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奠基近现代的繁荣

天幕上。

身披红袍的将士挥舞手中的利刃。

银练般的刀光闪过。

圆滚滚的头颅被鲜血射飞到不远处。

持着铁叉的老妇人扑倒在地。

咕噜噜滚动的头颅碰到一处物体停下。

那是一具脖颈处只有一丝皮肉连接的幼儿。

……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不由为大明感到一丝悲哀。

“官不官,民不民。”

“流民也是百姓啊……”

小刘彻抱着腿看着天幕。

“从一开始,就错了。”

“都是大明百姓,为什么要视一地之民为仇寇呢……”

……

大汉宣帝时期

刘病已深深的叹口气。

“视臣如仇寇,视民如草芥。”

“明明不久前还是鼎盛之相。”

“只因托非人而交天下,竟弄得这般惨像。”

“屠城……”

一股亡国之相。

……

……

曹魏。

“怎么可能大功告成!”

刘备将酒爵往桌子上一顿!

红着脸大声嚷嚷道:

“他们还是不是大明将士!”

“诛首恶!俘逆虏!”

“流民百姓活不下去是谁的原因!怎么敢做这等欺心之事!”

曹操带着几分迷离恍惚之意,哈哈大笑道:

“玄德!不重刑以示天下,岂不是告诉那等乱民,谋逆无罪?”

“那可是另立国家的大罪!”

刘备猛的一摆手。

“你少在这里模糊说辞!”

“凡事讲个天理二字!”

“若是流民百姓能安稳下去,他们脖子痒了起来造反?”

“造反乃大罪不假!”

“但老弱妇孺又有何错?他们难道有的选吗!”

曹操眯着眼,定了定神。

“他们没得选?”

“选错了路就要承担错了的后果!”

“既想要好处,又不想要坏处?天下哪有那么多的好事?!”

“承其惠就要负其祸!”

“这就是天理!”

刘备怔怔的看了他一会。

就在曹操以为自己赢了的时候。

“呸!你放屁!”

“他们承什么惠了!”

曹操抹了抹一脸的口水,刚要反驳,就见那人已经伏倒在石桌上。

嘴里还嘟囔着:

“彼其娘之,曹贼放屁…”

曹操横了他一眼,回顾一周。

一旁的孙权不知何时趴在地上,抱着石墩不放手。

一边的诸葛亮坐的板正,只是低着的头颅告诉他这人也醉死过去。

曹操摇摇头,将酒爵里的最后一点酒一饮而尽。

“所以说你不能成功啊,玄德。”

……

季汉怀帝时期

“又错了。”

诸葛亮扇着羽扇,连连叹息不止。

“法术势可制臣却不可制民。”

“民意就如沸开的热汤。”

“你越用盖子捂,其反意就越高。”

“简单粗暴的遏制从来不是解决之道。”

刘禅扣了扣脑壳,试探道:

“相父,此时是不是应该编户齐民才对?”

诸葛亮眼前一亮,手上停止动作,看向刘禅。

“陛下是怎么想到的?”

刘禅期期艾艾道:

“高祖平定天下,就是用这招安抚诸侯乱民的。”

诸葛亮高兴的捋着胡须。

“陛下聪慧。”

刘禅摸头憨笑着。

……

……

刘宋。

刘裕都看出来了。

“大明现在就是个空壳子啊。”

“这是一点钱都没有啊。”

刘义隆则替朱见深感到深深的悲哀。

天灾其实不算太可怕,这东西能治。

可怕的是人祸!

而最大的人祸,就是他那个千年难得一见的昏爹。

……

……

大唐僖宗时期

李晔松开圆领袍一侧的襟扣。

衣领斜搭下来形成翻领。

“安史?不对……”

在这个时期发生这种规模的叛乱。

他能想到的也就是安史之乱。

但又和安史之乱不同。

除了高祖。

太宗、高宗、武后、睿宗、玄宗。

可没人对河北燕地另眼相待啊。

……

……

大明。

“蠹虫!”

朱元璋恨恨的砸着桌子!

“跟这么一群蠹虫怎么能治理好大明!”

