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县城

李东蹲了一会儿,就感觉脚麻了。关中人吃饭都爱蹲着,有凳子也情愿蹲在凳子上,后世总结了关中八大怪,其中一怪就是“板凳不坐蹲起来”。

吃完一小碗面,李东感觉自己很饱了,昨天晚上李东回现代干掉了一条水煮鱼,所以早上也不是太饿。

“无征你身体太瘦弱了,怎么只吃这么一点,你就该多吃长壮实点。”因为要去城里接张老爹的女儿张小花,得走二十公里的路程,到城里然后再打转回来差不多是晚上了。

“我吃饱了,这一碗不少了。”

“真吃饱了?要不我碗里挑一点给你,我煮的馎(bó)饦不合你的口味吧,下次按你说的方法煮。”张老爹说道。

“真饱了,我平时饭量也不大。”李东说道。

“那好吧。”张老爹说着就大口吃起了碗里的面条。

“我来洗碗吧,老爹。”

收拾完,天还早,老爹拿着一个包袱背在背上,里面有两串开元通宝和两竹筒水,钱可以在城里买东西,水在路上渴了可以喝。

“无征,我们出发吧!”

老爹的女儿张小花在宁民县城老爹的铺子里。从张家堡到县城,差不多有二十公里路程。朝阳初升,阳光洒在路边未化的雪地上,但是却感觉不到一点暖意。

走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两人终于来到了宁民县城,以老爹的脚程,本来可以更快到的,不过李东却跟不上,张老爹心里都在念咕要多多操练李东了。宁民县城城墙高耸,颇为壮观,城门口歪歪斜斜的站着几名当值的府兵,看见张大牛,还打了个招呼。

“张老大进城了,还有个后生跟着你!小伙不错,长得真俊。”看来站岗恰好的是张大牛的熟人,所以也没有要李东的过所,在唐朝,很多地方都是要查看身份的,像李东这样的陌生人,没有户籍,没有路引,也就是过所,很容易被抓起来的。

“我儿子,张无征。”老爹咧开嘴,高兴的对几名府兵说道。

“张老大你别诳我们,你啥时后冒出来这么大一个儿子呢?”

“不行吗,我新收的。”

“哦,那真是恭喜了,小伙子头发这么短,以前不会是和尚吧?”

“还真是,不过现在还俗了。”张老爹高兴的和几名府兵打了个招呼,李东也对几个府兵微微一礼,循着进城的人流来到了城内。

宁民县算是一个大县,人口总数有十多万人。县城不是很大,不过人流还真不少。眼下大唐才立国两年多时间,中原大战胜利之后,奠定了一统天下的大局,各行各业开始慢慢摆脱战乱开始复苏,所以才有了县城热闹的景象。

县城的街道上热闹、喧嚣。除了街道两边的店铺,道路两边还有很多摆摊卖菜和一些小商品的,菜大多是咸菜,没有绿叶蔬菜,还有就是肉铺了。

一间售卖胭脂水粉的店铺前拥着一群莺莺燕燕,看这些女人的打扮,还真跟隋唐电视剧里面穿的衣着相似,这些女人应该是城中勋贵或者富商的家眷。

李东好奇的看着街上的人群和风光,心里感叹着。

“先去店里吧,有时间了再出来逛逛。”张老爹看着东张西望的李东说道。

“好,就是没见过这么热闹的地方。”李东说道,心里想着的是真没见过这么多古人。

“这还不算是热闹的,等你到了长安城,你就知道什么叫做热闹了。”张老爹笑呵呵地说道。

“老爹你去过长安城吧。”李东问道。

“去过呢。”

很快就走到张老爹的店铺里。在来的路上老爹已经给李东讲过店铺的情况,店铺是一对四五十岁的夫妇在经营,男的叫张老实,女的称呼叫张氏,夫妇俩有一个儿子,名叫张成,二十一二岁,已经成家了,小夫妻两口也在店里帮忙。店铺主要售卖一些杂货,平时就是张老实和张成去各个乡下收一些农副产品、种子等回来,然后在店里售卖,赚取一点差价。唐朝人结婚都很早,小夫妻两个有一个女儿,叫张阿彩,已经八岁了。

李东跟张老爹走进店铺的时候,张氏和张成的媳妇正在招呼顾客,张成和张老实不在,想来是去乡下收东西去了。两个小女孩在一旁玩耍,应该就是张小花和张阿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