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鹦鹉入梦
公元698年三月房州
薛刚向庐陵王说起军师的“野人计”,自然就说到了利用独臂野人做幌子的计谋,这正好被李重角听到了。
对于野人母被害的事,李重角耿耿于怀,他憎恨薛刚和军师。
李重角忘不了野人母的哺育之恩,忘不了野人母的那只残胳膊,忘不了穿越熊山时野人母的忘死护送。在他心里,野人母更像是他的亲娘。
李重角读书心不在焉,俩郡主也没精打采的,庐陵王就让他们姐弟三个出去玩儿。三个娃溜达时,遇见一支队伍,尽猎人装束,不下一百人。
李重角捉摸:想必又是进山寻找野人的,不知道又有多少无辜的百姓被迫为薛刚卖命,一旦打起仗来,遭殃的还是百姓,害了我的野人母,还要害百姓。
李重角自然就想到了神卜翁,找他指点迷津。在护卫的陪护下,李重角去了临疆县,叫护卫在城里等着,他独个儿上送郎山。
薛刚真是太坏了!根本就是打着“替天行道,灭周兴唐”的旗子,蛊惑百姓,只为报一己私怨,再说女皇帝治天下有什么不好?
但是,这种想法不正好与龙要求的解诅咒的条件——帮庐陵王扳倒女皇——相违背吗?
李重角确实对辅佐庐陵王的决心开始动摇了,做他的儿子这段时间以来,就发现他怯懦得很。如果以战乱为代价,扳倒铁血女皇替上一个昏君,那怎么行?
但是不保庐陵王重登帝位,就不能解除魔咒,这是天大的难处啊。
倾听李重角的诉苦,神卜翁想想现在是圣历元年三月二十日,史书上说庐陵王一家是在这个月,具体哪天倒是不知道。神卜翁告诉李重角:“十日之内你们一家会被召回宫。只要庐陵王回宫了,薛刚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乱。”
第二天下起了雨,李重角就在临疆县呆了一整天,这一天他只在客栈,独自坐在窗前,聆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将憋在心里的事情翻捡出来,平心静气的去整理。
他开始喜欢静静地思考,在浩渺心事的折腾下,不毛躁,不自弃,他慢慢成长并成熟起来,而促使他走向成熟的正是沉痛的苦难、屡次的挫折和恒久的压力。
李重角的皇帝奶奶已经不担心薛刚造反的事了,却为另一件大事头疼起来,那就是皇位继承人问题。毕竟她老人家已年逾古稀,该是立太子,给自己找个最合适的接班人的时候了。
但她遇到了历朝所没有的立嗣矛盾:她是女人,是儿子他娘,最亲却不同姓。那么,是立最亲的子,还是立同姓的侄?立子符合继承传统,但“自古天子未有以异性为嗣者”。
到底是立子,还是立侄呢?武则天对此伤透了脑筋。
人一烦恼火气就大,这不,武则天就拿“捉活野人”的事儿在朝堂上发了点儿脾气,她想看活的野人,却没人能供上,武三思倒是从熊山带了个野人回宫,但那个野人半途就死掉了。
宰相******上前禀奏说,自从张榜天下悬赏捉野人者以后,已得四方勇士奔赴熊山,竟都是一去不回。
武则天问起缘故,大臣纷纷发挥:或许上次武三思惊动了野人,野人出来占领了熊山,见人就吃;也有人说,可能是寻野人者找到了炎帝神农远古时的宫殿;还有人说,熊山应该存在比野人更厉害的怪兽。
大家越说越神秘玄乎,只有狄仁杰低头沉思,武则天对那些玄乎的说法不感兴趣,她想听听国老狄仁杰的见解。狄仁杰却装聋作哑,说自己人老耳拙,不知情不敢乱说话。
早朝过后,狄仁杰觐见女皇,他知道她真正烦恼的是立嗣的事。
狄仁杰想打开她的心结,谈起心来,他就从继承顺序、身后祭祀、亲情关系三个方面作了分析,他建议立子最宜。
虽然狄仁杰分析的于情于理,但武则天感情上不会接受武周政权一代而亡的结局,她又沉默了。
不久,武则天做了个怪梦,这次梦见的不是凶恶的老虎,倒是一只可怜的大鹦鹉,折了双翼,飞不起来。她觉得此梦有所预示,就在朝堂上让大臣解梦。
