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结卷感言
时间比较晚了,随便写写吧。
关于这一卷。
这一卷拉的时间太长了,中途差不多两个月都没更新,以至于脑子有些断档。
不仅影响了节奏,连后文的剧情推进都受了一些影响。
所以这一卷的结尾我个人不是很满意,跟第二卷湖广宗室有些相似,为了迅速推进剧情,出宫南巡而结卷。
目的性太过明显,在剧情设计上不够水到渠成,不像一三卷一样瓜熟蒂落。
说起来,我前两天从头到尾自己看了一遍这本书。
我个人感觉有两个剧情点是最好看的,一个是男主弱小的时候,身处困局,纵横捭阖;另一个就是国家弱小的时候,扶危济世。
正因如此,第二卷因为长时间脱离男主,所以代入感要差了一筹,第四卷因为男主长居深宫,代理人下场,以及受限于消息传递的时限,矛盾对抗的激烈程度又差了一筹。
南巡这件事,其实就是剧情目的和写作目的,在卷末的时候达成了统一,呼之欲出。
无论从剧情冲突上,还是写作难度上,下一卷都要好很多,所以这一卷缺状态,我也没有太过纠结,直接结卷开始下一卷。
另外要说的一点是,剧情的发展,不是完全受作者控制的。
显著的一点就是,清丈这件事。
清丈最开始的大纲,本来是准备万历七年到万历九年,两年多的时间结束。
历史上从万历六年开始的福建试点,万历八年九月试点结束,推行全国,最后到万历十年末的时候,就已经接近尾声了。
时间算下来其实,全国清丈,也就两年多时间。
但真的开始翻阅资料,才发现这个时间不太够,很多地方的清丈,根本就是应付了事,数据严重失真。
最典型的就是文中孙丕扬这种手段,清丈外包——“缘令民自供报,未尝履亩丈之”
还有湖广,跟河南的吴巡抚一样,犯了严重的刚克错误——“奉行太过,悉求增以为功”
缩弓取盈、虚增地亩,将山坡、湖荡、屋基,乃至坟墓,全都算成了田亩。
统一大小亩,也在清丈后期有名无实。
书中为竟全功,必然要排除这些错漏,所花费的时间,自然会比历史上更多。
这些都是初步查阅资料,拟定大纲时想不到的。
最近几章写的舆论反柔克,就是这样水到渠成引出来的。
因为作者发现,在那样的舆论背景下,士绅不可能不用上这样的武器。
为了抗拒新政,反动派会主动与各种次一级的矛盾合流,比如说无法回避的地域矛盾(当然,也可能是其他),进而演化成更为声势浩大的矛盾。
所以越写到后面,各种矛盾就越发盘根错节。
这也是下一卷作者在参考太祖和成祖皇帝南巡时,最强烈的感受。
额,也不知道在说什么,反正都是随感了。
跳跃到下一个话题,更新。
嗯,这个好像没啥好说的,作者早就拉胯了。
六月更了11万字,不知道这个月会不会能多点。
好了,下一个话题。月票。
嗯,这个也没啥说的,更新太拉了,什么时候站起来再说吧。
下一个话题,抽奖。
嗯,这次没有,这两个月都没稿费,下次再说吧,嘿嘿。
哦对,提一嘴文献。
最近重刷的时候频繁看到一些文献勘误,但是作者核对了一下,好像都不太对。
很多读者的查阅史料,很可能就止步于史料原本。
但其实史料原本是需要勘误的。
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明史》,这本书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编的很差。
比如《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三《平山东盗》:“成祖永乐十八年三月,山东蒲台县妖妇唐赛儿作乱……往来益都、诸城、安州、莒州、即墨、寿光诸州县,煽诱愚民。
这里的三月,在实录里是二月。
也比如之前南北榜案,正文这一句“因所取进士宋琮等五十一人”。
《明史·选举志二》上记为五十二人,《明通鉴》、《罪惟录》、《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明太祖实录》上皆记为五十一人。
还有150章本章说的勘误。
文人描绘,大小动辄“长六十丈,阔二十丈”,射程动辄“五十里之内,发无不中”,威力动辄“十里之内草木人畜无复有生全者”。
而郑和宝船44丈完全不能信,根据《东西洋考》、《龙江船厂志》可以信任的数据测算,郑和宝船应该在22丈,也就是70米,这一研究成果跟《郑和宝船尺度新考》相似,但都没有决定性大案,所以文中没提及。
与之相似的还有郑和宝船资料烧毁一案,都说是刘大夏干的,但是也没有确切的证据。
这个说法最开始来自于严从简著《殊域周咨录》一书,再之后顾起元所著的《客座贅语》则自称“因随手所书,原无伦次”,所以不可靠。
最开始的说法,具体的信源没找到,甚至大概率来自于藏匿刘大夏藏匿永乐征安南档案。所以文中只说遗失了,具体怎么丢的,是谁干的,已经说不清楚了。
当然,也有很多正儿八经指出作者错误的。
一个比如当时俞大猷幕僚李杜,和另一个同名同姓的进士搞错的,这个因为不干涉剧情,所以就没敢,只在本章说做了说明。
再一个比如224章万历宝船的长度,其实就是按照有史可考的册封船数据等比放大1.3。
当时作者也犯了文人爱夸大的毛病,直接借用了郑和宝船的夸大“九杆十二帆”,最后有读者提到,作者就改掉了。
额,大概的意思就是说,有勘误直接在评论区指出来挺棒的,作者看到会核对修改的。
想想还有什么。
好像没了吧。
哦对,最后一句。
很多读者因为更新跑路了,这肯定是合情合理的事情,不过也有很多读者坚持追读,又担心太监。
这里作者还是得说一句,比起赚稿费,这本书更多属于是我自己喜欢。
虽然更新慢了些,但无论如何都是会写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