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明肃帝·朱厚熜

……

大秦。

嬴政再次看了一遍贴在天幕旁的奏疏。

说实话,这个人他不是很喜欢。

倒不是对这个人有偏见,只是对这种人上疏的方式很看不惯。

但他也习惯了。

儒家吗,是这样的。

不指着鼻子骂那还叫儒家?

那是法家。

“刚正不阿……”

嬴政下意识看了一眼自己面前的“群臣”,一时有些沉默。

扣了扣鼻子后,偷摸擦在萧何衣角的刘邦。

明明眼神偷瞥竹卷,却一脸正经的萧何。

而被偷瞥的尉缭正一脸怪笑,目光诡异的写着什么东西。

嬴政眼角跳动,目光微侧。

冯去疾与蒙恬正襟危坐的看着天幕。

面前这五人,也就这二人能勉勉强强与刚正不阿四字沾上关系。

其余几个……不提也罢。

……

刘邦双手揣着袖子里。

仰天看着天幕。

那一身青色直裰的海瑞就在坐在厅堂内。

而在他的面前,则是一口明显是刚刚打造好的棺材。

看着一副做好赴死准备的海瑞,感叹大明现状。

“大明如今就是君王和官员在牵钩。”

“两方各扯绳子的两端在那里角力。”

“君王需要官员来治理国家,却又需要保持自己做为皇帝的权利。”

“而官员士绅里不乏心怀天下的仁人志士,但更多的是偷税漏税,享受特权,兼并土地,私通外国,走私物资的利益集团。”

“这海瑞既然备棺上疏,怎么会不明白自己和君权,和士人斗,是不可能赢的。”

“但他就凭他有这样的勇气,有这样的气魄!”

“他这个清官不是沽名钓誉之人啊。”

吕雉面无表情的看着面对擒拿之人也一脸平静的海瑞。

轻声道:

“嘉靖若还有一点为国之心。”

“还有一丝丝想改变大明的心。”

“那海瑞就不能杀。”

……

大汉·文帝时期

扶了扶头上的斗笠。

双手拄在锄头上,刘恒第一次对大明的未来有了一丝期盼。

一旁吐着舌头累得像条狗的刘启挥手扇风。

“阿…阿父?”

看着坐在大狱之中,却依然波澜不惊的海瑞。

刘恒不加掩饰的赞赏道:

“这一份奏疏表明了。”

“我海瑞就是不做你们这些普通官员做的事,就是不对皇帝阿谀奉承。”

“天下为什么税收越来越少?就是在皇帝和你们这群文官身上。”

“皇帝为了一己私欲追求长生,官员为荫蔽后代强取豪夺兼并土地。”

“这封奏疏不是是向九五之尊的皇帝进言劝谏。”

“这是讨伐嘉靖与文官罪行的檄文!”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很欣赏海瑞,欣赏他为国尽忠,舍生忘死的举动。

但他觉得自己不一定容得下海瑞。

一本奏疏里,从伦理的角度说皇帝任意怀疑、屠杀臣子,是为不君。

长期与皇后分居,断绝情谊,是为不夫。

亲生儿子毫无父子之情,连面甚至都不肯见,是为不父。

君臣、夫妇、父子之三纲,一纲都未做到。

别说你没资格做个英明的君主,就连一个普通的孺子也不够格。刘彻现在觉得还好,但晚年的自己真的很难容下他。

“太尖锐了。”

……

……

大唐。

“也是条理分明之人。”

李世民捻须感叹着。

“怎么此时做事就这般鲁莽。”

“那嘉靖又不是朕。”

“朱家人心眼很小的。”

李承乾眼观鼻鼻观心,充耳不闻。

魏征强压着“喷子”欲望。

皇帝虽然自卖自夸,但话糙理不糙。

陛下确实有容人度量之能。

不然自己也不会这么跳。

真当我傻啊?

皇帝要个好名声,我能得好青名,大唐得个好发展。

三赢!

何乐而不为?

但大明不一样。

这都第十一位皇帝了……

沉疴积弊不是一份奏疏就能改变的。

他倒是比较在张居正这个名字。

改革变法……

变法者,皆是有大智大勇之人。

但结局都不算好。

大明啊……谁能拯救你呢?

……

……

大明·永乐时期

“呦?居然没直接杀了?”

“良心发现了?”

朱棣扶着膝盖,阴阳怪气着。

朱高炽则觉得朱厚熜之所以不杀海瑞,论及根源,还是他心里知道,海瑞说的都是不折不扣的事实。

然而面对这种惨淡的局面,他也无力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