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单筒望远镜
金正隆三年六月,离辛无病到太医院任职已有月余,叆叇店也刚好开张,如此辛无病便不用每日去点卯,自有两名上官周全,不过除了开业那天外,辛无病也没再去过,而是由陈连的兄弟陈系打理。
此时甜瓜成熟,辛无病便动起制作青霉素的念头,便吩咐人去进了一大堆甜瓜堆在一件库房的角落,并招呼人不准吃,还把那件房间封了起来。
现在实验室里有郭雍、刘完素、马从义、孙富春,他们带领了十几个学徒还在钻研药物精华提纯的事情。
目前他们也只是能够按照辛无病的方法还原了镇痛丹等制作,但是原理还不甚清楚。
这与中医的基础理论有关系,但中医的经脉和穴位又是解剖学无法说清楚的,好在郭雍是故宋医学院的学生,有详细的《欧希范五脏图》和《存真图》的绘本。
最难突破的是思维的禁锢,传统的思想对尸体的看法和活人一般,是不容侮辱的,在历朝历代的刑典中也都有辱尸罪。
还有就是对鬼神的敬畏,即便郭雍、刘完素、马从义、孙富春也是极为相信鬼神之说的。
因此辛无病只能从中医的思路去引导,将病因归纳为几方面,六淫、疠气、七情、饮食失宜、劳逸、痰饮、瘀血、结石、外伤、寄生虫、胎传等,这些是被广发认可的病因。
针对这些致病原分析已有的药方,同时将治疗办法与传统的办法对比,找出有效的部分,对于无效或不确定有效的记录下来,再摸索。
辛无病会无意中给一点提示,涉及到药理学、细菌学、病毒学的基本原理,比如说,酒精消毒,就是为了防止疠气入体,疠气就是细菌和病毒。
还有药物服用后是如何经过五脏六腑,如何产生作用的,此时的理论认为这是五气调和,阴阳调节,经脉贯穿,过于笼统和玄奥。
辛无病提出先观微妙之处,再究整体的建议,引导他们的思路往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程去思考。
似乎效果并不好。
直到叆叇馆开设好后,馆中开始出售老花镜和近视镜后,辛无病突然想到,是该把望远镜和显微镜弄出来了。
有了望远镜,如果配备给辛弃疾的归一卫,对侦查大有帮助,有了显微镜,会让郭雍、刘完素、马从义、孙富春等人把精力放在对微观的观察上。
而且,研制青霉素,有显微镜的帮助,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就是在菌株的筛选,这是光靠肉眼无法实现的,其次是观察每一个样本的有效性。
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制作又离不开辛牛儿的铁匠铺,现在他们打造的用来吹制玻璃的吹管可以缩小到小指粗细,采用的是卷合旋转锻打的方式,用铁较少,管壁比较薄,还达不到十分均匀的水平。
辛无病决定先制作伽利略单筒望远镜,于是便按照印象先画好草图,让老周和辛牛儿尝试打制,不过一开始总没那么容易成功,主要问题还是如何卡住镜片,视镜和目镜用两根粗细不同的铜管连接,中间的连接无法衔接。
老周看了半天图纸,问道:“小官人,你这东西非要用铜铁做吗?”
“不用铜铁做,怕不结实,你看,这水晶琉璃很容易损坏。”辛无病随口回应道。
“如果只是怕水晶琉璃损坏,老仆建议你找谭木匠来帮你做,然后我再让牛儿给你打一个铜壳子,当然你非要用铜做,老朽就和牛儿再琢磨琢磨。”老周拿着图纸又看了看道。
“对啊!先用木料做镜筒,然后用铜皮裹着就行了,哈哈哈……老周,你这方法好!”辛无病听得老周这样一说,思路豁然开朗,看来还是不能忘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而且显微镜也可以先用这种方法做出来。
想到此处,辛无病不由得大笑起来,连忙让老周叫来给自家修房舍的谭木匠。
谭木匠看了辛无病的图纸后,想了想,便说道:“小官人,你这东西能做,我先做个样出来,您看看合不合您意。”
“走,我看着你做。”辛无病道,说罢攀着谭木匠的肩膀跟着他去了木工房。
“牛儿,你说小官人又要做啥稀奇玩意儿?”老周看着辛无病二人离去,愣愣的向辛牛儿问道。
“师父,这个我可不知,小官人的想法我们下人哪里猜得到。”辛牛儿摇摇头道,不过他心里倒是一直记得辛无病交代给他的任务,学好打铁管的手艺,以后有大用处。
之前辛无病来让他们打制铜管的时候,他还以为就是这事,现在看来还是没有完成小官人的交代,辛牛儿不由得有些沮丧,看了看手中打制的各种大小的铁管发呆。
谭木匠是辛无病请来修房子的木匠,房子一直都在修,所以谭木匠便成了辛家的长工,谭木匠不到三十岁,有些显老,看起来像四五十的样子,抬头纹深得能从里面翻出木渣子。
“老谭,你这手艺还不错,你带了几个徒弟?”辛无病看着满屋的木工工具问道。
这些工具有刮刀、凿子、锤子、大锯、墨斗、拉钻、驼钻、铁尺、锛、手锯、平推刨、墨笔等十多种,许多辛无病并不认识。
“会小官人,带来三个徒弟,都是半大小子,无心学木匠活,都跑到厂子里去磨料去了,说那个来钱快,又不费脑子。”老谭一边锯料一边回道。
“怎么,这木匠伙计还没人愿意学?”辛无病有些奇怪,变问道。
“可不是,这些年修了中都,修卞都,会木匠的都被抓得差不多了,要不是前两年我手摔折了,被打发走了,不然现在恐怕就到开封去了,哎,也不知道我那些老伙计是生是死。”谭木匠一边叹息一声,锯断了一根手臂粗的圆料。
“小官人,你看尺寸要多大?”谭木匠又问道。
辛无病大概比了一次尺寸后,谭木匠便开始按照图纸加工起来。
虽然一只手不太能用力,不过,这是小物件,谭木匠做起来也很快,而且动作十分熟练,先是用小推刨把原料推成辛无病所要的尺寸,再把木头的一端固定好后,用驼钻开孔,不多时一个中空的原木就成型了。
然后是用凿子和刮刀把中间弄得平滑,接着再用同样的步骤加工出另一截细一些的中空原木,两个的尺寸刚好是大的可以套进小的。
在大的一头,谭木匠凿出来一个凹槽,不过始终无法把镜片卡稳,此时谭木匠也有些挠头,琢磨着如何把镜片固定在两头。
过了一会儿,谭木匠对辛无病说道:“小官人,您这图纸我觉得得改改,你的目的就是把这两片水晶平稳的固定在上面是吧?”
辛无病点点头。
“那就让周铁匠给打个铜帽,我按水晶的尺寸做两个木圈当垫子,用铜帽把他们箍紧就行了。”谭木匠又说道。
“嗯,这倒是个好办法。”辛无病听得谭木匠的想法后,确实比自己设计的在上面直接开槽要可行,毕竟图纸只是自己想当然所画。
很快,按照谭木匠的想法,周铁匠配合着打制了两个铜帽,把两端固定好,一个原始的单筒望远镜就做好了,辛无病拿在手里看了看,发觉角度还有些不对,于是又与几人开始调试,知道快晚上的时候,才成功。
辛无病在一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注意放大镜和凹透镜的度数,加上调整的焦距有限,只能看到一百米开外人的脸,不过这个时代第一个单筒望远镜,还是把做出它的几人弄得目瞪口呆。
拿着这个新鲜物件,辛无病回了房间,等着辛弃疾,准备给他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