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贱民脱籍
……
大汉。
刘邦摸了摸下巴,笑得意味深长。
“看来……不管现在还是未来,权利争夺都大差不差啊。”
吕雉轻飘飘的扫了他一眼。
“你觉得在明朝有哪几个皇帝能贯彻这条策令?”
刘邦略微想了想。
“朱元璋、朱棣……朱见深。”
吕雉对前两个名字是意料之中的,但朱见深……
她又仔细想了想朱见深的脾气秉性。
虽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
大汉·文帝时期
刘恒坐在田边的竹席上。
惬意的吹着自田野袭来的微风,看着随风轻舞的秧苗,平静道:
“不是雍正敢杀人,是雍正不怕杀人。”
“他背后有八旗子弟顶着,传统士大夫群体根本闹不起来。”
“两套班子,雍正随时能替换,不怕出大问题。”
“而历朝历代虽创业初期也是两套班子,但一般到了中期有一套班子,就已经衰败了。”
“清朝是个特例,中期了,两套班子还能互补、互用。”
刘启倒是明白清朝的两套班子体系为何能保存。
以满制汉……还制出个保底来?
这谁说得明白?
难怪……
刘启揣手手看天。
科举制之前的皇帝要得到一个好用的就往死里用。
因为备用的根本扩充不出来!
刘恒不知道刘启想些什么。
他也是想起来了就说一说,他就是这样教导人的。
我做你看,我说你听。
一切自己去悟、去碰。
“要放明朝,你想这样改,他自己的勋贵阶层也替不了士大夫。”
“宋朝,就一套班子。”
“怎么替换都是士大夫。”
“唐朝有三套,士大夫,勋贵,门阀。”
“后期勋贵门阀一体化了,士大夫一直被压着。”
“直到五代十国以后,宋太祖重新统一才把士大夫挺起来。”
“汉、三国魏晋,门阀勋贵手里都有兵权……”
刘恒看着横贯碧空如洗的天幕,轻轻道:
“一切都是有迹可循,却又不能提前动作的。”
……
大唐·玄宗时期
杨玉环低着头掰着手指算了一通,迷茫的抬头道:
“不对呀?”
“清朝把这个丁徭银放到了田赋里,地方没钱了但徭役还在呀?”
“官府老不就会逼迫百姓干活吗?”
“钱,朝廷与士绅拿走了,活还是百姓干?还没钱拿?”
李隆基正喝着茶,听到这话顿了一下,怪异的看着她道:
“你思考的很好……以后不要思考了。”
杨玉环不乐意了,气鼓鼓的看着他。
李隆基看她这模样倒是有心给她解释,但货币税赋这种东西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明白的,只能简白道:
“自古以来,百姓服徭役就是生来欠国家的,服徭役是一种义务,作为一种天生的意识根深蒂固。”
“而摊丁入亩就是要破除这种意识形态,让百姓不再天生欠国家的,而是按照你拥有的土地纳税。”
“因为土地属于国家财富,田税就变成了一种类似于租金的存在。”
“你没有地,自然也不用交这份租。”
“至于你说的免费徭役……”
李隆基组织了一下语言。
“如果一个地方,从来没有过人头税,直接就是地税征收,那这个地方的官府通过用征收的税雇佣劳动力去修水利,那这个地方算不算有徭役?”
“如果算,这个地方从来没有过人头税,如果不算,他还花钱雇人干活。”
“不要只想钱是怎么来的,却没想过钱是啥。”
“钱在流通过程中原先的交换价值不会继承,而是会发生变化。”
“你的想法里,钱应该保留交换之前的价值属性,所以人头税摊进地税之后,原来那部分人头税的意义还存在,所以徭役还存在。”
“但实际上,人头税摊进地税,并不是简单的数字相加,而是征收标准发生了变化,人头税那部分钱的价值属性变化了,因为收税标准变成了地税。”
“所以它就变成了地税的属性而失去了人头税的属性。”
“你以为摊丁入亩前后应该所有人的征税都不变化,摊丁入亩应该是摊了个寂寞。”
“但实际情况就是,所有人的征税标准都发生了变化。”
看着杨玉环双眼里透露出“睿智”,李隆基后面的话说不出来了。
……
大宋·神宗时期
王安石激动的直打摆子,颤着唇,嘴里念叨着:
“以后,徭役不再是百姓的义务,而会是一种生意!”
“朝廷要花钱雇人干活!这是生意!而不是徭役!”
“士绅一体!摊丁入亩!”
赵顼看着有些癫狂的王安石,抿了抿嘴唇。
大臣只要想着变法就可以了。
皇帝要想的可就多了……
你给我钱,我可以干,你不给我不干。
你强迫我干,我就可以反。
徭役是一种义务,百姓是没有拒绝的权利的。
生意,国家强迫,百姓反,道在于百姓。
徭役,国家不存在强迫,百姓不干,道在于国家。
但国家建设是一定离不开徭役的……
换句话说,后面用钱的地方有的是……
“唉……”
赵顼抬头望天,悲天悯人道:
“苦一苦士大夫,骂名朕来担。”
……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觑着眼睛看着老四。
胤禛心里乐开花但面上依然不显。
作为皇帝,肯定是不喜这就被人踩一捧一当筏子的事。
但作为父亲,康熙却很欣赏儿子比老子厉害。
“你呀……”
康熙虚点着胤禛,既是无奈又是欣慰。
“明个去户部任职吧。”
胤禛愣了一下,随即连忙打千谢恩。
康熙看着行礼的儿子,终究是没按下上扬的嘴角。
这哪是儿子啊……
这是朕的功绩进度推进器啊!
……
……
大明·永乐时期
安静……
俗话说的好,凡事怕对比吗。
朱棣暗自磨牙。
就算是蠢入朱祁镇也能看明白,大明被当成了促进清朝法理正名的垫脚石了。
偏偏这块石头还是自己垫人脚底下的!
说什么乐户……其实就是把刀砍向一切贱籍。
前面几个清朝皇帝是吸收拉拢汉族上层为主。
这位则是重视和拉拢底层汉民。
添补这个空白,使满人与汉人的关系更加缓和,营造满汉一家亲的和谐氛围。
朱棣板着脸,一言不发。
……
……
……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看着乾隆二字,开始忍不住好奇了。
从盘明朝皇帝开始这个年号就一直在天幕里流传。
与同样提前流传的嘉靖不同,这个乾隆看样子好许多。
“这个规定倒是极其严格。”
乐户在其直系四代之内即使本人已不习贱业,但只要其亲伯叔姑尚习猥业者就无权报捐应试。
而相对的,如果乐户在削去贱籍后却对官府隐瞒不报,即使已经无人从事该业,其四代以内的子孙也不能应试。
“不过,总归是一件好事。”
赵祯又一叹了口气。
任何事物,一旦长期形成一种社会习惯,突然的打破带来的裂痕总是需要时间来修补的。
唐朝从中期开始推行去除奴籍、贱籍,一直到宋朝才几乎去除成功。
但元明又把这一套拿了回来。
清朝皇帝又开始去除……
……
……
大明·天启时期
“阿这……”
朱由校有些尴尬。
或者说,明朝皇帝都有些尴尬。
这事怎么说呢……
反正这锅朕是不背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