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天朝上国的“颜面”

……

东晋·明帝时期

司马绍提着笔记述着。

这些条例以后也许用得上,不管怎么说都是条政策出路。

唯有一点。

“人心思恶啊……”

他放下笔,看着纸上的墨字

只看此时的明朝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是缓解了宗室开支对明朝财政的压力。

但是从长远来看,效果非常有限。

因为朱家宗室的人口基数太大了。

在没有外力影响下,自然会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从而对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

关键的是……

“宗室一开始的待遇拔的太高了。”

……

南齐。

萧道成背负双手,望着天幕。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天下藩王不会去想什么大明财政,他们只会想自己凭什么没有父辈时的财赋。”

“文臣、武将、现如今连藩王也与皇帝离了心……你这……”

萧道成都不敢想真走到那穷途末路时,大明是多惨。

萧赜则指点根源道:

“这个体系从一开始就不该存在。”

……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翘着腿,手指勾着酒壶。

“看来这几个什么法很重要啊。”

李泌一甩拂尘,白色长须搭在肘弯,无悲无喜道:

“也许,他是修成长生,再去推动种种政策吧。”

李隆基嗤笑一声,刚想反驳,却突然想起一事。

朱厚熜是真的笃信有长生。

他与那些一开始雄才伟略等到后期疯狂寻求长生的帝王不同。

他从一开始就信。

……

……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看着天幕,突然道:

“老大,你觉得嘉靖做的对吗?”

朱高炽抿了抿嘴角,低头道:

“爹,谁也没有前后眼,看不到那么远的事。”

朱棣沉默了。

是啊,谁也没前后眼。

但如果朱厚熜知道了后果就一定不会松开口子吗?

或者说,这个口子真的不能开吗?

天幕上说朱厚熜断了贸易。

但海禁之说一直不曾断绝。

这事究竟是不是出自嘉靖之心呢?

朱棣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皇帝的威严,朝堂的阴诡。”

“大明……可是驱除胡虏的煌煌大日啊……”

他依稀记得,在那南京之时。

父亲提起大明时那脸上的骄傲之色。

朱高炽默默道:

“太阳……总会落的……”

朱棣再次沉默了。

他看向一边的残阳。

“……”

那究竟前人之过?还是后人不肖?

……

……

南宋·孝宗时期

“不愧是蒙古使者。”

赵昚捻了一下胡尾,感慨着:

“从不白走,必留性命。”

“可以置之不理,可以婉言拒绝。”

“他都不选,他就要杀掉使者并拒绝通贡。”

岳飞直言道:

“只要面子而枉顾现实。”

“海瑞说的对。”

“嘉靖,不如汉文帝远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