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回宫
去洛阳的路漫长而又单调,不知道天黑又天亮了多少次,终于在一个阴沉的傍晚,三架官车到达了洛阳城。
庐陵王一家被安顿在皇宫内的一个偏院里,太监传话说女皇要庐陵王一家好好躲着,不得到处走动。
半个月过去了,庐陵王一家却仍被女皇凉在一边,不过有太医来给庐陵王号脉,开了些补药,一家人都吃,把一路颠簸中拖垮的身体补养好。谁也不知道女皇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等到第二十八天,庐陵王一家被秘密转移到洛阳郊外的龙门石像驿。这一天,春风和煦,艳阳如洗,庐陵王夫妇和三个娃分别坐上两顶八抬大轿,悠悠回宫去。
这次回到了老家“英王府”(李显做英王时的府邸)。
庐陵王李显感慨万千,自己曾稀里糊涂地坐上了龙椅,很快稀里糊涂的被贬到房州,最后又稀里糊涂地回到了原点。
那些凄风苦雨的日子总算是过去了,远离宫廷十多年,他对宫廷里面的一切都陌生了,他也不想主动去熟悉那一张张被淡忘了的面孔;他也已经十多年没受到“宫廷硝烟”的熏染了,清静中多了几分安全感。
李重角满以为风风光光的进宫以后,会有好多人来登门拜谒,实际上是门庭冷落。
有一天终于来了一个人,却是李重角最讨厌的人——害了野人母的武三思。李重角迎头就问:“野人在哪里?”
“野人在路上就——见阎罗王去了。”武三思回答。
“你害死了野人,大坏蛋,我恨死你了!”李重角开始耍泼。武三思讨了个没趣,借故走了。韦妃气得要命,对李重角大吼:“再闹就滚回熊山去!”
李重角第一次挨韦妃这么狠的骂,他接受不了,一溜烟跑进内室。
庐陵王很平和,到李重角的房间语重心长地说:“你娘说的那都是气话,气话哪能当真?说实话,这里不比房州,凡事都得长心眼儿,更得罪不得人,所以就由不得你使性子,话也不能乱说,不然会招来祸事的。”
李重角哭着说:“娘再也不喜欢我了,她要赶我走。”
庐陵王轻叹一声说:“我还有四个儿女在宫里,他们要回来住,你娘却要他们住在原处。你娘是只宠你们三姐弟,你们三姐弟中间,你娘最疼的是你。”
庐陵王劝住李重角不哭,接着又去安慰怄着闷气的妻子,说:“哪有牛儿不抵母啊?想开一些,毕竟这娃跟野人长大,跟野人有感情,野人死掉了,他是受不了,所以失了常态。他的性子硬,有错逼着他改他不改,给时间让他自己想,拐过弯来了,打心眼里知道错了,自然就改了。”
韦妃也知道李重角的倔脾气,觉得丈夫说的在理,就不那么怄气了。
初回宫里,平静的生活被李重角闹的这么一出激起了涟漪,之后又很快恢复平静了。但宫里不比房州的王府,不可能一直平静下去。
一天来了一个太监,传话说,女皇身体不大舒服,她要庐陵王一家第二天早上陪她散散心,女皇还说“一大家子该聚一聚了”。
次日一大早,一家人都打扮好了,韦妃却把李重角锁在了屋里,因为她怕李重角在皇上面前不知天高地厚。庐陵王说这样不妥,应该相信李重角已经悔改了。韦妃苦着脸说,万一再闹起来就不可收拾了。庐陵王也只得依她。
不等太监再来接,他们就动身去百花园。
李重角想见女皇,也想去百花园看看,越想心里越痒,结果他又管不住自己了,砸破木窗钻了出去,不顾丫环们的阻拦,冲出了王府。他打听到到百花园在城西的上阳宫旁边。
出了东边的宫城,眼前是一片开阔的园林,杂树乱花、小桥流水、朱楼翠阁,各种景致相映成趣。
李重角四处转悠,却没碰到一个人,正在纳闷,瞥见一群飞虫飞过,他马上想到花多飞虫肯定也多。就吹着魔笛去找百花园,笛音散入春风充满整个园林,不一阵子蜂儿、蝶儿都赶趟儿似的来了,那些飞虫多数是来自同一个方向,他逆向寻去终于找到了“百花园”。
李重角在园外不敢进去,犹豫了一会儿之后,他坚定了脚步,但又不能冒冒失失的进去。他心想:吹奏一支曲子吧,只要女皇听开心了,一切就不用怕了。于是他吹着魔笛慢慢走进百花园。
百花园里面真是“别有天地非人间”啊,弥望是花团锦簇,不暇辨清到底有多少种色彩摇曳在春风中,就像揉碎在水波中的彩虹。
李重角融入了花的世界,感觉自己是一只飞虫。即景生情,他将眼前的美融于心,再通过魔笛幻化为音律的美,直惹得蝶儿绕着它翩翩起舞,鸟儿聚在近处的枝头唱歌,有几只干脆落到他的头上、肩上,大概它们怀疑春色更在笛声中吧。
走不多远,绕过一座假山,便出现了设宴的地方,满座的人都朝这边望着,显然是在等待吹笛人出现。
李重角唇间的气流有点滞涩了,手指微微发抖,心里怦怦直跳,因想到魔笛有“镇龙悦凤”的灵异力量,他又平静下来用心吹笛。
李重角的目光移到一个老太婆身上,她面团团的脸上爬满了皱纹,憔悴的神色含着慈祥,总之是相貌平平。然而从她头上的冠、身上的袍看得出她是一个不一般的老太婆——一代女皇。
女皇的对面是一个衣着华贵,姿态优雅的女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李重角瞥见家人,他的目光不敢与家人的接触,转而集中到菜肴上,雕成花形的各色美食,逼真得像新摘下的花。
随后李重角闭上眼睛全心投入吹笛,女皇也慢慢合眼并微微点着头,手里还轻轻地打着拍子,不一会儿她被魔笛之音引入了幻境:
她喝醉了,借着酒兴写下诗句——明朝游上苑,火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恍惚间百花齐放,唯有牡丹不开,她正在怨怒时,一个小娃走过来说牡丹在睡觉呢,然后他横笛吹奏,才开了牡丹……
女皇回过神来觉得蹊跷,刚才出现了幻觉?她不禁想起自己曾在上林苑命百花一放间开放的事来,再看看周围的花,似乎开得更齐了。
忽地鸟都飞到宴席上,在食物上留下爪痕。李重角懵了,赶紧收起笛子,不知所措。庐陵王慌忙拉过角儿一同跪求女皇开恩,马上韦妃带着两个女儿也齐刷刷地跪下。
女皇叫他们都起来,然后指着李重角问:“你吹的是什么曲儿?”
“孙儿吹的是——是《朝凤曲》。”李重角机敏地回答。
女皇容颜舒展,她把李重角唤到身边,抚摸着他说:“你的曲儿比乐工的新鲜多了,他们的曲儿变来变去都没有一点儿新鲜的,朕都听腻了,以后哇,朕要多听听你的曲儿。”
精通音律的太平公主听出笛子的音质非同一般,就索要李重角的笛子看一下,那不过是一支看起来普通不过的短笛,色泽暗淡又无特别的纹理,倒是格外的沉,究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
奇怪的是她怎么也吹不响,像是笛管内堵了东西,仔细看又没有堵住,她只好尴尬地还了笛子,顺便问李重角是从哪里得到它的。李重角说在树窟窿里捡到的,还说捡到它以后他经常到树林里吹笛,时间久了就有了悟性——发,天机动,存乎心,发乎声,自然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