

刘秀再次叹气道:

“朕真的只是个人,不是神。”

要真是神,度田也不会那么难。

……

……

……

……

大汉·武帝时期

“豪强。”

刘彻心里仅次于匈奴的第二大敌。

小刘据拽了拽刘彻衣袖,看着被他惊醒的刘彻,出声问道:

“以小户之浮收,抵大户之短偿?阿父,这是怎么做到的?”

刘彻伸手将小刘据抱到怀里,缓缓道:

“丧失土地的百姓多半是地去赋存。”

“豪强纳粮,一石只收五六斗,而百姓纳粮,一石多收二三斗。”

“一来一往,浮收就抵了短偿了。”

“这无形之中就使百姓的负担加重了很多。”

小刘据疑惑道:

“不能改吗?”

刘彻笑了,笑得很开心。

“当然能改,而且很简单。”

“不让豪强扎根于一地就行了。”

“这就是高祖的陵邑制。”

……

……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看着天幕。

脑中回想起阿父临终前的叮嘱。

“相父,朕明白了。”

诸葛亮看向刘禅。

那个喏喏的孩子不知何时有了一股如渊之质。

刘禅心中想着往事。

那些像蒙了一层灰的过往好似被突然擦干净了,闪着耀眼的光芒。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朕今日方才明白阿父的意思。”

刘禅平静如水道:

“其实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一个。”

“不要把天下万物的一切牺牲与奉献都当成理所当然。”

“这是可耻的。”

诸葛亮怔怔的看着他。

他又看到了。

那熟悉的样貌,熟悉的光芒。

“孔明,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他忍不住以袖掩面。

刘禅看着肩膀微微抽动的相父,轻轻阖上眼眸。

安乐公。

这三字将一切牺牲都辜负了。

“那个惩罚……”

“朕该受的。”

……

……

刘宋。

父子两人沉默着。

庭院内只余留竹声簌簌。

“这世道……”

“变化的真快啊。”

刘义隆回想着这历代皇帝,发自内心感慨着。

“道光当政三十年,改革内政方面也是不无建树。”

“也绝非昏馈、贪鄙、淫暴之君,是一个企图有所作为的皇帝。”

“若是放在其他朝代,未必不能成为一个除弊去衰的中兴之君。”

“偏偏摊上这个时节。”

刘裕默默抿了口酒,出声道:

“自清朝决定留发不留头后,它的本质就决定了。”

“后续的发展也不过是扬汤止沸罢了。”

“况且,土地兼并这事也不好解决。”

刘裕顿了顿,又道:

“除非土地一直扩大,人口不停迁移。”

“但几乎不可能做到。”

“因为只要官员、世家还保有土地的权力,这种事就不可能做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