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二章:朱元璋的功绩(中)
……
大明。
朱元璋眼神略有一丝波动。
高薪养廉?
加俸禄?
去你的吧!
老朱脸色很臭。
咱只能保证不把俸禄折算成宝钞。
……或者改一改宝钞制度。
但是加俸禄?
想去吧!
还有,这朱祁镇谁啊?
他有排字辈的想法。
但那是想等标儿的长子出生后再定下的事。
所以,这朱祁镇究竟是朱允的哪一代子孙?
会不会是哪个嘉靖?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慢悠悠的扭头看向愣在原地的朱瞻基。
“高瞻祁见佑……你儿子?”
朱瞻基强行把嘴角压下去。
“也…也不一定。”
“没准…是我早死……”
“呸呸呸!”
朱高炽跳起来,一巴掌拍在傻儿子背上。
“一天天说什么胡话呢!”
朱瞻基被拍了个弯腰踉跄,直起身后呲牙咧嘴的够着后背。
“爹!你下死手啊!”
然后就看胖爹给他挤眉弄眼。
蓦然间。
身后老人沉稳的声线悠悠然的传入耳边。
朱棣坐在椅子上,瞥着朱高炽。
“太子,你这儿子可了不得。”
“嘲讽我。”
朱瞻基愣了一下,我没……
猛然间,‘我早死’三字不停的撞击自己大脑。
……完了!废了!
……
大明宣宗时期
朱瞻基扫了一眼朱祁镇三字。
他支持儿子的举动。
有时候他真想废了那莫名其妙的禁银令。
可是不行啊……
祖宗之法啊……
……
……
西晋武帝时期
司马炎不是很想讨论这个问题。
“国情不同,不能同日而语……”
……
……
大宋。
赵匡胤是半个字也不信。
那西晋不信邪,大搞分封制,结果“八王之乱”成为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至此分封制成为历朝历代的禁忌。
唐朝中晚期的藩镇割据与分封制类似,但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并不是唐朝一开始的设想。
分封制危害,朱元璋作为开国皇帝难道不明白拥兵自重的危害吗?
“朱元璋啊朱元璋……”
赵匡胤回顾了一下前面讲的制度,又把眼前所讲的制度统合在一起。
“你这坑挖的,比朕还要大啊。”
……
大明。
朱标趁着自己“新死不久”,在老爹眼里还有几分情面的机会。
直接道:
“爹,你不能过于溺爱子嗣了。”
老朱瞥了他一眼。
轻哼一声:
“怎么,你也认为咱是对家人溺爱,不惜用最高规格来犒劳大明的宗室?”
朱标默默的盯着他。
朱元璋沉默一下,叹声道:
“有这部分原因,但还有一部分原因,那就是元朝的教训。”
朱标微微皱眉。
朱元璋也懒得然儿子琢磨了,想多了伤神。
直抒胸臆道:
“元朝一开始入主中原后,并没能形成一套合理的权力交接制度。”
“事实上,直到元朝灭亡也没有。”
“而元朝宗王的权力都较大,这就导致元朝经常发生宗室争夺皇位的现象。”
“相当一部分王爷夺位还成功了,这就造成元朝大统不断转移的现象。”
“为了保住皇位,元朝的历代皇帝都在想方设法限制宗王的势力,最终形成了限制宗室的格局。”
“元朝末年宗王造反的现象比起中期要大为减少。”
“但皇帝要削弱宗王的权力自然要有帮手,而从宗王手中收回的权力也需要有人分担。”
“元朝朝臣登场了。”
朱元璋看着天幕,深深的叹口气。
“削弱宗王虽使宗室无法威胁皇权,但也导致主轻臣重。”
“权相频出,把持朝政、废立皇帝,比比皆是。”
“甚至还有孛罗帖木儿清君侧这样的事件。”
“你说说,元朝的所为使皇帝失去了宗室力量的倚仗,一旦天下发生变故,皇帝连个帮手都没有。”
“但分封制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即使将来有藩王反了,至少江山还是朱家的。”
“况且……”
朱元璋微微抬头,有几分自傲道:
“凭你爹的设计,藩王造反这事根本不可能发生!”
……
……
大汉。
“老朱这是饿怕了。”
刘邦躺在墙根,翘着腿。
“别说,朱元璋对他后代确实规划的很详细。”
一旁的小宦官紧张的探头看着那边的未央宫。
“陛下……仆没后代,不懂这些……”
刘邦无言的白了他一眼。
“你还挺爱接话。”
“不过这朱元璋脑子是有问题。”
他坐直身体,给小宦官盘算着。
“这还只是俸禄,还不包括平常的一些赏赐和藩王们所拥有的田庄。”
“相比之下,正一品官员的月俸是八十多石,而一个正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才九十石。”
“还时刻面临着贪污就被剥皮充草的高压环境。”
“啧啧,两相对比之下,就知道明朝的宗王待遇多么优厚了。”
小宦官依然听不懂,但他也不在乎。
只是小声快速道:
“陛下!太子与代王从宫里出来了!”
刘邦猛地往墙根一窜,探出半个头悄咪咪看过去。
就见刘盈与小刘恒刚刚同行走出宫门。
“你,去把他俩劫来!”
小宦官:啊?
刘邦反应了一下,改口道:
“去把他俩叫来!”
小宦官:……喏!
……
……
大汉景帝时期
“朕就该把这些东西抄录几份给大臣们送去。”
刘启面无表情的吐槽:
“让他们看看我大汉对你们多好。”
“还有比明朝官员更惨的吗。”
“老朱是真不拿他们当人啊。”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捻着胡须一言不发。
他在等转折。
这要是没有手段限制。
那他现在就可以宣布明朝废了。
你等死吧。
……
……
……
大明。
朱元璋眼睛瞪的圆溜溜的!
“什么叫生吃朱肉?!”
“咱不是圈住他们了吗!”
朱标仰天而望。
他有预感。
大明江山的未来就是对抗父亲规则的抗争史。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冷笑一声。
“知足吧,这是没给封地呢。”
“不然,早反了。”
……
大明成化时期
“太宗皇帝的法理啊。”
“自太宗后,宗室连草鞋都没法编了。”
朱见深喃喃自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