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将门避难所
传说距此六百多年以前,武王伐商前夜,一颗巨大的彗星横贯天际,长长的彗尾几乎覆盖了整个天空。
更可怕的是灾星的大尾巴正对西方,即武王的所在的周地。
武王毫不畏惧,为民请命,在牧野之郊大败商军,直捣国都朝歌。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搜集国器重宝登鹿台自焚。大火烧了多日,直到彗星消失在天际才最终熄灭。自此,与龙甲之术相关的诸多观天象、测古今通天人的至尊神器、典籍都在此次大火中灰飞烟灭、绝迹世间。
国师师延到底留下了什么?
深夜,鬼谷的石窟洞穴中,墨玉闭目凝神,细细地聆听吹过的风声。
古代的乐师和巫师本是同源,是文化的集中拥有者,乐理音律与星算易理息息相通。高超者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下午,阳光洒满草坂。山间的鸟儿、花鼠都聚到斜坡晒太阳。
苏秦正在山间采药,却见墨玉携着古琴高兴地跑来。
“苏师哥,你说的对,古代乐师掌握着核心的秘术。舜帝的音乐能让百兽起舞,师旷的乐声能让觅食的鸟儿停止飞翔,翘首沉迷。”
“哦?我也是见书中这么说,难道是真的?”
墨玉在山坡上坐下来,将古琴放到面前的山石上。“你看,我按照新的方法演奏的《阳春白雪》。”
墨玉玉指轻抚,无比动听的音乐起伏跳跃在流云、柔草间飘荡。
果然,几只蜜蜂飞了过来,几只小鸟也飞了来,毫不躲避,竟渐渐飞成上下各一圈随着音乐翩翩起舞,群集翱翔,随着节奏幻化阵型。令人目眩神摇、恍如梦境。
苏秦看得惊呆了。“果真通乎神明!师妹是个天才。”
墨玉开心一笑,摁住了琴弦。众鸟和蜜蜂顿时混淆,一哄而散。
“师哥,书上可还有其他有趣的?”
苏秦摇摇头,沉下脸。“还有就是邪门的了。据记载,当年晋国师旷大师演奏的《清徽》,曾引来16只仙鹤起舞……后来,师旷又演奏《清角》一曲,竟让风云色变,狂风四起!”
“师延是师旷的祖师,据说比师旷更厉害。”
“二人不能同日而语。师旷的音乐玉音和谐,是昌明瑞征。师延的音乐据说为至阴之术,会令天地发动杀机、令人迷狂堕落。他最擅长的一曲叫《清商》,哀怨至极,就是传说中的亡国之音。”
“真的能这样吗……”
墨玉眼底眼底掠过一丝森冷,飞快掩饰住。
苏秦继续谆谆教导。“所以,得引以为戒。别说《清商》,就是师延惊天地泣鬼神的《清角》,据说没有深厚的功力,十分的危险。”
“好,谢师兄指教!”
连日来,外出了三位师兄姐,鬼谷中的庭院里略显空旷。
小召对照着一本图画,蹦蹦哒哒学跳舞。楚南满脸黑灰,哼哧哧背着大炭筐过来。
“丫头,鼓捣什么呢?扭得曲里拐弯象蚂蝗!来帮我码炭。”
“我呸!张仪师哥说舞跳好了能迷惑君王。”
楚南吃惊地放下竹筐。“就你?象墨玉那样纯真可爱还差不多。”
“张师哥说了,纯真可爱也能迷惑君王。”小召继续搔首弄姿。
“我呸!你那张师哥……巴不得自己是个女的好去迷惑君王。真那样就好了,别和我抢墨玉。”
小召闻言,忽然收住手脚,生气又害怕地四面望望。“哼!你知道墨玉实际上是个什么人吗?”
“美人!”
小召诡异地凑近点。“她不是人,是个妖怪!”
“我去!你妒忌她呗!”
“说了你也不信……昨天晚上我看到了一件奇怪的事,墨玉捉了一只山鸡,竟然喝掉了它的血!妈呀!我赶紧躲起来怕被她看见。”
楚南不信地耸耸肩。“你见鬼了吧?这儿本来就是鬼谷,有鬼出来偷鸡吃,很正常。”
“就知道你们不会相信!反正晚上我再不出门,只和爹娘在一起。幸亏阿春姐姐出门了,不然和她住一起肯定会被吃掉……”
“很好!先吃阿春,再吃你。”
正说着,只见墨玉裙裾轻摆从讲堂的台阶上款款走来,先向着楚南行礼问好。楚南受宠若惊,连连还礼。墨玉又冲小召一笑。
“妹妹,前日你说想学跳舞,姐姐今天有空了,一起去学。”
小召掩饰着畏惧,求助地望着楚南。“可是……楚南哥说我不是这块料,喊我去码炭呢。”
“没有没有,我一个人就行了。”楚南背起炭笑嘻嘻,幸灾乐祸地跑了。
墨玉拉起小召的手。小召吓得忍住发抖。
“妹妹,其实跳舞一点也不难,我们一起到山脊上去,看树木摇曳的姿态、看流云驶过的形状……”
高高的山脊上,夕阳映照。墨玉手持一条绢沙,如月宫仙子翩跹起舞,流光飞动,仪态万方。
半山腰的石屋外,苏秦原地入定,长久遥望着墨玉美伦美奂的舞姿。
***
天阴欲雨,黑云垂野。
前往临沂的大道上,一对对齐国的军队正在结集,向着魏国的方向前进。小道、田野中,一拨又一拨的逃难人群正从边境匆匆迁往齐国内地。
钟离春、王宾、张仪骑马来到了临沂城下。
城墙根下,一群头戴斗笠、足踏草鞋的墨家弟子正帮助逃难的人们推车挑担、发放食物。众人感激不尽。
王宾三人将马匹让给了逃难的老人和孩子,一路帮忙推车挑担。
日暮时分,逶迤荒凉的银雀山终于远远出现在视野中。
山区占地广大,目标会在何处?王宾望着山势,残破嶙峋,据历史相关记载与眼前地形堪舆,此处应该没有大的墓葬。
三人一路走一路打听,皆没问出个所以然。
再往山里走出一段,却见山脚下有一处荒僻贫穷的小村。走近村口,有一位驼背白发的老人正在家门前收衣服。
王宾领着钟离春、张仪下马,恭敬地上前行礼。
“老人家,我们三兄妹是来投靠亲戚的。请问此地附近有没有一户姓孙的人家?”
