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 华生电器制造厂
要不说此时的上海是远东第一大城市,别看七月是一年当中最热的几个月份之一,消暑方式也是多的令人称奇,从简单的海滨消夏,到家门口的公园纳凉,再到夏令卫生中常见的淴浴游泳等,不同价位各有各的活法。
公寓楼下,李天富扯着喉咙往楼上喊着。
程诺这边还在研究下一步的讲演路程,听说司徒雷登就在上海当老师,准备提前拜访,看看对方的为人,未来科学院和燕京大学也是门挨门的邻居,有必要提前探探风。
拿着铅笔还没写上几个字,就被楼外的叫喊吓了一跳,一使劲笔尖都被摁断了,摇摇头只好把书本合上,走到窗前往下探:
李天富笑着摸了摸鼻子:
程诺摆手:
说巧也不巧,身为科学院院长,程诺来沪肯定要对在沪的小麦试验田进行视察一番,看看具体发展情况怎么样。虽然直接负责人郭守春不在这里,但这家伙也是亲身待过一段时间,把他的亲传弟子安排在这里驻扎,并遥控指挥,所以总体情况还是非常乐观,美国种子本土化很成功,首年就实现亩产增收一百公斤,这让当地面粉工会的成员非常开心。
爱屋及乌,对于程诺的到来他们非常欢迎,其程度甚至超过了对蔡元培接待,毕竟这经济利益是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扯别的有点虚。
身为工会会长,李天富这些天没少过来尽地主之谊,其中的热情程诺差点招待不住。
换上一身前不久定制的中山装,镜子前的程诺显得精神了许多,左右看看确定没有纰漏,这才打开房门,慢慢走出去。
刚见面李天富就给了一个熊抱,脸上都笑出了褶子:
张勋复辟闹得举国上下人心惶惶,不过程诺提前让人屯了,他这个又躲在京城之外,家里那边问题应该不大,想到这他也只是笑笑:
李天富听完哈哈大笑:….
程诺笑着摇摇头,有些无奈:
李天富摸摸头,嘴上虽然笑着,但却不敢正视程诺,谁让上次确实出了洋相。
对于一般人来说,虹口游泳池的价格一点都不便宜,每次每人要花费两块大洋。身处江湾路,靠近虹口公园,环境倒是挺好,池里虽不似前世蓝汪汪一片,但也是清澈见底,是个消暑纳凉的好地方。
可惜池子是新开的,李天富之前只听说过名字,从来没进去过,跟工会会员打听真实情况,都是笑而不语,再问便是。等到了买好票两人真正进入时,发现这鬼地方来的都是携带小孩的女客,少部分是情侣,真正两个男人携手过来的还是当天的头一遭,脸上多多少少带点尴尬。
不过这次李天富显然靠谱多了,带程诺来的地方是附近有名的百货商场,虽然不大,但里面陈列着不少好玩意儿,其中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一众美国洋货。
七绕八绕,来到某处人群最多的柜台,指着上面黑不熘秋的家伙,李天富介绍道:
电风扇特别简陋,一台电机、四个扇叶加一个铁底座,就这还能里三层外三层围着顾客,个个伸长脖子打量着这个洋货。似乎都没见过这玩意儿。
程诺不禁好奇,问道:
李老三拉来两个凳子,人那么多现在凑过去,实在是太热了,还不如想买的时候直接买了事,索性坐下解释道:
程诺又问。
李天富脱口而出:
听到价格,程诺也被吓了一跳,没想到居然这么贵,怪不得柜台围观的多,掏钱买的少,这么贵的东西就算是寻常大学教授过来,也得好好掂量一下,价格高到离谱。
虽然嘴上说着笑,但实际上李天富已经准备掏钱买一台送给小友,东西贵不贵,全看送的人是谁。
恰在此时,一个中年人的出现吸引住了程诺的注意,身影鬼鬼祟祟,看到有意向购买风扇的人,急忙迎上前滴滴咕咕,直到顾客一脸不耐烦才停止,脸上挂着失落,直到遇到下一名客户,立马又打起精神,满脸堆笑重复上述的过程。….
按照常理来说,估计是商场某个柜台的推销人员,来推销某种新式产品,顾客不买账也属实正常,但不应该如此紧张,直到真正的工作人员出现,解答了程诺的疑惑。
守卫满脸狞笑,拎着短棍在手上不紧不慢地敲着。
中年人神色慌张,眼神躲闪。
守卫拿起短棍,作势要打。
中年人见势不妙,赶紧就走,不料走得有些着急,腿上居然一跛一跛,惶惶如丧家之犬,旁人联想到刚刚守卫的话,哄堂大笑。
就连那守卫,也好似打了一场了不得的胜仗一般,松了松腰带满脸得意,朝那人背影啐了一口:
程诺觉得有些蹊跷,直觉告诉他这人身上有些隐情,绝不像看着那么简单。眼看中年人的身影越来越远,马上就要隐入人群,程诺赶紧朝旁边拱手致歉:
李天富虽然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但本着朋友间的进退之道,客气道:
程诺笑道:
李天富松了一口气,说道:
程诺点点头,便往门口方向走去,路过一半,又回头特意嘱咐道:
李天富见状赶紧打个哈哈,那点小心思被琢磨个透,开玩笑道:
程诺见状也是无奈笑笑,摊上这个朋友也是没辙,摆摆手往外赶去。
好在这段话耽误的时间并不长,等到程诺赶出去后还能见到那个中年人的身影,一路小跑很快就追上了他。
商场那事显然对中年人的影响很大,程诺刚从背后拍拍肩膀,那人勐地一哆嗦,刚刚好的腿差点又跛了起来。
中年人哭丧个脸,嘴里的话习惯性说出来,等看清来人后松了一口气,转而警惕道:….
