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耗羡归公·高薪养廉

天幕上。

一身常服,戴着六合帽的雍正一边看着手里的折子,一边对站在面前的男子说道:

“外面有人捏造谣言者,乱发议论。”

“说朕钟爱十六阿哥,令其承袭庄亲王王爵,承受其家产,你可听说了?”

男子头一撇,辫子尾处的金坠子一闪闪的。

“这是明摆着的,谁都知道。”

雍正闻言,放下手中折子。

一双眸子透过镜片紧盯着对面之人。

“那,发遣一人,便说朕报复旧怨。”

“擢用一人,又说朕是施恩,是出于私情,你可知道?”

男子头又撇向另一处。

“这不是我说的。”

砰的一声!

雍正怒不可遏的拍桌剑指男子。

“敢做不敢承认!”

“允禟!你难道还要亲自上街宣传?”

见他依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雍正更是怒火难抑:

“叫你奉命往西宁,这难道就不是誉名?可你却一拖再拖!”

“朕处理了你两个作恶的,就说朕是凌逼兄弟!肆意散播!毫无忌讳!这不是胡说八道吗?”

“朕即位以来,给允禩封亲王、封允禵之子弘春为贝子!对诸兄弟和大臣等一切犯错既往不咎,给予宽宥,可你们知道感恩吗?”

允禟明白他说的,只是一扭头,只管嘀咕:

“这都是你做样子,谁稀罕你的赏赐。”

雍正叨叨了这么多,让他一句话噎了个半死。

斜觑允禟一眼,见他翻着白眼极不耐烦,顿时再也忍不住,叱骂道:

“百日之内,淆乱朕心者百端。”

“伊等其谓朕宽仁,不嗜杀人,故任意侮慢乎?”

“此启朕杀人之端也!”

……

大汉·景帝时期

“真是兄友弟恭啊。”

小刘彻让刘启的一句话噎个半死。

他伸着胖乎乎的小拳头奋力砸着胸口,用力咽下食物,惊愕的看着刘启。

“阿父,你发癫啊?”

刘启则倚着手边的软枕,笑道:

“如此以下犯上还能百般容忍,还不算兄友弟恭吗?”

小刘彻看着他,默默翻了个白眼。

不知道哪来恶趣味。

郑伯克段于鄢就克段于鄢,还说劳什子兄友弟恭……

但上下嘴唇刚碰到烤肉,小刘彻呆了一下。

嘿……还真别说……

郑伯克段于鄢怎么不算兄友呢?

至于弟恭不恭……那就弟的问题了……

小刘彻又一次看向笑着的刘启,撇了撇嘴。

黑,真母婢的黑!

不过……

小刘彻嘴角一翘,然后狠狠咬向香喷喷的大肉块。

能瞬间想通透的我,可真是个天才啊!

……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看着天幕里这些争斗只觉得甚为无趣。

“只是对成功者的嫉妒、掌权者的反感,就要利用并使这种情绪发酵。”

“却只字不提其行为对国对民的有力之举。”

阴丽华也叹了口气道:

“北宋之时,彼此好歹争斗好歹还在民富国富之上……现在……只有自己。”

刘庄想起大道废仁义出的递减之言,心生感慨:

“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

……

大明。

朱元璋下意识的点头。

没错。

杀人咱不怕,无非手起刀落。

但杀完人后怎么让他们再次心甘情愿来当官确实个问题。

朱元璋紧盯天幕,手里的面饼都捏得变形。

一旁小声交谈的母子也停止说悄悄话,同样看向天幕。

……

……

朱元璋下意识的咧了咧嘴。

养廉?

你不纯扯淡吗!

宋朝不比你有钱?他们贪的少了?

“还以为有什么高见……”

老朱低头,啃着面饼嘟囔着。

马皇后与朱标对视了一眼。

朱标对马皇后摇了摇头。

马皇后按下心绪。

朱标则看着天幕里召集大臣辩论的雍正,目露欣赏与遗憾。

耗羡归公,这是大功德!

那些官员再也不能竭小民衣食之资,供官司奴隶之用。

但目前不合时宜……因为……

他看了一眼一言不发闷头狂吃的老朱。

此时大明的税收制度还没有改。

……

……

大唐。

李世民嗤笑一声。

“就这么讨论,一辈子都没个结果。”

“这些人所言,皆是从他们的利益出发。”

“若是强力推行耗羡归公,州县不给督抚送礼,督抚也自然就会减少给京官送礼,这是不利于他们的。”

“但这些老油子就不说自己的私心,偏偏言里言外的意思是提出原有的制度,既不增加百姓赋税,又让州县官员满意。”

“其实是冠冕堂皇,希望维持原有的制度不变罢了。”

李承乾疑惑道:

“但他们俸禄低确实事实啊?”

李世民耐心道:

“所以才要把耗羡归公。”

“耗羡是决然无法避免的,与其让他们张口随意定下火耗银数目,不如将火耗银定为正税的一部分。”

“数量不用多,既不增加百姓负担,又能公开透明解决火耗银问题。”

“剩余的一部分充公,一部分用于官员养廉。”

“这样一来,上级因为有养廉银,不必收下级贿赂,且又光明正大,还能保住官声,不至于受下级挟制,所有吃用皆为皇上恩赐,十分有利国家。”

李承乾点点头,又疑虑道:

“终究是口中夺食,他们会同意吗?”

李世民捻着胡须,放声大笑:

“那就看雍正此人的魄力了!”

……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忍不住大喝一声“好!”

“与其州县存火耗以养上司,何如上司拨火耗以养州县乎!”

这雍正是真真掐住了改革的七寸!让贪欲之蛇俯首帖耳!

这句话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州县用火耗养上司,上司就会包庇,这样的话,吏治就会不清。

吏治不清,政令就会不通,百姓就会遭殃,国家就会受损。

“官员们只看到了州县,而皇帝看到的是整个天下!”

赵煦激动的面红耳赤,好像那发起改革之人似他一般!

他嘴里激动的念叨着:

“天下是朕的天下,朕要的是天下太平,而非以维持官员满意为准则!”

“雍正……大气魄!”

“可惜……”

赵煦激动一阵,又冷静下来。

清朝的根源从一开始就错了。

“雍正啊……”

扬汤止沸。

……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强压着嘴角。

总算说了点顺心如意的了。

“当然,朕亦不能保证这制度将来无任何弊端。”

雍正好整以暇地对弘历说道:

“推行当中,各省能行者听其举行,不行者亦不必勉强。”

弘历:?

谁问你了?!

而且话是这么说,皇帝要全国推行,哪个省敢不执行?

弘历皮里阳秋了一阵,突然道:

“将来若真出现问题怎么办?”

雍正正高兴呢,也没细想,只是自信道:

“将来出现问题?到时候自然有解决的办法。”

弘历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对,船到桥头自然直。

……

……

……

正嘻嘻的雍正瞬间不嘻嘻了。

他有预感……不,他确定了!

这事他得让人念叨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