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伟大变革·改土归流
……
大秦。
嬴政笑了,笑得很开心。
笑得其他四人心里直发毛。
“果然啊……”
嬴政正襟危坐,笑道:
“又是父慈子孝。”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不清楚那父子俩的关系如何。
但也得说雍正目前的内政挑不出一丝毛病。
这话哪怕是文帝在世也会认同。
那对比就出来了。
“乾隆……”
刘彻念着这两个字,心下明白了。
他没顶住士绅们反扑的压力。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有点惋惜。
“无仇不成父子啊。”
李建成端着茶盏表示与我无关。
毕竟脑袋掉的是我。
李世民则忍受着话里的嘲讽。
没办法,一个名正言顺的太子之位实在是太重要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当然了,不跳两下也不是他的性格。
李渊听着这句话立刻拉长了脸。
无力反驳。
……
大明。
朱元璋很想显摆一下自己的父子情,想说标儿一定不会改自己的政策。
但脑子不由自主想到明朝皇帝的潜规则。
上位就改前位皇帝的政策。
而且……
坐在椅子上的朱元璋换了个姿势。
标儿的主意可正了,自己制定的那些制度,他要上位了估计还真得改……
但这是咱的问题!
虽然不喜欢清朝,但实事求是的说,雍正的政策没问题。
没问题还改,那就是他儿子有问题!
这么一对比……还是咱标儿好!
马皇后就看着老朱在那里变脸。
都不用问,又在那跟人虚空较劲呢。
……
大清·雍正时期
晴天大霹雳!
弘历人都傻了。
什么玩意儿啊?哪跟哪啊!
你话说清楚我改什么了?!
至于那本书……
说起那本书啊……他脑瓜子都嗡嗡的!
那本书必须得禁!
不过此时此刻还得照顾眼前事,毕竟……
砰!
通透碧绿的十八子摔在弘历身上。
雍正站起身指着弘历,气的脸色发紫。
“你个逆子!”
“古人云: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刚登基就想着动手改政?你个不孝子!”
雍正气的要死。
前面还在自得,后面就当头一棒。
关键是,他废的都是自己的心血啊!
雍正这人脾气上来那是谁都拦不住,弘历也明白他阿玛的脾气秉性,随即抢先道:
“汗阿玛,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自古新皇登基为权宜计者不计其数,儿臣许有难言之隐啊!”
说着,弘历一个叩首。
雍正则沉着脸看着他。
他犹豫了。
朝野上的那些人有多处理他是知道的,就因为知道所以他才犹豫。
“那朕就看看,你到底有何难言之隐。”
弘历叩首不言。
一切都拜托你了!
未来的我!
……
天幕上。
视角从宏大的清朝疆域缩小下拉至南方。
随后,一片片七彩斑斓大小不一的势力划分铺满画面。
……
……
大宋。
赵匡胤仔细琢磨了一阵,恍然道:
“这不就是唐代羁縻的变种吗?”
施行土官土司制度,利用他们内部的矛盾,使之相互牵制。
既能大体实现了对施治地区的有效调控,又授予了土司利用当地资源的某些合法性,同时掌握收回其资源占有资格的权力。
能减少蛮夷首领独占资源或为争夺资源而争斗不已的情形。
还可以不引火烧身。
问题就是,鞭长莫及。
……
……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眼皮子一跳。
打地主?分田地?
这是什么第二个李自成吗?
大清亡的跟大明一样?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倒是对最后一句话挺感兴趣。
他想到了自家朝代的发展史。
“确实有几分道理。”
随后又陷入沉思。
如果把这句话放眼四海是不是也能通行呢?
他想到海外诸国发生的那些事。
英国地方不大却想进入中国贸易……
是不是他们找到了一个落后的地方从而降低贸易成本呢?
乾隆下意识的合上手里的扇子。
……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揣着手里的暖炉若有所思。
羁縻治策与土官土司制度虽有区别,但核心思想也有相通之处,两者的做法可称为“羁縻之治”。
“制四夷如牛马之受羁縻也。”
羁縻治策源自春秋战国,秦朝以后,逐渐成为中原王朝施用于边疆及其以远地区的治边之策。
延续了数千年,影响广泛而深远。
而土官土司制度与羁縻治策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营思想、基本策略、施行的范围及成效等方面。
土官土司制度的形成与完善,既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也与治理视角及行为方式也有关系。
朱瞻基摩挲着暖炉上面的花纹,思索呢喃着:
“时代、发展、选择……”
……
这一章应该是铺垫,目的是为了引出
我对里的什么辩论不感兴趣。
唯一感兴趣的是雍正在里面透露出的思想理念。
而这种思想理念才是他改土归流能彻底进行下去的根源动力。
也是他区别于其他清朝皇帝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