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邀请

张老爹带着李东和小花在村子里转了一圈,遇见村里人就通知两天后自己家办酒席,让大家到时候都来庆祝自己收李东为继子。

张家堡的布局是常见的格网式布局,内部设置有横平竖直、间距相近的道路,里正家离张老爹家很近,都离河边不远。只不过里正家更靠近村子的村子的中心,张老爹由于是后来迁来的,房子在村子的外围。

首先来到的是长袍汉子杨路的家,此时他正一身儒衣,拿着一捆破旧的《论语》竹简正诵读着,看见张老爹几人过来就马上打了个招呼,“张老大带着儿子熟悉村子环境吗?”

“哈哈,杨老弟吃早饭了吗,这不刚去你里正族叔家给这小子落籍,正好顺路就过来看看。”

“是得多熟悉熟悉。”

“杨叔早!”这边李东和小花马上喊道。

“怎么,认识字,知道这是什么书吗?”

“知道,儒家经典《论语》。”

“哟,你还真识字?”杨路对此感觉很好奇,要知道唐朝的经史典籍被世家把控着,普通人想读书识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隋末唐初,世家的影响力空前强大,他们之间世代相互联姻,人脉关系也极其强大。

“来,给我读一读这篇字。”黄武有些不信地指着《论语》的其中一根竹简说道。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李东看着竹简,上面的字果然是从右到左,从上到下编写的,字体也是繁体字,不过自己看懂没有问题。

“不错不错,看来你的师傅是一位学识之士呀。”黄武赞叹的道,以为李东会认字是他师傅教的。

旁边张老爹嘴角含笑的看着这一幕,小花也满眼星星,一副崇拜的样子,这个年代能认字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儿。

“杨老弟过两天带着家人来我家呀,到时候我摆两桌酒席,大家来见证一下我收无征为儿子。”

“好,我一定到,准备工作有需要帮忙的言语一声。”

“一定一定!”说着张老爹抱了抱拳。

“杨叔再见!”李东和小花跟杨路道别。

两人跟着张老爹继续向村里走去,一路上碰到人了就打声招呼,通知大家两日后赴宴。

来到黄武家,这个黑脸大汉正进行着拳法锻炼,看他练拳的套路,是跟张老爹练的同一套拳法。旁边的两个半大小伙也似模似样地比划着,看着不是很有精神,应该是被黄武叫起来锻炼的,他们就是黄武的两个儿子,大的叫黄鼎,十三岁,小的叫黄轩,十一岁。

临近年关的张家堡,早晨气温很低,加上呼呼吹着的北风,离开温暖的被窝起床是一件非常考验毅力的事情。

“张大伯,早呀,这是带着这位哥哥和小花妹妹遛弯呢?”看着张老爹带着李东和小花走过来,黄轩马上就不练功了,走过来打招呼道。黄鼎还在那里比划着,一看就是那种非常老实的人。

这是黑脸大汉黄武也收功了,擦了一把汗,就对小儿子训斥起来,“你小子就知道偷懒,怎么不跟你哥好好学学。”

“张老大早呀,还有无征、小花。”

“黄叔早,两位弟弟也早。”李东马上问好。“黄叔早,两位哥哥早。”小花也学着李东问好。

“黄叔练武威不威武呀,要不要跟我学学”黄武拍了拍李东的肩膀,说道。

“哥哥早上就跟阿爹练武了!”小花插嘴道。

“额,那算我没说。”村里的府兵很多都是跟着张老爹学的武,黄武也不例外。要说练武,村里最厉害的还是张老爹。

“阿武你练得也不错,等过两年我肯定就打不过你了,无征你可以好好跟你黄叔学学。”

“哪里哪里!”黑脸汉子可能脸红了,不过脸太黑,基本看不出来。“对了,这俩小子以后可以跟着无征一起练。”黄武又指了指自己的两个儿子。

“那好,以后早上过来。”

黄轩就有些哭丧着脸了,他可是看见过村里府兵集训的时候张老爹是何等的严厉。而黄鼎就无所谓,反而有些兴奋地点了点头。

“对了,阿武你明天没事吧,来我家帮帮忙,我准备两天后摆几桌酒席,让大伙见证一下我收无征为儿子。”

“好,我明天一早过来,到时候这俩小子也去。”

“嗯,你让小鼎和小轩帮我村子里面跑跑,通知到大家。”

“行,一会儿就让他俩跑一趟。”

这时黄武的媳妇孙黄氏从厨房走了出来,看来是做好了早餐喊父子三人吃饭,“他大伯来了,还有小花,这是无征吧。吃过早饭了吗,一起来吃点吧!”

“黄婶早,我们吃过早餐了。”李东马上打了个招呼。

“弟妹你们去吃饭吧,我们转了一圈也该回去了,两天后我家摆酒席,弟妹也过来帮帮忙吧!”

“好的,那我就不留你们了。”看着张老爹带着李东和小花离开,黄武一家人走进厨房开始吃早餐。

“哥哥,摆酒席那天是不是要做很多好吃的呀?”回去的路上,小花问道。

“当然,客人来了要招待好,小花那天也要帮忙呀。”李东逗着小女孩道。

“嗯,我帮忙,不过好吃的东西我能不能吃点。”

“当然可以呀,哥哥以后也可以给小花做很多好吃的,把你养得白白胖胖的。”

“好呀好呀,我要吃很多好吃的。”

“对,不光好吃的,还要给小花买好看的衣服。”

“可是我能不能把好吃的也分给阿彩姐姐一些呢?”小花显然还没有忘记城里的小伙伴。

“可以呀,自要你自己舍得。”李东牵着小花的手,继续往回走,心里想着怎么在唐朝挣点钱了。

张老爹听着兄妹两人的对话,心里也在盘算两天后的酒席。要是前两年,自己可办不起这样的酒席,这两年年景还算好,几次出征也攒下不少赏钱。城里的店铺也有一笔不小的收益,自己的钱应该够办这一场酒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