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全才和珅·议罪银制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看着天幕,喉咙不自觉的上下移动了一下。

好多钱!

这……

前来禀报端王“谋逆伏诛”的司马光一眼就看出皇帝心动了。

确实,这没法不心动。

但是……

“陛下,捐纳的开办虽一时能起到弥补财政亏空,应急军需的作用。”

“但市侩之流通过捐纳得官,更会加强苛刻扣百姓!”

“这是加剧吏治的败坏和贪污的盛行。”

“此举对于清朝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

司马光虽白发苍苍,但眼神一如年轻时倔强,他看着赵煦拱手沉声道:

“至于所谓盐商的报效,虽一时献出巨款,使清朝可以暂解燃眉之急。”

“但盐商若以此缘由拖欠税款,在经济上仍是得不偿失。”

赵煦看着担了骂名的司马光,叹声道:

“言之有理。”

“可是……朕还能怎么做呢?”

“饮鸩止渴,也是解渴了啊。”

司马光低着头,听着风吹竹林声,他再次想起当初的范公与王安石……

“推行新法。”

司马光抬起头,看着赵煦。

他的眼中再次燃起那早已熄灭的星星之火。

“这次,由老臣来。”

赵煦明白了。

“朕晓得了。”

皇帝按桌起身,行礼道:

“朕与公,共奉息壤之盟!”

司马光连忙上前一把托住,颤着嘴唇,一时说不出话来。

赵煦反按住司马光的手臂,郑重道:

“朕,必不叫新法……”

“人亡政息!”

司马光顺着鼻头发酸,眼泪流下。

悲泣着。

……

天幕上。

清新淡雅的暖阁内。

虽已雪染华发,但越发精神矍铄的乾隆慈祥的看着跪倒在地的大臣。

“和珅啊,朕观你家的丰绅殷德眉目清秀、聪明伶俐。”

“就指为十公主额驸,并赏戴双眼花翎,待公主长大成人后,择日下嫁。”

官员一脸喜不自禁的叩首:

“奴才!谢主隆恩!”

“万岁爷对我儿的厚爱,真是让奴才粉身碎骨亦难以报答!”

乾隆捻着手里珠串,笑道:

“要什么粉身碎骨啊。”

“和珅啊,自从你掌管内务府之后,皇室财政有所好转,朕对你一直很信任。”

“现在兼任你为户部尚书,你就好好的有所作为,为朕分忧罢了。”

和珅眸光一闪,再叩首高声道:

“奴才当殚思竭虑!为万岁分忧!”

……

……

……

李隆基:……

“说乾隆就说乾隆!”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得有点心痒痒。

“这是个全才啊……”

不死读书、兴趣广泛、注重人际沟通技巧、还会理财!

“这种人物是皇帝最喜欢的。”

小刘据却在一旁补上了一句。

“也是国之大恶!”

“曾大父曾批言,五味令人口爽,五音令人耳聋,五色令人目盲。”

“天子为天下之源,万物之枢。”

“源秽枢腐,祸贻大矣!”

卫子夫听着这一段话心惊胆战,而刘彻则神色复杂。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一边气着,一边看着天幕里不复年轻时意气风发的乾隆,叹气道:

“越是曾那么酣畅淋漓品尝过年少快乐的人,越是难以抵受晚年的凋零之苦。”

“年轻时的脑子,如同镜子一样清晰,读书过目不忘,理事丝丝入扣。”

“能从脑海中的过往经典史书、祖训遗训、大臣奏议中勾调出全部资料,加以迅速整合、对比、加工、提炼,在第一时间得出准确而高明的结论。”

李隆基出神念叨着。

他其实是最能理解乾隆的人。

“但到了晚年,这面镜子已经雾蒙蒙一片,照什么东西只能显出个似是而非的轮廓。”

“过去头脑中堆积如山的资料,如今已经丢失了索引,如同一个散乱的仓库,想寻找点什么,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跋涉。”

“就算偶尔巧合,找到一两件东西,更多的时候,则是费尽力气,耗尽时间。”

“仍然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李隆基垂下头,看着桌上的美食,苦笑道:

“以前,自己可以烛照上下古今,纵横万里。”

“老了,就只能记得三五天之内的奏章和一些特别重大的事件。”

“这时,突然碰到一个一如年轻时的自己……”

杨玉环还没老,不能理解老过的李隆基是什么心态。

但不管是什么心态。

她对皇帝的话一律不信。

……

……

天幕上。

穿着一身黑考绸马褂,和珅站在镶了铜叶的大柜前。

地上、桌上、椅子上,堆了一高高的都是文卷、书籍。

一个个标着黄签。

他手里翻着书籍,摇了摇头后又放到桌上,从柜里又取出一本。

突然,他双目睁大,嘴角上扬。

……

……

大秦。

嬴政迷茫了。

他迷茫的看着眼前四人。

果不其然。

四人也迷茫的看向嬴政。

五人达成一定上的共识……

天幕里讲的是人话吗?

但凡脑子正常的人都不可能同意这么离谱的提案!

大明白话讲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这些银子终究是百姓买单。

萧何抿了抿嘴角,轻声道:

“如果官员犯有轻微罪行或重大赤字,可以用议罪银罚款来偿还罪行。”

“那么为了解决乾隆私人金库的难处,不少官员会主动索要赔偿和安家钱。”

“议罪银直接承认了贪污的正确性……”

冯去疾抚须长叹道:

“结果就是贪官贪的越多,交的议罪银就越多,交的议罪银越多,促使贪官贪的更多。”

“吏治彻底腐化。”

“乾隆啊……唉……”

清朝衰败始于乾隆啊。

和珅这个人,踩在了乾隆吹起的风口上。

……

……

大清·康熙时期

“朕乐你祖宗!!!”

康熙气的差点把手里的金莲扔了出去。

罚俸的决定权在吏部!

款项由户部承追!

银两也交给国库!

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而议罪银呢?

并非国家定制,故可以绕开吏部户部,由军机处负责!

不纳入国家财政,而是归入皇帝的小金库!

并且过程及数额都可以不公开!

最重要的是……

康熙一屁股坐在龙椅上。

无力扶额。

“此举一开,蝇蚋之附聚焉……”

……

大清·雍正时期

“抬来!抬来!”

雍正急躁的在地上来回踱步,双手不停紧握放开。

“议罪银?议罪银!好一个议罪银!”

“你个老而不死是为贼的混账!”

“枉费朕的一片苦心!”

“混账!混账啊!!”

雍正紧紧盯着乾清宫的大门,恶狠狠道:

“多去几个人!上车辇!”

“朕要立刻马上见到这个逆子!”

“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