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千疮百孔的盛世

大清·乾隆时期

“一派胡言!”

乾隆拍案怒喝,紧绷的表情使得胡须也跟着摆动。

“天下万民皆有衣食!”

“说什么盛极而衰?!荒谬!”

“朕难道是唐明皇那样的人物吗!”

身边几人低头不语,唯有和珅小心翼翼道:

“万岁爷一举一动皆是为国为民。”

“看天幕所言,完全是底下的士绅欺上瞒下,不遵圣令,这怎么能怪万岁爷身上呢?”

“真是毫无道理!”

几人斜瞥了一眼和珅,依然没说话。

乾隆看了眼和珅,又看了其他几人,忍不住冷哼一声。

“是啊,就像这忠与奸,有人说自己是忠臣却与国无用。”

“有人指责他人是奸臣,却能治国安民。”

“谁忠谁奸,就在朕眼皮子底下。”

永琰闻言也看向其余几人。

他感觉这一幕有哪里不太对劲儿,又一时没想通。

乾隆看着永琰懵懂的样子一阵心烦。

“一个个的,毫无眼力!”

他指着众人鼻子骂道:

“不知道去寻纸笔把要发生的事都记下来吗!”

“还要朕请你们吗?!”

众人立刻起身向门外走去。

乾隆脸色铁青的看着他们的背影,又看向天幕。

“朕倒要看看,朕哪错了!”

……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这四条总结心生感慨。

“这四条……都是亡国之因啊。”

刘庄捧着脸坐在阴丽华身边,嘟囔着。

“文字狱?我们可没有啊。”

刘秀揣着袖子笑道:

“这三个字用的有意思,文字之狱。”

“你觉得秦始皇禁六国史书算不算文字狱?”

刘庄愣了一下。

刘秀继续笑道:

“你觉得,党锢算不算文字狱?”

“你觉得避讳是不是文字狱?”

“历朝历代皆有限制言路之事,这不奇怪。”

说着刘秀又看向天幕,轻声道:

“你要想的是,历朝历代都钳民愚民,为什么就清朝会被天幕与后人指责。”

刘庄突然回想起天幕所说过的一些事。

“清朝上层知道外面的发展,却不允许百姓接触?”

刘秀收敛了笑意,叹声道:

“庄儿,如果有选择,父母只会给儿女选一条康庄大道的。”

“也许儿女不喜欢,也会有埋怨。”

“但到百年之后,儿女会理解。”

“这就是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我前汉历代君王,或以民为子,或以国为子。”

“其心其念皆是想国家鼎盛。”

“但事不从人愿……”

想到度田之事,刘秀也是一阵心郁。

“自前汉之后,一代不如一代,但总归是以民为本。”

“而到了明清……”

刘秀觉得不提也罢。

“前一个只想着吃老本。”

“后一个只想着别惹事。”

“心心念念都是为了自己如何如何。”

“天幕没言明,但海外诸国恐怕是早已天翻地覆了。”

……

……

……

大唐。

李世民坐在石墩上,手指轮点着石桌,闭目沉思。

“殖民……”

殖,生也、蕃也、长也。

周天子封邦诸侯也是一种殖。

问题在于,能不能有利可图?

李世民想到了郑和下西洋。

“当然是有利可图的……”

“既然有利……那就能封邦……”

他不由自主的看向一旁读书的小李治。

大唐均田制的崩坏不就是地少人多吗。

“可惜了明朝……”

李世民现在有点能体会为什么后世子孙遗憾郑和下西洋这一行为的无疾而终了。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只要下西洋的行为能带来利益。

海禁一开,无数人会蜂涌海外。

无他,为财为利也。

既能缓解矛盾,又能增加国税。

一举两得。

唯一可虑的就是,怎么破除师出无名的想法。

周天子封邦可是灭了商朝才名正言顺的。

李世民看着教导小李治的李承乾,有了个想法。

“天下大同啊……教化万民啊……”

“胡汉不分……中外一体……”

……

……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震惊了。

“三四分还叫高利贷?”

“这根本就是白借给你们啊。”

司马光等人也很难理解。

“后世子弟还是被养的太好了。”

“这种利息完全就是白借,用这些钱做些小生意或者维持生活、考取功名。”

“完全可以快速还清。”

“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本金啊。”

“是啊是啊,不懂他们有什么好抱怨的。”

“就是,总不会是贷钱去买华贵之物吧?”

“哈哈哈哈!永叔不愧号醉翁,竟说醉话!怎会有这等蠢才!”

欧阳修想了想,也对。

那些最最纨绔的膏粱子弟借贷赌博也是抱着挣钱的思想。

别管能不能挣到,反正是这么想的。

而借贷买东西又不是借钱买东西。

借贷买东西那是给三分钱。

谁会这么蠢啊?!

不会的!

钱又不是大风刮来的对不对。

“哈哈哈哈!我还真是不喝既醉啊!”

“哈哈哈哈!”

群臣大笑,赵祯也捋须笑看着。

……

……

嬴政:……

刘彻:……

……

……

李隆基:……

……

……

大清·雍正时期

“砰”的一声巨响!

雍正将手里珠串摔在地上,怒不可遏道:

“把他叫来!叫来!”

身边的宦官低头道:

“陛下,宝亲王还未……”

雍正拍案怒声道:

“那就抬来!抬来!”

太监慌忙退下去。

雍正则气的胸膛起伏不停。

南巡花钱在他眼里不是最重要的。

南巡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彰显,彰显武威、彰显国力、彰显盛世。

问题在于弘历的态度!

什么叫亦何不可?!

“志得意满……”

雍正咬牙切齿道:

“眼皮子浅的蠢材!”

……

我就是那个掉入提前消费陷阱的蠢材……

……

无奖竞猜。

乾隆一朝最大的贪污头子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