志在匡复李唐的国老狄仁杰抓住机会,说女皇梦里的大鹦鹉应该就是她自己,双翼便是两位皇子,如能重新起用他们,就会重振双翼,自由飞腾了;庐陵王还在房州呢,最好召他回宫。
武则天不以为然,因为上次她梦见白虎,国老说白虎是薛刚,派武三思去九湖坪探察薛刚的情况,结果是薛刚已被野人打死。狄仁杰欲言又止,权且憋住话。
魏元忠奏道:契丹围攻幽州,幽州告急;契丹起兵反叛是以两位皇子被废为由的,打的是“匡复中宗”的旗号。
狄仁杰接过话说:契丹反叛也在玩与“扬州叛乱”同样的把戏,为的是名正言顺,笼络人心;倘若将庐陵王召回宫,叛军就会师出无名,得不到百姓的响应,从而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武则天并不表态。退朝后,她与国老单独议事,国老说时下面临的不单是外患,还有内忧,国老终究说出自己大胆的猜测:薛刚不但没有死,还在壮大势力。理由是,天下勇士陆续进熊山捉野人,深入熊山的,却都是一去不回,应该是被薛刚的军队俘虏了。
武则天要责骂武三思,还要再派魏元忠去探察薛刚的情况。
国老劝住她,既然背后已被狼盯上,就不要去捅老虎窝,否则腹背受敌,就更难收拾了。
武则天没理由不相信国老的深思熟虑。
武则天开窍了,一方面,托言庐陵王有病要回宫治疗,就下一道密旨,派职方员外郎徐彦伯去房州接庐陵王一家回宫,整个行程要高度保密,就连国老也被蒙在鼓里;另一方面,下令撤销悬赏捉活野人者的榜文。
与女皇有母子之情的庐陵王李显终于又引起了女皇的关注。
算起来,庐陵王在房州也有整整十三个年头了,在家人的鼓舞下,尤其是后来感受到魔笛“镇龙悦凤”的力量,他从惶惶不可终日的煎熬中挺了过来,如今淡忘了过去的纷扰,过得平静自在,在房州专心地养儿育女。
圣历元年三月二十八,庐陵王给他的三个娃讲解《论语》,讲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时,他说:“应该用这句话要求自己,也可以倒过来,‘人所不欲,勿施于我’,来保护自己。”
“您想天下太平,为什么又支持薛刚施战乱于百姓呢?百姓受战乱之苦也会反抗的。”李重角争辩。
庐陵王大吃一惊,心想:这娃脱胎换骨了。他一时间不知怎么打圆场。
这时候韦妃匆忙跑进书房,说朝廷来诏书了,快去承接。庐陵王一时慌了神,上次皇上下诏划定“皇界”来限制他的辖区,这次又下诏,凶多吉少啊。
在家人的鼓劲儿下,他勉强去接旨。
庐陵王见这次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和几个小太监,他心里才放心多了。一听是召他们一家回宫的,他欣喜得失了态,像小孩子得了最爱的玩具。
小官徐彦伯还告诉庐陵王一家,皇上有吩咐,对回宫的事保密,不要让州官知道。
这天晚上,李重角辗转难眠。夜深了,蜡烛快燃尽了,他又添了一支。隔壁有他的父母说话的声音,他们也睡不着呢。
有老鼠在墙脚作作索索,李重角就把被窝里的猫抱出来,猫一下子就抓住了一只,然后猫就把老鼠咬个半死不活,拨弄老鼠玩儿,猫吃了老鼠又钻进被窝里了。
这时候,隔壁房间也没声音了,静得似乎听的见烛焰燃烧的声音。
李重角一直等到天蒙蒙亮,他悄悄地溜出府院,不顾下雨天,骑上马直奔临疆县,又找神卜翁指点迷津。
雨越下越大,途中马失了蹄,李重角一个“倒栽葱”摔在泥泞的驿道上,幸好只是擦破了胳膊,而马折了腿,李重角就拍它的屁股让它回去了。李重角继续赶路。
雨大得仿佛是千针万线欲把天地缝合。
李重角难以睁开眼,雨水浸在眼睛里刺得好痛,鞋底总会粘上一坨泥巴,不刮掉就走不动。
到了临疆县的地界上,李重角又累又饿,忽然眼睛发黑,头一眩晕,他就倒下了。不一会儿,云里一声鹰唳,白羽神鹰飞来了,抱起李重角飞到送郎山。
李重角醒来的第一眼看到的是如瀑的白须,他激动地对神卜翁说:“宫里来人要接我一家回宫!”
