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四章:九龙之战·鸦片战争

……

嬴政:你们不要用寡人的长城当做衡量单位来衡量这种垃圾!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挑了挑眉,若有所思。

“清朝……”

“共和……”

“原来中间还夹了一个民啊……”

“禁烟失败……子胥,你猜究竟要多失败,才会又历经一朝而不得绝迹呢……”

没等霍去病回答,刘彻自顾自道:

“恐怕不会下于白登山之围吧。”

“一场,莫大的耻辱。”

……

……

魏国·文帝时期

曹丕一边往嘴里塞着葡萄,一边道:

“看来,这什么义律就是因为有这样的预期,才会选择遵旨呈缴吧。”

曹叡正坐在一旁,一丝多余的眼神都懒得往这边放,只是淡淡道:

“他这种猜想,应该是基于获知林则徐建议将所缴烟土解京销毁的缘故。”

“然而,他想不到。”

“那邓瀛会上奏就地销毁。”

“想不到道光皇帝会颁发就地销毁的谕旨。”

“更想不到林则徐会真的在虎门销烟。”

……

……

天幕上。

层迭如船的会议厅内。

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们正以不符合外观的举动争吵着。

其中一人怒吼着,脖子上青筋暴起。

“清朝的禁烟是不可饶恕的暴行!是侵犯英国生命财产、侵犯英王尊严!”

“这是一个机会!”

“陛下政府对于过去所受一切损害取得补偿的最好理由!”

“这是把我们将对华贸易安放在稳固!广阔!永久基础之上最有希望的机会!”

有人将脖子上的领结松开,同样大声喊道:

“清朝的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

“这对我们是很有利的!”

“对于清朝和对付一切软弱的政府一样,我们要果敢地施用武力!”

“我们可以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各位绅士们!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所以是不能轻易放过的!”

“让女王陛下的旗帜!牢固地飘扬在清朝海岸吧!”

……

……

天幕上。

“嘭!”

硝烟弥漫。

火光闪烁。

船体上的木屑被轰得四散。

一群外国水兵抱头鼠窜。

……

……

……

……

……

大唐。

李世民捻着胡须,半天不语。

“你们说……算了。”

魏征等人明白皇帝要问什么,无非就是这场战争能不能赢罢了。

就看先前的战斗不是一触即溃,说明清军是有还手能力的。

但打仗不光是打钱,或者说钱粮在战争中占的比例不是最高的。

所谓知己知彼吗……

那么问题来了……

清朝现在都被对方摸清筛子了。

而清朝对英国呢?

两眼一抹黑!

怎么打?

只能说自负太久,自限眼界了。

时代变革,非人力能企及了。

……

南宋·

赵昚根据大宋多年来挨打的经验,直指问题本质。

“道光的态度很重要。”

虞允文站在皇帝身后,直接坦然道:

“虽然敌我信息不明,但对方长途跋涉远道而来,其军心、钱粮,都有莫大压力。”

“观前面几战,清朝也不是毫无还手之力。”

“只要守住海岸,就能以逸待劳,形成另一种坚壁清野。”

“问题就在于……清帝态度能否坚决……”

危机,也是机遇。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连算兵力的兴趣都没有。

直接道:

“他输定了!”

过来整理退位事宜的朱瞻基好奇道:

“爷爷,这还没打呢,您怎么看出来的?”

大马金刀坐在椅子上的朱棣,头一扬,不屑道:

“有的战争,你爷爷打眼一瞧就知道输赢了!”

徐皇后白了他一眼。

“你好好说。”

朱棣摆回头,正经道:

“道光这人一登基咱就看出来了。”

“意志不坚。”

“碰到南墙就往后退。”

“你看他现在禁烟如何坚决,那是因为实打实的银子没了。”

“那玩意是牵扯到他的生活了。”

朱瞻基想了想。

确实,登基时的吏治改革失败他就甩锅。

朱棣看着他,又道:

“最关键的事,禁烟中出力最多的,都是汉臣。”

朱瞻基愣了一下。

这话的意思是……

不会吧?清朝皇帝不至于疯成这样吧?

就为了不让汉臣掌权?

都可以容忍战争输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