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闭关鸦片·官场玄机
}
……
大明。
朱元璋看着天幕的话,止不住的吹胡子瞪眼。
“说什么屁话呢!”
“他是皇帝!那本来就是他该做的事!”
“什么时候当个好皇帝要求这么低了?”
“勤勉就是应该的!”
马皇后觑着眼睛看着他。
“什么时候……从成化、嘉靖、万历,连年不上朝的时候……”
看着被自己一句话干熄火的老朱,马皇后想到大明朝后面的那些“奇葩”
“嘉庆的人品在皇帝群里算排的在上面了。”
“虽然治国拿人品一点用都没有,但是最起码有这个态度。”
“比一些又蠢又坏的皇帝好太多了。”
……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看着“贩卖杀人”这四字若有所思,道:
“这东西铁定不是什么好玩意。”
“不然天幕不会用这种词语下了定义。”
“贸易……”
赵恒将心中的华夷之辩先按了下去,开始思考闭关政策对中原整体的影响。
对外来说,闭关政策其实也是一种防御手段。
是为了防止海外诸国的贸易侵吞中原。
但这不是真正的防御力量,真正的防御力量应当是富国强兵。
因为如果对面恃强来攻,这种政策便会立刻被打破的。
对内来说,闭关政策完全是作茧自缚的作用。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的发展。
“此消彼长……必有一战!”
赵恒微微后仰,叹了口气。
“若是胜了,一切好说。”
“若是败了……”
一旁的刘娥看着他,轻摇团扇道:
“腾蛇游雾,飞龙乘云,云罢雾霁,与蚯蚓同,则失其所也。”
“八国之因,找到了。”
……
大清·道光时期
道光皇帝闭上眼睛,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从道光元年开始,鸦片年输入就已经高达七千箱了。
上到皇室官吏,下至平民百姓甚至军队官兵,吸毒成瘾的人愈来愈多。
白银大量外流,财政造成极大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怎么能不下决心着手禁烟?
这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问题!
“不知道林则徐能不能……”
道光想着他新任命的钦差大臣。
“该说的朕都说了……希望不负朕之所托。”
“至于闭关……”
道光看着天幕里的闭关二字。
脸上陷入沉思。
想解决这政策,不比解决鸦片来的容易。
……
……
天幕上。
画面自上而下,越过层云山脉,来到淮安市淮安区。
此时浑浊的河水淹没农田房屋,冲击着附近山石。
山岭余脉处,一群男女老幼相互扶持,望着乡土悲泣不已。
……
……
天幕上。
一名中等身材,时值壮年的官员领着三个随从在乡间住户那里核查户口、分发赈票。
每到一个村子,他都亲自核验民户造册、老幼人数,勘验受灾程度以及有无漏赈和冒领现象。
百姓叩拜着,口中呼喊:
“李青天!”
画面一转。
一名身材显瘦的官员执着酒壶,他给“李青天”到着酒,笑道:
“皋言辛苦了。”
“这天寒地冻的,你又天天下乡检查,太累了,真是辛苦。”
“你刚刚做官没有经验,为兄痴长几岁,今天与你推心置腹。”
“似你这般做,只能留个虚名,没什么实惠,可不是为官之道。”
李毓昌闻言,一手拿过酒杯,开口反驳道:
“为官之道,贵在清廉,攫取饥民之口食,非民之父母之所为。”
“对克扣赈银之事任公自为之,在下实不敢自污以欺天也!”
“然我必呈之上台,以救生民于水火,以正朝廷之律令!”
说罢,放下酒杯,拂袖而去。
……
……
……
季汉·怀帝时期
这些东西对刘禅的冲击有点大了。
他虽然单纯,但也不是什么事都不懂。
但黑成这样……
“这是为什么?”
诸葛亮轻摇羽扇,叹息道:
“是啊,为什么呢?”