李重依依不舍地说:“爷爷,我要是去了神都洛阳城,不晓得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您。”他说着把老翁的白须摸了又摸,头在他怀里蹭。
外面仍然大雨如注。
李重角费尽周折只为来道个别,神卜翁沧桑的心被感动了,李重角不是他的一个木偶般作品,而是有血有肉的挚爱孙儿。
延参法师深知自己错了,原本认为穿越后,什么的是虚幻,是梦境,不当真,可以想玩游戏那样,随意改写历史。但自己彻底错了,即便是知道历史,能预知历史方向,但在密密实实榫卯起来的历史构架,一己之力怎能撼动得了它?
如果让李重角成为延参法师涂改历史的工具,或者成为神卜翁复仇的利剑,只会害死李重角。
神卜翁担忧的嘱咐:“你跟庐陵王去皇宫我不放心啊,宫廷实在太凶险。我忘不了那里,我曾是太宗、高宗两朝太医,只因遭到武后构陷,被贬到房州做官,不长时间我便脱袍挂冠,隐居在这里。”
“我一定要去的。为了解除魔咒,我必须跟着庐陵王,别的我浑不管。再说,我还要去京城救野人母!”
“那你回宫后,不要管闲事,你要想办法去太医署攻读医学。太医署是学医的最高学府,集历朝最高之成就,包罗万典,人才辈出。”
……
天晴以后,李重角骑着白鹿赶上了正离开房州城的家人,他上了官车,颠簸在通往神都洛阳的驿道上;白鹿轻蹄点点地回送郎山去了。
………………
在“野人计”的威力下,进熊山寻找野人的人越来越多,兴唐军的势力也就不断壮大,兵力迅速突破三十余万。
当撤销悬赏捉野人的皇榜在各州县张贴开以后,进熊山寻野人的人数锐减,并且很快消失殆尽。薛刚到底按耐不住了,要全面发动战争。
是先攻取兵力薄弱的荆襄地区,还是先攻取兵力雄厚的益州呢?薛刚举棋不定。
军师骆宾王并不赞成这时候开战,说时机未到,兴唐军仍须时间操练。而薛刚执意开战。骆宾王就暗自惊慌了,心知老虎没肉吃了要出去吃人。
公元684年,一群失意的文人,包括骆宾王在内,聚在扬州的一个小酒馆喝酒,三巡过后,酒酣耳热,发泄对武则天的不满,说到激动处,决定起兵反叛。他们雷厉风行,招集到十万兵。但是这支队伍仅存在四十三天就被血腥镇压了。
兵败后,骆宾王削发为僧,遁迹荒野,归隐熊山。后来慕名寻访神卜翁,尊他为师,向他讨教世间大道。
“和”便是他得到的大道之一。
经过多年的参悟,骆宾王已放下了仇恨。
薛刚从西凉借兵,又要天下大乱,骆宾王才带着神卜翁的嘱托出山力挽狂澜。骆宾王用“野人计”,最大程度地拖延薛刚反叛的时间。
如今“野人计”已经失去作用,薛刚这头猛虎又急躁起来,骆宾王无计可施。
薛刚去房州找庐陵王商讨征战大计,不料庐陵王一家已经神秘消失。
在房州城,薛刚撞见了翁神卜,向老翁问计时才得知庐陵王一家已经回宫。薛刚说:“庐陵王突然应召回宫,恐怕他凶多吉少。”
拥有神卜翁的躯体和记忆的延参法师,见了叱咤风云变色的薛刚,不免心惊胆寒。薛刚是野史里的人物。野史和正史在这里做了完美结合。不过,按史书记载,武则天是被神龙政变赶下台的,而不是薛刚的起义。
神卜翁保持淡定,从葫芦里取出一颗“静气丹”给薛刚,并分析:
“庐陵王回宫,是福是祸,还不能断定。若是福,庐陵王重新被立为太子,那么你就会师出无名,你打的旗号站不住脚,甚至是对庐陵王的叛变;若是祸,再爆发也不迟啊,到那时你打的旗号站得稳脚,就能得到更多百姓的支持与拥护。所以切莫糊涂,要静观其变。”
薛刚不再说话,一口吃下丹药,再狂喝两坛烈酒,不料腹中两股寒气翻搅,疼痛难忍,两股气消尽时,他顿觉心旷神怡,恩仇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