老人皱着白眉毛,仔细想想。“没听说过。这个地方可偏僻了,若不是逃难保命,没人打这里过。”
“那请问,有没有什么荒废的大宅院之类?”钟离春问道。
老人眨眼望天,凝神搜索着记忆。
“似乎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未搬家之前,更偏远的南山倒是有一座废弃的书院。听说是一个姓陈的先生收购,想开塾馆,可山里的孩子读不起书,就一直荒着,当时据说只有一个老门人看守,也不知还在不在。”
“谢谢!”
钟离春行礼道谢,给了老人些食物,又问了几个其他问题。
别过老人,三人越过村子直奔南山而去。王宾想着心事,钟离春却是欢欣鼓舞。
“姓陈,太好了!一定是祖父给你留下的线索。这个书院一定是孙氏的先祖陈完建造,但是借别的建造师的名义。然后几易其手掩人耳目,成为了田氏当中名将辈出、最有威名但也最遭人恨的孙姓一族的避难所。”
有了大致方位,三人边走边问。
匆匆赶了一个多时辰的路之后,一条杂草丛生、几乎湮没的旧石板路斜斜地出现。若不仔细辨认,真以为是早已废弃的无人径。
三人沿着小径顺着山势往上走,又是一番寻觅,一处依山而建的破败门庭终于出现在面前。
斑驳陈旧的大门、牌匾已看不出最初的颜色,锁环也已经锈蚀。
天色阴暗欲雨。四面一片昏暗沉寂。真有人吗?
王宾沉默片刻,走上去握住生锈的铁环,扣响了门。
许久,门中一阵沉闷的脚步声参差响起。吱呀一声,一个须发花白、表情呆滞的老门人打开了大门。
老人打量着三人,浑浊的视线停留在了王宾的脸上,眼里隐约闪出了泪花。
“老先生,这里可是陈氏书院?”
老人点点头。“你叫什么名字?”
“在下孙宾。”
园中庭院萧条、苔痕漫漶、落叶飘零。
众人默默无语,两进院落之后,来到一处比较整洁的内院。侧面的一间小房是守门人的住所,众人在此停驻。
守门人步履沉重缓慢,领着大家进入房间。内室之中,老人恭肃静默地点起了一盏油灯,掀开后墙的旧幔,竟然出现一座神龛。
老人双手从龛中捧出一副画像,供放在龛台的上方。画幅中是一位红袍玄甲、威风凛凛的将军。老人跪在地上的毡垫上,对着将画像叩拜三次。
“二十多年了,您最后一次见他,他才三岁。老天有眼,如今您的孙儿学有所成终于回来了,老将军您可以放心了!”
老人的声音沙哑苍凉,仿佛来自另一个时间。
王宾望着眼前景象,紧张又感动。“老伯,感谢您!世人都已经忘记200多年前的陈氏了,您还记得。……画像上是我的祖父?”
老人点点头。“孙老将军,已经去世十五年了。”
王宾闻言,跪在画像面前,连连叩拜伤心恸哭。钟离春站在一边,也跟着抹眼泪。
老门人抬手抹了一把泪。“少主人,节哀,孙家历来都是这般。不见面比见面安全,被人遗忘比被人记得吉利,这是你祖父的意思……”
王宾敬重地转过身对着老门人伏地三叩首。世间能有如此忠诚守约的朋友,祖父确也不枉此生。
老门人连忙将他扶起来。“少主人多礼了,都会好起来的,总会好起来的。”
“您别这么叫,您是孙家的大恩人,是我的叔祖、长辈!”
老门人泪眼朦胧又甚是欣慰。“不敢,少主人可见过老将军留下的帛书?”
王宾点点头。
老门人将三人领到屋外院中,仰起头指指书院背后紧邻的山体。
“你们要找的物件,就在山崖上的藏书阁,可凭帛书指示找到此处。你叔父和堂兄仍在郾城老家,你拿到兵法就能和他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