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屯兵

李重角知道了贾和春夫妇并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所以肯定又受到了打击,那以后他该怎么办呢?他为什么要去九焰山呢?要加入兴唐军辅佐庐陵王吗?

李重角从神卜翁那得知自己的父母是庐陵王夫妇后,他并没去房州城,而是去黑龙村让自己静一静。

当然丁家并不知道李重角与庐陵王的父子关系,李重角去丁家的前几天,庐陵王派人去丁家找过李重角,丁家误以为庐陵王要拿李重角问罪。因此,李重角到丁家之后,丁守一叫薛葵薛蛟每天带李重角去附近的燕子洞玩儿,也好让李重角散散心,但丁家并没跟李重角说起庐陵王的人来找过他的事。

燕子洞在百丈悬崖下面,岩缝间垂着的开着小花的藤萝在风中摇曳,洞里有密麻麻的金丝燕飞进飞出,还伴着“吱吱”的鸣叫声。洞内既宽敞又深邃,洞壁上燕子巢随处可见。不过李重角总开心不起来,只是晕晕乎乎的跟着薛葵薛蛟兄弟俩转悠。

有一天,李重角看见了“佛光”,他的内心不再灰暗。那天雨后初晴,在燕子洞外的“燕子垭”上弥望是云气涌动的云海,露出的山头仿佛是海中的小岛屿。金色的阳光在云海之上变幻出一轮七彩的光环,它柔和亮泽,十分好看,这便是神奇的佛光。李重角目不转睛地看着佛光,感觉自己飘飞在云天之间,心灵沐浴着圣洁的光芒,内心的阴暗处被照得透亮。他情不自禁的横笛吹出畅快的曲子,并自命曲子为《佛缘》。

李重角到底敞开心扉将自己家里的变故跟薛蛟薛葵说了,并说庐陵王夫妇才是他的父母。兄弟俩着实感到吃惊,都鼓励他接受现实,并答应陪他去房州城见庐陵王。薛葵也想见从没见过面的父亲。薛葵就留下一个纸条,上面写:舅爷,您的病好了,我们去九焰山把这件喜事告诉爹娘,别挂牵我们。之后三个娃就悄悄地去房州城了。

到房州城的时间是中午,正值市中繁忙,三个娃经过一家盐铺,遇见一群买盐的跟一个卖盐的发生口角,而且越来越激烈,因为盐价暴涨,最后买盐的一窝蜂要抢盐。不等三个娃有反应,一胖一瘦两个姑娘带着护卫闯进盐铺镇住了场面。那个高高瘦瘦的是长宁郡主,矮矮胖胖的是安乐郡主,她们从盐铺出来时,李重角他们三个迎上去打招呼,再度相见,俩郡主喜出望外。长宁郡主打发护卫先回府叫厨子烹鱼迎客。薛蛟好奇地问她:“以鱼待客是城里的习俗吗?我们家乡是以酒待客。”

“哪是习俗呀?我姐的心思你还不懂?你们不是曾经为了吃鱼闯了祸的么?”安乐郡主说。

李重角他们三个笑而不语,跟着俩郡主先溜达了一圈才去庐陵王府。

看见庐陵王的府邸,李重角不免有些失望,因为不是他想象中的雕梁画栋、敞亮气派,却是阴森低矮,又处在僻静的地方,府门前的一小块儿地是干净的,其余的都长满荒草。走进府内,却显宽敞,各类陈设均有讲究。

因为想到就要见到庐陵王夫妇了,李重角心里变得复杂起来,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他们。

安乐郡主(裹儿)兴奋地叫她的娘:“娘,您瞧谁来啦?快来看啦……”韦妃应声打里屋出来,看见李重角,她很惊喜,说:“我还在派人到处找你呢,我正揪心得很。幸亏你还好好儿的!”

“我差点被别人拿火烧死了……”李重角说着鼻子一酸,泪眼泫然。

“这我们都晓得了,哎——”

“末后,我骑神卜翁爷爷的鹿回家了,可是……我才晓得席萍跟贾和春不是我的亲爹娘,我没有家了。”

韦妃不由得心里一震,心想:事情本该是这样。然后她抚摩李重角说:“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不哭啊。”

“您说的是真的吗?神卜翁爷爷说的也是真的吗?”李重角呢喃。

“神卜翁谁跟你说什么啦?”

“我说我没有家了,他说我有家,在房州城庐陵王府,我就来这儿了。”

韦妃喜不自胜。裹儿姐妹俩在一旁看得傻眼了,裹儿吃吃的问她娘:“他不会就是你说过的在来房州的路上被野人抢走了的弟弟?”

