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二章:金田起义·迎主之战

天幕上。

广州街道上。

因昨宵一夜风雨,地上飘满了摧落的枯叶。

一位高大虚胖、凸颧凹目、脸色蜡黄的男人脸上满是阴郁。

他揪了揪已经多半花白的胡须,望着国子监外张贴的榜文。

随后狠狠的骂了句“丢佢老母黑!”

又急速用旁人难解的客家话骂了几句什么。

愤然转身离开那面贴有中第举子名字的黑墙。

……

……

大唐。

“这是个黄巢啊……”

李世民想到了那位冲天香气透长安的大唐掘墓人……

也不对,大唐掘墓第一人应该是李隆基那王八蛋……

“你们说,若是没有黄巢……”

几人听得李世民未尽之意。

“这把火,洪秀全不点,也有别的人来点。”

魏征看着天幕里愤愤不平的男人,对李世民叉手行礼道:

“一片森林,不是郁郁葱葱,而是枯枝烂叶遍地,那早晚都是被烧的命运。”

“人总会注重了这个点火的人以及点火的时机,而忽略了能形成熊熊大火的环境。”

“而后者才是星火燎原的根本所在。”

……

大明。

朱元璋想到了李自成。

“若不是崇祯采纳臣下意见,撤掉驿站,李自成没了工作,后来开始造反,后来进了京……”

“大明也不会亡……”

“最起码不会让女真人捡了大漏!”

马皇后给他倒了茶水,叹声道:

“就明末那模样,没有李自成,也会有张自成、王自成。”

“就如同这清朝,世事糜烂如斯,遍地烽烟也只是迟早的事情。”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一个眼神下去,身边的太监立刻缓缓退步离去。

“哼。”

……

……

大清·康熙时期

“痴梦!”

康熙看着天上的一幕幕脸色铁青。

看看这诗!

让你落第还冤枉你了吗!

但是……

康熙恨得牙痒痒啊。

所谓时势造英雄。

张角、黄巢,莫不如此。

明太祖也不认识几个字。

“大清,成大明了……”

……

……

……

大汉·武帝时期

“皇帝称天子也,但天并非具体的人,故皇帝作为天的唯一代言人掌管凡间一切事物。”

刘彻对洪秀全这个拜上帝教的缺点,一眼就看透了。

“洪秀全将天指代为天父,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分别为天父之子。”

“夺嫡及互相杀伐之举就落下了法理。”

“争权夺利不可避免。”

小刘据看着刘彻,小声道:

“清朝还会继续下去吗?”

刘彻没说话。

……

……

天幕上。

一坐高台上。

洪秀全看着眼前坐在椅子上昏睡之人。

底下是一群枯瘦的百姓。

他们期盼的看着眼前的一幕。

坐在椅子上的人突然抽动了一阵,片刻后,身体不动嘴也不张。

一道声音从体内穿出。

“秀全,你要穿起黄袍吗?”

洪秀全拜了拜,恭敬道:

“是的,吾兄。”

声音又道:

“既如此,要避吉,不可命外小见,根基不可被人识透也。”

“遵天兄命。”

……

……

大汉·宣帝时期

“看似荒谬愚昧,实质上是结合了百姓们渴望被救世的心理,顺应人情。”

刘病已对洪秀全这一手感叹不已。

尽管这种超越现实的设计能不能长久下去他很怀疑。

但在最初实施之时,定能吸引不少贫困无告的百姓。

“将人们召集起来互称兄弟,给人们一种精神寄托。”

“再与本土传统思想融合,增加与百姓的亲近感,从而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刘病已掂了掂怀里的大胖小子,对许平君道:

“科举确实选拔不出这种人才。”

“草莽龙蛇之辈。”

……

……

……

曹魏。

“所谓伸大义于天下吗。”

曹丕奇怪的看着说出这句话的曹操。

这台词不是父亲你该说的吧?

曹操感受到异样的目光,横了他一眼。

“怎么?他大耳贼说得,孤就说不得?”

曹丕低下头。

“儿子绝无此意。”

曹操冷哼一声,看向庭院内停下动作的舞女,一挥袍袖。

“接着奏乐,接着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