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白面馍馍

这时小花也醒来,揉着眼睛走到屋外。昨天晚上小女孩缠着张老爹,迟迟不肯睡觉,到半夜才回房就寝。这会儿还有点睡眼惺忪的样子,“哥哥你起来得好早呀?”看见李东,小花马上喊了一声。

“小花起来了,快来洗洗脸。”李东正洗脸,擦一擦练功出的一头大汗。“是就这盆水洗还是给你换一盆?”

“就这一盆水吧,哥哥你帮我洗!”小花年纪还小,只有五六岁,也不需要避嫌。老爹收养小花的时候,也不知道她的具体生日,就以收养那天作为小花的生日。

李东帮小花洗好脸,又帮她理了一下头发,回到厨房看见老爹正在和面,锅里正烧着水,看样子又是准备煮面条。

“老爹,早餐我来做吧。让您也尝尝我的手艺。”

“行吗?那你来吧。”张老爹看李东点头,就让到灶前烧火去了,小花也坐到阿爹的身边,就着灶膛火苗的热力取暖,一双眼睛好奇地看着李东做饭。

李东把手伸到怀里,从神戒空间里取出昨天买来的碱面,放在空间里面的袋子是打开着的。取过一只碗,用温水化开,然后倒在面团里继续戳揉,使碱面与面团充分混合。

把面团放在盆子里,盖上锅盖,等面团发好。然后把蒸笼洗干净,放在锅里蒸热。老爹看着李东操作,说道:“原来无征你是要做饼呀!”唐朝的主食还是面食,以饼为主,但是饼的概念比现代要大,各种馒头、画卷等都叫饼。

“老爹,我做的这个叫馍馍,与你以前吃的饼不一样,一会你好好尝尝。”

李东取出昨天老爹买来剩下的肉,将肉洗了一下剁成肉末,然后里面撒上盐,搅拌均匀。然后对老爹说道:“我去屋子里取点东西。”

回到屋子,李东迅速的进入神戒空间,找到昨天买的一些调料,鸡精、花椒粉、胡椒粉等,用一只碗装着,然后出了空间。老爹昨天买了两条肉,其中一条要拿去送给帮李东落户的里正,剩下的一条昨晚上吃了一些,剩下的已经不多了。

李东把调料放在肉里,搅拌均匀,然后等着面团发好。等了有半个小时,面团已经膨胀了一圈,用手戳了戳,感觉到空空的,就再揉了揉面团,把面团揉成条状,用刀切成大小相似的小块,然后放到锅里的蒸笼里。剩下的一下面团,李东包上肉馅做成包子。

盖上锅盖,很快一锅香喷喷的包子馒头就蒸好了。老爹感觉很奇怪,这个时代没有酵母粉,因此百姓们发面都是用老面,也俗称酵头。其实就是把一块面团放一天,第二天这团面就成了酵头,可以用来帮助发酵。在后世,许多北方百姓也还是用这种方式发酵。

后世的老面馒头也就是这样做出来的,但却不会酸。因为大家会加点小苏打,也就是碱。加了碱后,就会中和掉酵头的酸味,而且还能让面更膨胀松发。大唐明显就还没有使用这种方法,或者说是没有这种碱。

“小子手艺不错,面里面放的东西是你师傅在山上得来的秘方吧?这饼还真不错,松松软软的,还有一点甜味。”老爹吃了两个馒头对李东说道。

李东笑了笑,也没有解释碱面从哪里来的,“老爹,你尝尝这个,里面有肉馅,我叫它包子,小花也吃。”

“哥哥,你做的这些饼真好吃。”小花感觉自己这个哥哥很神奇,昨天给自己的糖果很好吃,以前从来没吃过,今天早上做的饼也很好吃。

“好吃小花就多吃点。”李东笑着说道。

老爹吃着馒头,听着兄妹两人的对话,脸上的笑容越加明显。

唐朝其实很多地方有天然碱的,不过人们都当作一种药来使用。咸水湖里面会有碱石,药店就有卖的。芒硝和石灰药店一样有售,似乎这年头各种化学品,不是入药就是炼丹,因此别的地方很难买到,但大夫和炼丹道士手里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化学材料。

明朝神医李时珍的本草纲木里就有写碱石,到明代时已经有聪明人发现在提炼碱石可以得到碱,用来洗衣和做面食,大赚其财。不过在眼下,碱石的作用就两个,一是一些药方里用做药材,二就是道士们用来炼丹了。

天然碱最方便加工出烧碱,先把碱石弄成碱液,然后加入一定量的石灰,最后经过多道工序,最终就成了烧碱。李东蒸馒头使用的是小苏打就可以根据烧碱来制造。

“看来我可以试着合成一些小苏打,这样以来可以解释清楚碱面的来路,二来用碱面蒸出的馍馍会比现在外面卖的各种饼要好吃,在唐朝可以由此创造一条财路。”李东边吃边想着。

碱面的合成工艺自己记不清了,可以回现代查一查资料。

“老爹,我蒸这个饼不错吧,用到的碱面我也会制造,我看我们可以在县城店铺外面搭一个棚子,卖这样的吃食。”

“好,你爱做就去做吧,需要老爹帮忙的说一声就行。”

“别的没什么,就是需要到药店里买一些材料。”

“没问题,家里的钱都放在我屋子的箱子里,你要用说一声就行,要不以后我们家你来管钱吧。”

“不用,这次找老爹拿点钱了,我就会挣到钱,老爹的钱留着。”

“都行,你想做什么就去做。”老爹对金钱看得十分淡,要不然也不会老拿着自己的前救济村里的困难户了。

吃完早餐,张大牛就取出昨天买来的那条肉,酒,带着县城府衙出的李东的户籍,叫上李东和小花,去村里里正家给李东在村里落户。

张家堡的里正跟长袍大汉杨路的族叔,叫杨五,是一个头发半百的老人。大唐五户一保,百户一里。里正就是一百户的长官,在后世,相当于一个村委主任。但在唐朝,县以下是乡,管着五里五百户,但乡一级却没有乡长,而是由五个里长轮流负责主一乡之事。因此这个里正,其实也相当于后世的一个乡一把手。

“杨叔在家呢,我带我家小子来你这里登记落一下户。”张老爹把提着的肉条和酒放在炕桌上,说道。

“登记一下就是了,还带什么东西,大牛你见外了呀。”说着,又看了眼李东,说道:“小伙子不错,以后可要好好孝敬你爹!”

“一定的,请里正爷爷放心。”李东恭敬地回道。

杨五早就听侄儿杨路说过张老爹收了个还俗和尚回村,当自己的儿子继嗣,所以看了看李东就给登记上了。

“杨叔,过两天我家摆两桌酒席,请杨叔还有乡亲们都来,见证一下我收无征为继子。”

“好的,到时一定到。”说着,三人就离开了里正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