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圆明园文物
载涛,何许人也?乃是满清醇亲王奕譞的第七子,光绪皇帝的同胞兄弟,宣统皇帝溥仪的皇七叔,前朝军咨府大臣和禁卫军训练大臣,身旁朗润园的最后一位主人。
当然,如果只是这些,程诺看都不会看他一眼,什么贝勒啊王爷的,都是过去老黄历的,现在都讲究。但眼前这位可不同于那些八旗子弟,落魄后就住在北京小汤山大柳村的先人墓地,为了补贴家用就在德胜门外收卖破烂,瞧刚才那两句老练的吆喝,他自己不说谁能知道这位之前还能是个贝勒爷呢。
即便这样载涛也坚持着自己的做人底线,无论是横行一时的张作林,还是肆虐四方的土肥原贤二,亦或者南京方面的宋哲元,多次请他出山许以***厚禄,他都给拒绝了,直到解放后接受伟人的邀请,才担任我军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顾问,去世后直接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与他的大侄子成鲜明对比。
毕竟葬在八宝山,和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那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李老三哪懂这么多,满脸不服气:
载涛斜了他一眼,轻蔑道:
李老三气笑了,回到三轮车旁把车铃拨响:
载涛也跟着把手里的拨浪鼓摆动:
眼瞅着两位倔牛要斗在一起,程诺赶紧上前打住。
载涛扫了一眼李老三,回过头来说道:
李老三本来想继续斗上两句,不过想起有先生的事要办便不再理他,从腰上把抹布解下来,就当说的不是他,自顾自吹着口哨,甩着车把上并不存在的灰。
程诺微笑道:
载涛恍然大悟,本来他就是见过大场面的人,说起话来自然是无所顾忌:
绰号流传的速度总是能赶在正名前,程诺对这句调侃丝毫没放在心上:….
载涛很高兴,将身上的东西简单收拾一下塞到筐里,来到院子门口就准备开门:
不愧是皇家园林,虽然从外面看上去落魄了些,但走进去一看别有洞天,面积超百亩,主体为一方形岛屿,岛上外环围以一圈假山,山外环以曲溪和湖泊,外围又筑有一圈连绵的假山,山外边才是围墙。如此重重围合,使得园子极为内敛而幽深。
越往深处走,程诺越有种刘姥姥刚进大观园的感觉,觉得什么都很新鲜,不过仔细想想也是,这园子的原主人恭亲王及其前身主人们波澜起伏的命运,也与《红楼梦》中的荣宁二府差不多,周汝昌等红学家及
一些红学爱好者就将这里戏称为故事的。
载涛趴在石桥栏杆上,揪起一把树叶往池子里洒:
下属五大院系,将来又要设置十多个研究院,景色虽然重要,但程诺更关心房间数量:
载涛逗着水中的鱼,笑道:
程诺点点头,心里盘算了一会儿又问道:
载涛站起身来,看着他说道:
园子虽好,可也得有人勤打理,少了人气坏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说不定某处房子都成了危房。
载涛之所以实话实说,除了跟性格有关外,他也是想把朗润园赶紧出手,前朝好歹也是贝勒爷,养尊处优惯了,这几年苦日子实在是不好过,家里古董就那么点,早就卖的差不多,要不谁会想着住墓地,收破烂。
撑到1928年,朗润园就被卖给了辅仁大学,载涛全家则搬回他自己的山老胡同宅院,后来又手里没钱把老宅又给卖了,再次迁到某处马厩院里,解放后还是伟人拿出自己的两千元稿费,亲自帮他修缮住房。
把院子逛了大半,程诺不心动那是假的,将来某位研究院研究受阻,出来散心时喂喂鱼,看看花,说不定灵感就来了,这么好的园林到后面打着灯笼可就难找了。….
载涛也是个能察言观色的主,看到程诺的眼神有些闪烁,就知道今天的事可能会成,心里暗自松了口气:
本来程诺有些犹豫,不过再看到几个装饰物后,彻底燃起了买下的决心。
载涛哈哈大笑:
随后程诺还发现了一处丹墀,还有西洋楼的石刻构件翻尾石鱼等,询问之下原来这位主人虽然生活拮据,但碰到圆明园散落的文物,总会想办法收集下来,后来还真让他给收集了一些大件,让人心生佩服。
与这位先生搞好关系,打下良好基础,将来在文物保护方面一定能多多合作,这年代虽然流失文物比较多,但造假的也有不少,有位前朝贝勒掌眼,后面会好办很多。
程诺这边是满意了,但那边也轮到园子主人考校他,虽然出的买价挺高,但载涛总是给含湖过去,再问便是先等等看。
程诺寻得一片树荫,坐在石凳上。
说着竟然把程诺拉到一个房间,推开门一阵尘土味:
从艳阳高照的光亮处突然被拉到室
内,程诺只觉得眼前一黑,若不是对这人有些认识,难免会误会些什么。
等到视力慢慢恢复,映入眼帘的全是一些观天测星的仪器,像地球仪、三球仪、天象仪、各式天文望远镜等,应有尽有,一应俱全。
或许是怕对方认为自己只是三分钟热度,哪来耍帅用的,载涛特意又拿出一些他自己观测天文的笔记来。
带着狐疑,程诺接过笔记翻阅了起来,还没看几页就忍不住对这位园子主人刮目相待:
载涛有点不明所以,疑惑道:
好家伙,好好的一个贝勒爷竟被培养成了天文学家,甚至是程诺穿越以来,见得天文学造诣最高的国人。
这样一来事情就好办多了,在得知科学院的真实情况后,载涛以半卖半送的方式,以两万大洋的价格卖给了程诺,甚至将圆明园的文物一并交付给科学院。….
额外附加条件就一个,允许载涛在《国民》杂志上开办一个天文栏目,对于双方而言也是各取所需。
看起来五万元很多,实际上程诺已经赚了大便宜,像隔壁的淑春园和勺园虽然大,但是都破成什么样子了,完整的建筑都没几座,就这后面还被陕西军阀陈树藩以6万大洋的价格,也是半卖半送给了司徒雷登,在一片废园上建造起燕京大学,也就是后来合并后的燕园。
程诺也不是没想过直接把整个给盘下来,但仔细想想完全没这个必要,一来最精华的地方科学院已经拿到了;二来也是给燕京大学及后面的北京大学留下一块生存空间,好歹他现在也是北大的人,掘根这么狠的事还真办不出来;三来这地方这么贵,真是狠心都买下来,好不容易靠卖专利挣的启动资金全能折腾光,后面哪还有钱做实业。
回去的路上,李老三忍不住说道:
程诺笑道:
团结大多数,打击极少数,随着科学院的发展,难免会加入一些其他力量,甚至将来有一天设置外籍院士都有可能,但只要利益方向是一致的,那就有的谈,程诺就可以利用。
李老三脚下蹬车的速度慢了些,说道:
程诺又笑道:
李老三点点头:
程诺寻思着历史上这位没有断袖之癖,怎么可能会像李老三这么说的那样,迟疑道:
两人就这么一路聊着,一路往回赶。
但到了家门口,却发现两个日本人,站在大门处等着他们。
96.
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