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别买王府,买燕园

或许是看到了叶企孙眼中的迟疑,程诺并没有施加压力,将《少年》杂志的创刊号放到他的面前,和蔼道:

为了避免给他施加压力,专门给其留下一段独处的时间,程诺说完话特意拎着热水壶到厨房水缸去舀水,一会儿把水烧开好直接沏茶。

说来在老北京生活的日子还真惨,由于这老城区地下都是碱水,喝起来有股怪味不说,长期饮用对身体也不好,加之又没铺设自来水管道,所以这日常用水都是从城外水夫那里买的。好在价格不算贵,人家每天早上亲自送货上门,每月只需缴纳一毛五分钱,便可打上约420公升的甜水,算算倒也合适。

程诺在外面稍微多逗留了一会儿,打上两遍广播体操,估摸着时间差不多后,这才慢悠悠拎着水壶进来,边给煤火炉换煤,边说道:

叶企孙正襟危坐,趁着刚才那会儿功夫,他甚至在草稿纸上粗略罗列了一番,满满当当,那边程诺瞥了一眼,心里直接有些发懵,只是打了两遍广播体操,可不是二十遍啊。

本来程诺还蹲在那里掏煤灰,前面还听得很高兴,但后面越听越觉得不对劲,这分明是现场写了一篇读后感啊,他哪里是需要这个,赶紧打住:

叶企孙不解:

程诺将手中的火钳放下,拍拍手,指指脑袋笑道:

办杂志是为了将更多的孩子引向科学的大门,为祖国的未来撒种子,给我们的民族培养人才,但在科普的工程中也得注意思想建设,免得学了一身本事去当了汉女干,那乐子可就太大了,好比后面参与火烧曹汝霖住宅的北京大学学生梅思平,后面竟成了汪伪投敌急先锋,以被枪决了结一生,可恨又可悲。

青少年时期又是三观快速树立的阶段,秉承润物细无声的原则将爱国思想宣传进去,哪怕他后面背井离乡奔赴的生活,个人选择无可指摘,但别在民族大义上与家乡父老乡亲对立即可。….

同时程诺也是从中学阶段过来的一个人,深知那个枯燥单调的时候,课间看上几眼课外读物都是件极其幸福的事,时常是某个人买了一本《看天下》《求学》《人物周刊》之类的杂志,大家互相传阅着看看,于小小的豆腐块文章深处,畅想未来的生活。

其它调味品不需要太多,能将这个只有黑白色的时代,抹上一点不那么醒目的红色,那更是再好不过。

叶企孙沉思了一会儿,逐渐反应过来:

程诺来到他身边,扶着椅背鼓励道:

叶企孙皱眉片刻,转而恍然大悟,仰着脖子笑道:

程诺拍手,拍拍他的后背以示赞赏:

程诺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刚坐下想喝口水,却发现茶杯里只剩茶叶,笑了笑又继续说道:

同人编辑的意思是既是编辑,同时又是撰稿人,这也是从《新青年》那里获得的经验,只不过科学院的杂志不以盈利为主,分红自然少得可怜,所以直接给这些编辑们发薪水,即便是学生身份,该有的一份也不会少,同工同酬。

叶企孙听完这话,立马兴奋的站了起来,不过话还没说就有些底气不足:

程诺笑道:

人对自己过去做的事往往有种莫名的羞耻感,后世的大师也是如此。

听完夸赞,叶企孙不但没有感到高兴,反而脸有些发红:

程诺脸上笑容更甚:

叶企孙一时语塞,不知该如何是好:….

程诺走过来,拍拍他的肩膀,让他安心坐下:

叶企孙这才放心下来:

程诺不假思索:

看先生早有安排,叶企孙点点头:

程诺笑道:

这边对于杂志的未来热烈的讨论,那边水壶烧开了二人都没注意,壶嘴呜呜呜叫着,壶盖被顶的阵阵响,最后还是李老三听到动静赶了过来,本来想提醒他们,但看到正在商讨事情,只好作罢,自己将煤火炉封上,轻轻掩上门。

透过壶嘴的一缕蒸汽,两人的身影慢慢模湖,伴随着声音慢慢飘向远方。

次日,程诺站在门口送别留宿一晚的叶企孙。

叶企孙认真的点点头:

程诺疑惑道:「有什么话大胆的说嘛,不

要怕。」

叶企孙退后几步打量了一下四合院的外观,又过来说道:

程诺见状笑道:

比如东单的豫亲王府,原本是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多铎的府邸,占地高达两万多平方米,结果去年就被他的子孙懋村卖给了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后来在此基础上改建为协和医院,到后世只留下了一对石狮子。

而这样的王府全北京有70多座,倘若程诺买下任何一座,不需要过多改建,稍作修缮就能立即供科学院使用,什么几进几进四合院,哪有末落王府气派,至于他的现任主人祖上有多气派,现在就得有多落魄,哪处屋子坏了根本没钱修理,跟后世西方某处古堡售价一欧元同样道理,住得起但修不起,价钱上绝对实惠。

溥仪末代皇帝看起来身份尊贵吧,人家住的大故宫,可他也穷得靠开放颐和园收取门票来勉强度日,这就还不停地向外倒腾文物。….

叶企孙想了想,反而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程诺听完眼镜都瞪圆了,好么,他可太熟悉了,家喻户晓的,不知道前世是多少学子的梦,如今近代眼前,说是唾手可得也不过分。

要知道司徒雷登还在南京金陵神学院教书,燕京大学的事影子都没一个,只要程诺给的价钱够高,绝对能赶在前面将其拿到手。

强忍着不让心脏从胸腔里跳出来,程诺说道:

可实际上,李老三前脚刚把叶企孙送走回来,后脚程诺就让他换个方向,把自己送到附近。

寻得一片高处,入眼皆是荒凉与破败,哪还有一丝皇家园林的气派。

李老三脱下帽子,当做扇子扇着风:

朗润园与北边的圆明园就隔了一条街,眼下这哥儿俩一个比一个荒凉,程诺站着看了半天,愣是没瞧见一个人影走动,反倒是一群麻雀在里面叽叽喳喳,撒开了欢。

不过也是,燕园本来就是多处园林集合在一起的产物,从康熙的畅春园,到和珅的淑春园,再到醇亲王的尉丽园等,都是些有故事有渊源的名园,如今满清覆灭到了民国,自然少人打理。

恰在这时,有一个小贩挑着筐,一边打着小鼓一边吆喝:

看到程诺这边议论,也起了好奇心,走上前来凑起热闹来。

在听到两人谈论的话题后,小贩竟然也插上嘴来,说起来头头是道:

说着,小贩竟竖起大拇指来,显然对朗润园很有信心。

程诺好奇了,问道:

贩昂起头来,眼中的光一闪而过:

李老三也是个老北京,听到这话反而乐了:

小贩顿时急了,抛下破烂筐就要上前争论:

李老三笑了:

程诺回过味儿来,问道:

小贩冷哼一声:

96.

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