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 釜底抽薪(8)

议定了此事,陆姨娘见天色不早,舍不得肃泓走,可又惦记着园内传饭,便道:“快到饭时了,今日太太叫人在园子里摆饭,不如你就去回了老爷,再进来陪老太太、太太用饭吧?”

肃泓便推说外头还有事,起身要走。

女眷们也起身相送。肃泓连说“姨娘不必送”,陆姨娘等人却跟着送出院门老远。临别陆姨娘又再三的嘱咐跟着肃泓的小厮,无非寝食当心、天凉加衣之类。

眼见出了二门,连衣角也瞧不着了,陆姨娘这才悒悒一叹,折了回来。

李氏边走边劝慰道:“来时父亲还说,几个姊妹里头,就属佩娘生的福相。渔大公子自不必提,年岁轻轻便出息了;就说泓二公子这通身的体面气派,真和早些年肃大老爷似的,一看就是世家大族的公子——”

“自己怀胎十月的骨肉,还口口声声姨娘。”陆姨娘道,“这些年我心内的苦,只藏着不说罢了;你们一个个外头看着光鲜,又哪里明白!”

李氏虽不以为然,却不敢表露,讪讪陪笑道:“家里事事仰仗佩娘,父亲和你哥哥,就没一日不同底下人念叨的。如今你侄儿侄女儿也都大了,到底还得佩娘你费心。”

陆姨娘道:“正是这话,咱们家只我一个就够了,断不可叫小辈们也如此。家业要兴,却也不能只顾贪慕富贵。等见了老太太,我也如此回禀。高门仕宦固然是好,却难聘咱们这样的人家;实在不得,倒不如寻个读书人,哪怕一时清贫,日后却可考取功名。”

李氏在旁连连称是,“前些时候你哥哥从靖州回来,说靖南建了座书院,专收平民子弟,连女子都可入读,可见如今同先时大不一样了——书读得好,谁都能做大老爷。”又道,“听着虽好,可想想又不太对,如此一来,岂不是乱了祖宗规矩?这不,上月就有人借此闹了起来,也不尽是读书人,倒像是伙歹人,见人便打,又砸又抢,从文昌街一直闹到城西茶市,咱家好端端的铺子也——”

正说着,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众人也顾不上旁的,匆匆忙忙进屋。

紧锣密鼓的一阵,夏衫又薄,几步路便将人淋的透湿,十分狼狈。陆姨娘让丫鬟们打来热水梳洗更衣,又嫌宝瑞宝祺打扮的太素净,怕老夫人不喜,遂叫她们另取了穿戴。

一时间宝瑞先收拾好了出来,陆姨娘拉着她端详一番,对李氏道:“都说玟秀模样标致无人能及,依我看,到底太柔弱了些,不及咱们宝瑞生的讨喜,性子又和顺。”边说着,拔下自己鬓边一只珠钗,插在宝瑞髻上,“你母亲叫你们这样打扮,吴家姑娘年轻又不常来,也就瞒得过她罢了,咱们陆家光景如何,这府里头哪个不知呢!”

宝瑞含羞带笑的低了头,便听陆姨娘又道:“不能跟大家小姐似的弹琴作诗画画儿,旁的却不能落于人后,这两日在这儿住着,正好瞧瞧你们的针线。”

李氏忙道:“她俩也识得些字,原想着日后账房上用得着。”又让宝瑞把身上戴的香袋儿给她姑母看。

陆姨娘果真细看一回,不评针线如何,先夸上头坠的络子漂亮。因宝瑞笑说是那络子并不是自己打的,李氏接话道:“这还是同江家一起去上香,江家大姑娘给的。”说着轻轻一叹。

陆姨娘知是商号“恒泰丰”的江家,早先同她父亲一道在靖南贩茶,说来也算老辈上的交情——便问道:“上回你说他们少东家在码头上被人砸断了腿?后来如何了,可找着元凶不曾?”

李氏欲言又止,先吩咐女儿,“你去瞧瞧你妹妹,衣裳换好了没有。”等宝瑞去了,这才悄向陆姨娘道:“断了腿还是轻的,听说怕要无后呢!他们江家三代单传,无缘无故的,可不就是飞来横祸么!江家大娘为了儿子,如今已搬去了庵堂,缸那么大的海灯都不知供了多少,日日的念佛吃斋,可神佛面前再怎么诚心,好好的一个人也换不回了。前前后后请了几十位大夫,都说除非神仙在世,否则就无力回天了。此事怪就怪在,那些歹人既不为财,也不像寻仇;江家平白的遭了难,竟连官也未报!听人说,许是得罪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保不齐还是京城里的,所以才遭此大难。”

陆姨娘听得唏嘘不已,心内又无端有些慌乱,忙道:“外头听风便是雨,你在别处切莫乱讲。若说医术高明的大夫么,我倒知道一位,只不过未必能寻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