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章:大明货币加大明宗藩
……
大隋。
“不好说……”
杨坚不太同意天幕里的说法
他真的能用他的能力力挽狂澜吗?
一辈子完全靠着在文官集团中拉一派打一派的,根本不可能撼动根本。
这也就意味着,难以革新。
不革新还想救大明?
痴人说梦吧。
……
大唐·高祖时期
李建成看着釜,李世民扇着火。
李渊盘着腿捧着茶盏抿了一口。
“明朝三个阶段。”
“明英宗断了国家上限,明孝宗深埋亡国祸根。”
“实话实话,嘉靖前二十年真的很不错,只是后来怕了妥协了分赃了。”
“他是有能力搏一搏的,所以海瑞才那么痛心疾首。”
李建成瞥了一眼李世民。
李世民慢悠悠扇着火不说话。
嘉靖只是在文官那一帮里面拉一派打一派。
但打来打去权力依旧握在文官手里。
不动根基,一切白费。
动了根基,勒脖警告。
……
大明。
“说话呀。”
马皇后托腮看着朱元璋,阴阳着:
“怎么不说话了?”
朱元璋臭着一张脸。
说什么?还能说什么?
“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
大清·雍正时期
“当皇帝的,只要有雄心有志气的都渴望能大道之行,能以最正确的方式行驶皇权。”
雍正盘坐在罗汉床中央,双手搭在膝盖上。
有时候皇帝与大臣的关系很简单,有时候又很复杂。
“可惜,具备这样条件的皇帝及其稀少,一般只有开国之君才有这样的能力和条件,而越往后皇权越丧失,直至最后亡国身死。”
“明世宗这个皇帝当的很可怜,很可悲,也很无奈,这是没办法的事。”
弘历悠哉悠哉的扇着扇子。
静静的听着。
雍正看着他这副样子倒也不生气。
只是用心叮嘱着:
“最后他成了一个及其自私自利的皇帝,但也仅仅是拥有皇帝的名号罢了,他从来没拥有过皇帝的实权。”
“皇帝的实权是需要通过努力和很多条件才具备的,不是拥有皇帝名号就拥有皇帝实权的。”
“就像明太宗的皇权就一定比不上洪武皇帝。”
“甚至可以就此断言,自开国之日起,皇帝的实权就再不断降低,直到王朝灭亡,皇帝的权力已经被削弱殆尽,所以也就亡国了。”
“亡国与皇帝二者的关系很复杂,且同时很简单。”
“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亡国了皇帝才失去皇权,而是因为皇帝失去了皇权所以才亡国了。”
“你要做的,就是在保证民生的同时,保证皇权。”
弘历合拢扇子,轻声道:
“儿子明白。”
保证皇权。
……
……
曹魏。
曹操看着天幕。
“不容易啊,还有人记得你呢。”
孙权脸上没个好颜色。“不如不提……”
曹操轻笑两声,随后向刘备诸葛亮二人敬杯道:
“那姜维,孤就笑纳了。”
……
……
后唐·庄宗时期
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李嗣源觉得天幕好像对倭国的态度十分奇妙。
金末帝之时就有这种感觉了。
现在这感觉更强烈了!
“难不成这小国还有什么动乱能危及华夏不成?”
……
后周·世宗时期
郭荣看着那世宗二字很刺眼啊。
待看到评分更是心中无语。
“拖着一个庚戌之变还能得三点五?”
“这东南平倭的功绩这么大吗?”
“那没庚戌之变,这不得直奔四分以上?”
……
……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都看的忍不住挠头。
“朱元璋啊……”
已知,明代的田赋沿用了唐朝“两税法”的惯例,分在夏、秋两季征收。
那么夏季收的是麦子,秋季收米。
既然总数要按“石”算,那两者作物是怎么算价的呢?
一个重量总额中,一部分是麦,一部分是米,两种作物的价值不一样,价格会变动。
但“石”的存在又限制了这两种作物被一视同仁加总计算。
那些不能和米、麦直接用重量加总的又该怎么办呢?
偏偏朝廷还故意不用铜钱为标准。
那么一石米和一匹棉布的交换比例该是多少呢?
然后藩王宗室又年年消费一个天量数字的米粮。
“你干脆直接以物换物好不好啊?”
铜钱不用来做物品的价值的证明凭证。
那你还用铜钱干嘛?!
扔了算球!
“这种货币体系,再加上大明宗藩……”
刘秀忍不住再次挠头。
“朱元璋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