对于这个态度程诺还不在意,友好的伸出手:
中年人见状一喜,也是走投无路,丝毫没有对这话感到怀疑,一把拉住他说道:
程诺则好奇道:
中年人稍带拘谨:
就这样,两人一路聊一路走,七拐八拐就到了横滨路的华生电器制造厂,说是厂子,其实不过是家庭作坊大小,里面的工人加起来还凑不够两桌人吃饭。
等到两人进来,四五个工人师傅还在忙着装配产品,只是令人奇怪的是,装配的并不是商场所见到的电风扇。
中间杨继川偷瞄了程诺一眼,看到眼中的困惑后赶紧解释道:
程诺没有直接对这句话表示质疑,而是走到生产线终端,手里拿着一个组装好的产品,带着怀疑的语气说道:
杨继川小跑过来,解释道:
其实杨继川一开始并不是专业的机械或电气专业出身,少年时期并没有接受过专业教育,一直跟着本家大哥的私塾读书,算数天赋极高,常常用珠算解决同辈们做不了的习题,被人称为。后来年纪渐长,没有继续在中学读书,而是直接进入上海的一家洋布店做学徒,平时沉默寡言,工作之余自学各种功课,硬生生掌握了英语、物理、化学等基础科学知识。
后来见到市面上的电风扇基本由美国货所垄断,干脆自己发明,和自己的两位好友叶友才、袁宗耀凑够几十块大洋,买齐各种原材料,从理论到实践,历经反复失败最后居然成功制造出两台风扇,可惜此时几人身上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好不容易找到的投资人也不把电风扇看在眼里。
考虑到
当时偷电盗电的情况十分严重,他们的投资人干脆让他们做起电流限制表,把梦想什么的放到一边,先谈谈面包及怎么活下去的事。但杨济川不甘平庸,几次来到附近的商场,就是想寻得有意向的客户,来改变这种糟糕的现状。….
程诺在大致得知经历后,有些意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可是中国第一家电风扇制造厂,潜力不该只用在电力限制表上,微笑道:
杨济川见状有些激动,大热天的话居然有些哆嗦:
说完话,杨济川立马朝着厂区小跑,边跑边喊道:
声音的穿透力极强,即便厂区轰鸣的机器声也压不住杨厂长的兴奋,厂区也跟着鸡飞狗跳,很快两台风扇就被端到程诺面前。
或许是为了显示其重视程度,工人师傅专门拿出两条长毛巾擦了又擦,差点把电风扇上的油漆给擦掉。
杨济川抚摸着手中的风扇,满脸自豪。
程诺没着急试用风扇,问道:
杨济川摸着头嘿嘿笑道:
程诺点点头,称赞道:
杨济川摸着头,有些不好意思道:
这话倒也不是作假,摆在桌前的两台风扇虽然成型,但总体设计上与商场见到的洋货区别并不大,其设计沿承了
彼得·贝伦斯设计的AEG电扇样式。当时着名的德国工业同盟成员彼得·贝伦斯为当时德国最大的电器工厂德国电器联营公司设计电扇时,主要从产品使用功能需求出发,用标准零部件进行组装,形成可以用机器大批量生产的产品,属于典型的现代主义设计,电扇的基本造型风格也由此确定。
在这里,两种风扇说是复制也不为过,也就是油漆颜色喷涂上稍有区别。
不过在前期,也没有外观专利什么限制,后面再进行调整就是了,主要是看看使用价值上是不是有区别。
这里程诺直接把这个缺点忽略,在众人的注视下直接接通电源,打开开关,电风扇随即慢慢转动起来,众人虽然提前知道结果,可还是欢呼起来。
….
可惜众人还没高兴多久,随即一股湖焦的味儿从风扇那里飘散出来,紧接着一股黑烟迅速升起,风扇出了故障要烧起来了。
程诺见状赶紧断开电源,怕风扇烧起来引起火灾,那乐子可就大了。
杨济
川脸色灰白,像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抱住另一台备用风扇,慌忙解释道:
说完话,杨济川颤抖着手把插头插向插座,可几次对准,就是插不进去。
最后还是程诺看不下去了,一手扶着墙,才把插座给***去,打开开关,备用风扇很快转动起来,可众人还没高兴多久,熟悉的黑烟再次冒了出来。
答桉很明显,国产风扇的彷制连续遭到失败。
失望,希望,再次失望。
连番打击下,杨济川的心气随着黑烟彻底被抽干,颓然跪坐在地上,趴在桌子上,嘴巴微张,一句话也说出来。
程诺见状心里叹了一口气,的路,也不是那么好走的啊,不怕失望,就把给予希望后的失望,那才真正让人绝望。
不过程诺一开始认的也不是电风扇,而是眼前这个自学成才的人,拍拍他的肩膀,轻声说道:
杨济川摇摇头,眼中无神:
程诺没有接着这个话题,问道:
杨济川叹口气,解释道:
程诺则笑道:
旁边的大师傅忍不住插嘴:
被这话点醒的杨济川浑身力量似乎又恢复了许多,扶着桌子重新站起来,认真道:
程诺掏出准备好的名片,微笑中带着自信:
接过名片,上面用瘦金体清清楚楚写着几行字:杂志主编、科学院院长、中华体育协会理事、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留学基金会会长......北京大学数学门教授——程诺。
手里接着名片,杨济川反复读了几遍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眼中重新焕发出光彩。
96.
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