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家事处理

刑部尚书是一个很有眼色和心眼的人,因此他想了一下这件事的后果,最后还是选择私下先找陛下禀明此事。

皇帝其实不是很关心这件事,他关心的是轩辕翼是不是能把那个叫做毒圣的老头找回来,如果找不回来的话,那他也确实没有必要留一个残缺货在身边了。

而刚好他还在想这件事的时候,太监们传话说刑部尚书求见。皇帝也知道刑部尚书应该是查出一些什么了,也就让人前来觐见了。

刑部尚书行了一个礼,皇帝便问道:“你来这里是有什么事情啊?”

“禀陛下,臣已经从那几个刺客口中得知幕后黑手是何人了,特来与您商讨。”刑部尚书回道。

“查出来自然是按照刺杀皇室的罪来处理了,怎么还特地来与朕说一声呢?”皇帝又问。

刑部尚书这就有点纠结了,他有点摸不准人家陛下的意思啊,这是该说还是不该说呢?

皇帝等了好还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不由得有些发怒,“怎么?有何事是不能说的吗?”

“禀告陛下,臣确实可以直接治罪,只是这幕后之人不是他人,却正是如妃娘娘的姐姐杨宛清,因此特来求问陛下,此案当如何处置。”刑部尚书纠结了好一会儿,还是认为这件事还是让陛下来定夺比较好。

皇帝这才算明白刑部尚书为何要特地来找他了,这家里的大姐想要刺杀已经成为妃子的姐姐?这传出去了,无论是对哪一边都不是什么好事。

本来就是家事却闹到了皇帝都插手,这也确实有些丢人,皇帝听后大怒,“这杨宛清胆子也真是够肥!居然敢动朕的妃子!”

“陛下意欲如何处置此时?”刑部尚书承受着陛下的怒火,语气依旧不卑不亢。

皇帝也就生一下子气而已,横竖不就是一个嫁了人的女子而已,不过如果是如妃的姐姐那就不好办了。皇帝摆摆手,无奈的说道:“朕自有安排,此案你做的很好,接下来的事情就不用你管了。”

“是,陛下。”聪明的人一直都很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刑部尚书已经做好了他该做的了。

刑部尚书退出去后,皇帝就命人去召杨尚书进宫了。杨尚书很高兴,因为陛下召见自己八成是因为刺杀一案已经有着落了,因此在出发前,杨尚书又到杨宛如的房间里探望了一番。

想到女儿如今如此得宠,连带着看了好几眼女儿那张已经开始长脓包的脸都觉得顺眼了不少。

皇宫之内,皇帝还在批改奏折,被召见的杨尚书已经在堂下等候已久了,可陛下还未发话,他也不敢轻举妄动。杨尚书开始暗自嘀咕,难道陛下不是为了案子的事情召见自己的?

终于,帝放下最后一张奏折,总算是愿意抬眼看杨尚书了,“爱卿,你可知朕今日为何召你进宫?”

杨尚书颔首回道:“臣不知。”

“如妃被刺一事已经查出来幕后指使人了,只是这个人不是他人,却是你的大女儿。”皇帝很喜欢看到这个臣子听到这个消息后突然色变,随后他又轻声问道:“你说,此时该怎么处理呢?朕找你来,就是不希望把这事闹大,毕竟说起来也就是你们的家事。”

杨尚书听后先是大惊,随后就觉得此事根本就是有人在陷害他家,杨宛清都已经出嫁好多天了,怎么可能还有这心思去找人刺杀宛如?这些疑惑全都被杨尚书吞到了肚子里,听着皇帝的话,杨尚书的额头上也沁出了豆大的汗液。

“臣全凭陛下吩咐!”为表忠诚,杨尚书说跪就跪,就差没直接给皇帝连磕几个头了。

皇帝也不是有心要刷这个臣子,只是他连家里的事情都本事处理好,让后院失火那可就太难看了。

“既然如此,那朕也就给你一个赎过的机会吧,此时朕就交给你处理了,可不要让朕失望了。”皇帝轻声说道,语气中暗含威胁。

杨尚书那干瘦的身躯抖了抖,连忙磕头道:“谢陛下开恩!”

皇帝该说的也说了,最后还是不安心的提醒了一句道:“要如何处置,爱卿你应该知道了吧?回去吧,朕乏了。”

杨尚书这才弓着身子退了出去,出去后才抬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心里却在埋怨那个不知死活的大女儿,犯了事还差点连累了他。早知道这个大女儿是这么一个不省事的,那时候就不该还让她留在京城,直接让她远嫁才省事了呢!

杨尚书带着阴沉的心情回到了府内,本来打算着一回来就去与二女儿说清是谁想要刺杀她的,可现在因着凶手就是自己的大女儿,他的脚步也缓慢了不少。

越发觉得这事情或许还是要告诉二女儿的,想起自己曾在二女儿跟前许下的那些话,杨尚书恨不得抽自己几巴掌。

因为杨尚书一时间拿不出主意,处置这件事就被暂时耽搁下来了。杨夫人的房内,杨宛清已经哭的眼睛都红肿了,此时还在不停的抽噎着,哭到打嗝了。

杨夫人一边为她拍背一边安慰道:“兴许陛下会看在宛如的情分上饶过你呢?”

这话一出,杨宛清就又开始哭了,她恨,可是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恨又有什么用了呢?如果爹知道了,陛下也知道了,那她现在只有死路一条了。

杨夫人自然也知道这个道理,可现在难道就应该在这里等死吗?看着已经哭到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儿,杨夫人忽然心生一计,“要不,你趁着现在还没有人来处置你,你快些逃吧!有事情娘就在这边给你扛着,总能让你性命无忧的。”

“可是这样,娘你该会怎么样啊?我不想离开娘,娘你也跟我一起走吧!”杨宛清想到就做到,立即擦了几把眼泪,拉着杨夫人的手开始收拾行李。

杨夫人叹气道:“我们怎么可以一起走呢?总要有人留下来顶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