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八章:湘军三杰·中国诸侯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看了一眼手中的
“今运河淤塞越来越重,漕河转运越发艰难。”
“海运与漕运的争论持续进行。而开凿胶莱河,就是缩短海运行程的转运方式成为折中方案。”
朱厚熜看了一眼站在面前不卑不亢的罗洪先。
又看了一眼地图上的胶莱新河的河道。
河道与海运航路相连,形成一条不必绕行山东半岛。
如此就可以实现物资南北转运的通道。
“你不是不入仕了吗。”
“今朝献书又为何啊。”
罗洪先沉默片刻,缓声道:
“因大明还有回天之术。”
“依陛下如今之力,开通新河道可以节省国本。”
朱厚熜微微眯眼,将堪舆图往案子上一扔。
“你是把朕当苦力了?”
罗洪先微微低头。
“草民不敢。”
朱厚熜冷哼一声,随后又拿起那本堪舆图,起身离开。
“去户部报到。”
“规划好开河事宜。”
“退安吧。”
……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微微坐直身体。
“看这意思,盐制改了?”
朱厚熜翻开簿子,沾了沾墨汁。
准备好开抄。
……
大明·万历时期
“纲盐制度的确立,加强了盐商对盐业的垄断,扬州盐商基本垄断了两淮海盐的运销。”
张居正微微叹气道:
“官商结合,富可敌国。”
“道光能改此事,却不能改天下大势。”
小皇帝想到了乾隆,对着张居正道:
“因为先生心善。”
张居正默默不言。
不是我心善。
是我说了又不算。
……
……
……
大汉·文帝时期
“里有中正之意。”
刘恒捋起袖子,赤手组装着治栗内史拿来的曲辕犁。
“既中又正必得其功,所以受大福。”
“就算把康熙雍正乾隆放到道光的时代,也不一定就会比他好到哪里去。”
“因为那是需要整个天下从头开始变革的时代。”
“纵使康雍乾都是人君顶点,也不代表他们能在已经落在变革之后的道光年代,跟上世界的发展。”
刘启听了一通,觉得跟没听一样,低头问道:
“这曲辕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那么好用。”
刘恒:……
对牛弹琴。
……
大汉·武帝时期
大势所趋不所趋的暂且不提。
刘彻对这些千八百年以后的事兴趣还真不大。
一是看多了生气还于事无补。
二是大汉还够不到那种程度。
“工业的事可以做长久国策。”
“但时间久远。”
“盐这个可是切实之事了。”
他可没忘了那帮盐贩子。
票盐制废除了浮费勒索,减少了运销中的诸多中间环节,这就使得官盐成本大幅下降。
成本下降,官盐价格也会明显回落。
只要官盐价格不超出百姓的购买力,即便其价格略高于私盐,它在食盐市场当中的优势地位也不会受私盐冲击。
因为对于百姓而言,买食私盐毕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既然当买食私盐的风险成本大于买食私盐可能获得的收益时。
百姓就不大可能选择私盐。
这就意味着私盐在竞争中可能失去价格上的优势。
同时票盐章程还规定任何人只要照章纳税,均可请票行盐。
这样也会有不少盐枭因此改行票盐。
“一举两得啊。”
刘彻笑了。
……
……
大清·嘉庆时期
嘉庆看着绵宁,若有所思。
“湘军三杰啊……”
湘军……哪来的湘军?
地方团练?
这不瞎胡闹吗!
不过……
嘉庆想到“太平天国”四字。
估计是等同于黄巾之乱啊。
“三杰很好。”
嘉庆拍了拍绵宁的肩膀,在对方一脸不出所料的表情中,开心道:
“朕就笑纳了!”
绵宁扯了扯嘴角,皮笑肉不笑道:
“阿玛你开心就好。”
“但别忘了伤仲永,拔苗助长啊。”
嘉庆的脸不由一僵。
……不能……吧?
……
大清·道光时期
“这不就好起来了吗!”
道光一拍御案。
左宗棠和胡林翼是谁他不知道。
曾国藩他知道啊!
丑的很让人印象深刻!
刚刚任职翰林,朕还批语:长相不雅,却能大用!
果然,朕是有眼光的。
道光本想叫曾国藩过来。
但想了想又决定先按兵不动。
反正跑不了,先看看后面怎么回事再说安排!
……
……
……
大秦。
“什么意思?”
嬴政瞬间皱起眉头。
“用夷之书注己之经?”
“他们就这么认了?低头了?”
刘邦摸了摸胡须,若有所思道:
“这是将天下变为国家,以冀在天下的失败中夺回‘国’的胜利。”
嬴政挑了挑眉。
“你是说……从大一统……退回诸侯了?”
刘邦撇了撇嘴,嘟囔着:
“就清朝这挨打的模样,不退一步行吗。”
“反正有例子,只不过范围大了点吗。”
“正常。”
嬴政深吸一口气。
秦国用了五百年统一中国天下。
中国天下却又不知要用多少年能统一天下之天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