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二章:刘弗陵:幸福感是对比出来的!
天幕上。
颇有年岁的皇帝看着眼前的三副画像,脸色复杂。
许久过后,只留下一声叹息。
……
……
……
大汉昭帝时期
“也是苦了他了。”
斜倚靠在软榻上的刘弗陵往嘴里塞了两颗葡萄。
他都无法想象自己若是经历他那些事,会怎么对待先帝?
只怕是连扒陵的心都有了吧!
不过话又说回来……
“还是先帝有天子气魄啊。”
虽然不干人事,但人家认自己不干人事!
虽然留下一堆烂摊子给我。
但法理上梳理的明明白白。
所有罪孽自己一肩担之,不留余殃及后人。
“没对比,就没反衬啊。”
刘弗陵非常感慨。
他对先帝的那一丁点怨气也没了。
相比朱家天子他可幸福多了!
……
……
大明。
“可不得惊叹吗!”
朱元璋没半点好声气!
“叔叔夺侄位的!”
“侄子杀叔叔的!”
“弟代兄职,兄夺弟位的!”
“除了那胖仁宗!还有宗亲正常的吗!”
老朱把桌子拍的砰砰响!
他一个特别看重家庭的人怎么能忍得了这种事。
马皇后给他倒了杯茶。
将老朱的暴躁尽收眼底。
叹口气,不紧不慢道:
“你以为根源在哪?小四吗?”
朱元璋喝了口茶,不满的哼声道:
“不在他难道还在咱吗!”
马皇后静静的看着他。
“那文正呢。”
端着茶杯的手顿住。
朱元璋看着茶汤,一时说不出来。
……
大明景泰时期
“恭仁康定景……”
朱祁钰有些动怀。
他真的没想到,继仁宗之后。
老朱家居然又出了个仁义之人。
“胸襟开阔,有明君之相。”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将手中的书卷合上。
“成化皇帝虽于后宫内人有失德之所。”
“但终究是心胸宽大之人。”
“尺璧之瑕,到不足玷污帝德。”
胤也翻着同样的一本书,对父亲很是认同。
“有墨敕之滥,但也不能掩其爱民之道。”
“身处幽渊而无阴郁。”
“天生一颗仁厚之心。”
康熙略略翻了几下书,叹气道:
“既有先天,亦有后天。”
“若无万贵妃遮蔽风雨患难与共,成化帝会长成什么模样也不好说。”
“所以啊,万贵妃一死,他心中的那口气也没了。”
“若是二人有一子……”
康熙看着天幕,微微叹息。
赫舍里。
……
天幕上。
大明的四方疆土上不时有星火四射,但也都旋起旋灭。
只有一处,烽火不断。
荆襄之地。
……
……
大明宣德时期
朱瞻基一下就精神了!
荆襄问题?!
你这……你要不是朱祁镇的儿子该多好啊……
朱瞻基现在就是惋惜。
十足的惋惜!
能在朱祁镇的捣乱下平定荆襄流民,只这一点就不是无能庸君了!
毕竟就冲朱祁镇的行为做派。
他不在这坑上再踹一脚都是他这个人有脑子了,对后代有良心了!
但,可能吗?
朱瞻基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但你是朱祁镇的儿子啊……
……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看着这四个字脑袋一阵针扎一般的疼。
“历代皇帝能比我惨的。”
“也就唐肃宗和南宋皇帝了吧。”
……
……
大秦。
嬴政默默翻了个白眼。
那个陈友谅就是吃亏在名号起的不行。
你要是起个秦王早一扫六合了!
毕竟不管哪个“秦”都很能打对吧。
你看李世民就是多亏了寡人的秦!
……
大汉。
“你说说!”
刘邦无奈的摊手摇头叹气。
“你这让乃公怎么低调的下去!”
“怎么能让朕不骄傲!”
“一有事想起的就是汉!”
刘邦惆怅的看着天幕。
“乃公真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奇男子。”
吕雉捂着胃脸色苍白。
要吐了!
……
……
大唐。
“老朱啊老朱啊……”
李世民都无奈了。
“你这做的叫什么事!”
这不明摆着是块肥肉让流民和有心之人垂涎吗!
“处处留坑。”
“怎么做到的!”
……
……
大汉武帝时期
“又是祖制!”
刘彻甩了一下袖袍,语气带了几分厌恶。
不提刘彻,就连霍去病这种自认为不懂内政的武夫都能看出来。
只要除了朱元璋的那道诏令,让流民进入,审量土地,承认他们的耕田。
自然平定荆襄流民。
所谓堵不如疏则因势利导。
但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做不到呢?
就因为那简单三个字。
空其地。
“都是坑中人啊。”
霍去病心有所感。
“只不过有人视若无睹,有人尽力填坑,有人继续挖坑罢了。”
本来就在坑里了,大明朝还能差哪去?
……
……
大明。
朱元璋强硬的犟了两句嘴。
“那都是陈友谅的土地!”
“他们心思乱贼!空其地是为了不让他们聚众作乱!”
马皇后拉过朱元璋的手,真心实意道:
“重八,你自比汉高祖,澄清天下。”
“但为什么不想想汉高祖一朝,从无秦民或者其他六国之民作乱呢?”
朱元璋避开头,大声道:
“那是因为有约法三章!是因为暴秦太过严苛!”
马皇后看着心知肚明却依然不松口的老朱十分无奈。
“重八,你知道你比汉高祖缺了什么吗?”
不等朱元璋说话,马皇后继续道:
“不迁怒。”
马皇后掰过朱元璋的脑袋,直视他。
“你说陈、张二人深耕荆襄江左,所以要防备两地之民。”
“那为什么汉高祖没有防备江东之民?”
“项羽可是把汉高祖逼得奔亡不止。”
“若是汉高祖一如你一般迁怒江东之民。”
“大汉还能撑到文景之治吗?”
“重八,你为什么不自信呢?”
“就在害怕什么?”
……
……
大汉昭帝时期
刘弗陵确定了。
自己比他幸福多了!
“来人!拿奏疏来!”
这么一看,先帝还是给自己留下很大的优势的吗!
自己可不能懈怠了!
……
……
大隋。
杨坚看着天幕上的这一句句。
又想起明朝的那仁宣之治。
“朱祁镇可真是造孽啊。”
那一场土木之变竟是直接把鼎盛大明给打回原形了!
凑军费凑到大臣头上了。
不是朕挑你理。
你那明朝大臣才开几石粮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