“因为天下污浊了。”
“你要做事,就要担责任、冒风险。”
“尤其是为国家做事,往往要得罪许多在任官员。”
“例如想建营扩编,大家找些无业游民糊弄上,然后私分军饷,个个都捞得盆满钵满。”
“假如某个军官说,我不吃空饷,就要实打实地为国家建立兵营、招兵练兵,那么其他人就得少捞钱。”
“这就成了断人财路……”
“李毓昌就是这么死的。”
“你做清官可以,你不能让大家跟着你一起做清官啊。”
刘禅听得脸色发白。
“那这……这天下……”
诸葛亮回想着历朝历代,摇头道:
“自明朝开始,腐败就开始扩散,直至乾隆朝渗透入大清的骨髓。”
“表面看起来光鲜辉煌,实际上到处是脓包烂疮,不堪一击。”
“因此,对于做官者来说,尸位素餐才是最佳选择。”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一个办法。”
诸葛亮眼中闪烁精光,掷地有声道:
“从头再来。”
……
大明·隆庆时期
朱载坖坐在摇椅上,一晃一晃的。
“可惜了……这李毓昌命不好。”
“初入官场,没有海瑞那么高的人气、名气,更没人家那么好的运气。”
“如此想学海瑞,打破官场潜规则,那是必定要碰得头破血流的。”
一旁的张居正刚想说话,朱载坖百无聊赖的挥了挥手,平静道:
“朕知道,朕明白。”
“做官就是要清廉,爱民如子,为国分忧。”
“李毓昌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叔大,你我都明白,这是摆在台面上说的明规则,十分正确。”
“可在这官场下,这个明规则没有任何可行性,通行几乎无阻的是无法宣之于口的潜规则。”
朱载坖躺坐在摇椅上,看着天幕里的嘉庆皇帝,平淡道:
“百姓就像韭菜,被割了一茬又一茬。”
“你不割,也会有别人来割。”
“所以吗,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这才成了做官的真谛。”
“廉洁奉公、勤政爱民那只是十分正确却又毫无可行性的废话。”
“利益,才是引导官员言行举止的指挥棒。”
“在利益面前,皇帝也不好使。”
“叔大啊,大明有你才是真的有福气。”
“但根子烂了,扶是扶不住的。”
“咱们只能,另起炉灶。”
张居正看着一直懒懒散散的皇帝,躬身至地道:
“臣,愿效犬马之劳!”
朱载坖微微一笑:
“好啊…好啊…”
“你我也效仿一下昭烈武候,给后人留下一场君臣相得的佳话。”
……
……
……
……
司马衷指着天幕道:皇后,他再说朕!
贾南风给他擦着嘴:因为陛下厉害。
司马衷眼睛一亮。
……
……
大汉。
刘邦揣着袖子看戏,看到此处嚯了一声:
“嘿!他不傻嘿!”
“这分析问题还挺有条理的。”
吕雉持保留意见,她淡淡道:
“事情捅到这儿了,皇帝肯定要查。”
“问题是,皇帝不能亲自去查案,这事儿得交代下面的人去办。”
刘邦眼珠子一转,看向刘盈道:
“盈儿,你说该怎么查?”
刘盈板着脸道:
“京官带兵去查。”
刘邦一拍手对吕雉道:
“你看!他都知道!”
吕雉狠狠的白了他一眼。
……
……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气的脸都绿了。
但他只能忍着。
看了一眼满朝大臣,他决定先办正事。
……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看着天幕里的淮安案,牙都要咬碎了。
“真是……匪夷所思……真是目无法纪!”
“知县贪污赈灾银两也就算了,还敢毒杀查赈大员!”
“真是骇人听闻!”
“而知县的上司淮安知府收了区区两千两银子,就能把查赈大员的命案给压下去?!”
“朝廷钦差的命就值两千两银子吗?!”
“而知府的上司一点儿办事能力都没有!”
“还什么两江总督!大清的封疆大吏都是这种货色!”
雍正气的来回踱步。
“不行!”
他越想越气。
“一个个,惫懒无比!”
“想舒舒服服的当懒猪?”
“朕不答应!”
“都得给朕干活!往死里干!”
“来人!”
小太监从门外跑跪下。
雍正黑脸道:
“召集群臣,太和殿议事!”
……
无奖问答。
请问“这贪官要奸,清官要更奸,要不然怎么对付得了那些坏人?!”
这句话出自哪部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