“可恨!”

“你说让咱宽厚他们!你看看!”

“咱怎么宽厚他们!”

马皇后拍着他的后背。

“别装了,朱祁镇两次丧尽朝臣。”

“能有人给老朱家平叛就不错了。”

“要是落到晚唐僖宗那个地步,我看你哭不哭!”

朱元璋强撑着冷哼道:

“那也是后代无能!”

“关咱什么事!”

马皇后默默的白了他一眼。

看你哭的那天!

……

……

大宋孝宗时期

“该说不说。”

赵点着天幕对岳飞道:

“他这招倒是有几分推心置腹之意。”

“比他爹强多了。”

岳飞欲言又止。

他觉得朱见深可能不会喜欢这种“夸张”

毕竟跟朱祁镇比起来。

刘后主是明君,晋惠帝都是仁君了。

能跟朱祁镇较量的只有徽钦高三位。

秦二世都不够格,隋炀帝都不配上桌。

赢了他高兴不起来。

输了他……很难啊。

……

……

炎汉明帝时期

刘庄脸色铁青。

他看着天幕一言不发。

刘同样皱眉不言。

诱骗?

国家已经无信无耻到这步田地了吗?

解决方法都已经摆在台面上了!

居然还诱骗?!

……

大汉和帝时期

刘肇看向邓绥。

“这真是一个驱除鞑虏,再造中华的国家?”

邓绥沉默不语。

刘肇收回视线看向天幕。

“远迈汉唐?”

你凭什么?

……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看的连连叹气。

群臣也都面面相觑。

“这……这是汉人天下?”

“别说了,除了王朝末年之时,哪时干得出这等事来!”

“出尔反尔,言而无信……天下万众又怎敢轻信朝廷?”

“叛逆之臣是该严惩!”

“惩戒归惩戒,但不能拿朝廷法令信口开河!这是天下道义!”

“皇帝都准许他便宜行事了,你奈何?”

“放屁!皇帝长于妇人之手不晓世事!那朝廷大臣也都是吃干饭的吗!”

“你看看前面他们是如何做的!互相推诿不肯担责!”

“他们分明是孩视皇帝!”

“但……皇帝做的那些事……”

众人想到朱见深跟大臣对着干的那些事。

“……朝廷不稳,祸及百姓……”

……

大辽圣宗时期

“少血口喷人啊。”

耶律隆绪抱着胳膊不满道:

“我们对自己人可没那么狠。”

萧太后看着这傻儿子都快绝望了。

对号入座?

承认自己是夷狄?

“蠢出生天的东西。”

耶律隆绪赞同的点点头。

“是啊,天上那人真蠢!”

萧太后无言的转身离去。

“?娘!你不看了?”

“饱了!”

耶律隆绪挠挠头。

“饱了?什么时候吃的饭啊?”

“没看到啊?”

……

……

天幕上。

朱见深坐在龙椅看着众臣。

“此举违反祖制!陛下,万不可视祖宗之法如无物啊!”

一名颔首老臣悲声痛哭。

一众大臣也纷纷支持。

“陛下,此说妖言惑众!当斩之以谢天下!”

“陛下,此等毁家纾国之说不可信!”

“陛下!臣弹劾国子监祭酒的周洪谟妄议朝政!”

面对群臣激愤,朱见深不见一丝异色,他看向另一边。

几名补子上绣着虎豹的大臣出列反驳。

朝堂上顿时乱作一团。

朱见深看着眼前的一幕幕。

无悲无喜。

……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都纳闷了。

“你们什么毛病啊?”

“这么喜欢念叨祖制!”

“朱元璋也是,哪来那么多祖制!”

“一群大臣,都是吃干饭的!”

……

大唐。

“看到了吧。”

李世民指着天幕道:

“做事要讲究实事求是,因时而变。”

“朱见深若是不懂变通死守祖制。”

“那大明就要面临晚唐局面了。”

李承乾点点头。

“但是……君臣之间的裂痕又扩大了吧?”

李世民捻了捻胡须。

这大明……很难评……

朱元璋实在是该干的和不该干的,都干的太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