“是啊,我早就跟你们说过的你们还有个弟弟的。”

裹儿不禁喜忧参半。

韦妃随后带李重角去看望庐陵王,说他病了,是从兰英寨回来就得了“恐惧症”,时常梦魇、出虚汗、怕黑,整夜睡不安。病情时重时轻,总好不了。他们进庐陵王的卧室之前,在门口朝里面看,他俯卧在床上已睡着,所以他们就转身离开。没走几步,突然卧室里传来惊恐的声音:“不……不要毒死儿臣……丁蟠……不要杀……”庐陵王又做噩梦了,他惊坐起来,他们才跑进去陪伴他,他满脸惨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上往下掉。

庐陵王见了李重角,一下子搂住他不放,说:“要不是你,我早就被丁蟠杀啦。”李重角心想:我答应龙王保庐陵王重做皇帝,我可以用“镇龙悦凤”的魔笛消除他的恐惧,这不也是在保他吗?于是李重角就横笛吹一支轻缓的曲子,用见到佛光时的心境吹奏。庐陵王听着听着,感觉自己进了一个金光照耀的世界里,那里静谧清幽,自己踩着云朝金光之源悠悠走近……

庐陵王慢慢地睡着了,不一会儿有了鼾声。自此李重角形影不离地陪伴着他,给他捶捶背揉揉肩,跟它促膝谈心,吹笛子给他听……

薛蛟薛葵并没有在庐陵王府多逗留,策马直奔九湖坪,他们还没出房州城,只见一个魁梧的大汉快马加鞭飞奔进城,撞倒了路人,也不勒马,活是一副肆无忌惮的样子。爱打抱不平的薛葵看那汉子不顺眼,将马横在路中间挡住他的去路。那汉子才勒住马,然后破口大骂。那人生得虎背熊腰、皮如黑炭,还长着“杂芜”的络腮须,像凶神恶煞一样。薛葵浑不怕,大喝:“撞到了路人,你还有理?当心我一锤砸掉你的狗牙!”

那人气急败坏,夺过菜农的扁担直取薛葵,薛葵便抡锤迎战。那人身手了得,直让薛葵招架不住。薛蛟马上挺起滚银枪帮薛葵,双方打得紧,从马背上打到地上,到底兄弟俩各吃一扁担,被打中屁股跌倒在地。“毛小子胆敢误我大事?”那人愤怒地扔掉扁担,随即拍马进城去了。兄弟俩爬起来摸摸屁股,然后垂头丧气地走了,知道那个黑面人定有来头。

大败薛蛟薛葵兄弟俩的黑面人正是薛刚。薛刚屯兵大九湖,遇到了空前危机,他去房州城向庐陵王求助,碰巧遇见了前往大九湖的兄弟俩。

薛刚从西凉借回的兵屯扎在九焰山下的九湖坪(也称大九湖)。九焰山就是九条大山梁,这九条山梁簇合着一马平川的沃野——东西长三十余里,南北宽七八里。沃野里又有九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所以这片沃野就叫九湖坪。九湖坪的西口接通川蜀,山岩峥嵘,路径悬绝,不失为一块虎踞龙盘之地。

薛刚在每道山梁之下扎营,并分别以“一”字号到“九”字号命名,相邻营盘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十里,最后一个为“帅”字号。

军师是神卜翁的徒弟,神卜翁也只收了这一个。这个徒弟也跟神卜翁一样,当地人不知道他的姓名,只知道他也是从山外来的,他来熊山时已年近花甲。这两人只有师徒之名,十多年来却少有来往。徒弟在距送郎山四五十里外的净莲寺念佛诵经,人称“净莲和尚”;薛刚多次请神卜翁出山,神卜翁不肯,就推荐他的徒弟做了薛刚的军师。

神卜翁师徒二人都是神秘人物,净莲和尚究竟是谁,又有何德何能?薛刚不得而知,用他做军师是基于对神卜翁的崇敬。净莲和尚在熊山本是独身世外、念佛诵经的一僧人,却愿出山担当大任也同样是基于对神卜翁的崇敬。

净莲军师出山以后,一改僧人气息,大张旗鼓地带领军队发展生产,以做到军队自给自足。为了让“兴唐兵”鼓足干劲,他教人打锣鼓,边劳作边唱歌,称为“薅草歌”。有薅草歌唱道:

早晨起来雾沉沉

只听锣鼓不见人

双手拨开云和雾

满眼都是开荒人

晚上回去夜茫茫

一团乌云罩大唐

自从有了女皇上

朝中从此无名堂

啊——呀——

一心只保庐陵王

薛刚着手加强军事防御,要求“山地据险结寨,平地则掘壕筑堡”,建筑所用树木都取自深山。

纪兰英带着兰英寨的原班人马活跃在西川,劫掠地主恶霸和贪官污吏的财货,以补给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