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五章:“儒家圣君”
大明·武宗时期
朱厚照把手里的枝条一扔,看着天幕里的嘉庆,直接盘腿席地而坐。
“按照雍正、乾隆那样学就可以了,瞎搞什么东西。”
朱厚熜挥手让人将地上的陶罐拿走。
伴着一阵阵蟋蟀鸣叫的远去,开口道:
“按理说一直在搞的政策,应该不难学习。”
“但根据儒家士大夫的思想,钱财这种东西都是次要的。”
“君王不能贪财,像万历那样开征商税、矿税之类的做法会被唾弃。”
“君臣之间,仁义道德才是最重要的事。”
“君主要表现得仁慈宽厚,臣下才会向君主学习,对百姓也仁慈宽厚,这样就可以实现天下大治。”
“这才是秘密推行,徐徐办理的本质。”
“这也是他为什么要严肃处理洪亮吉的原因。”
“因为他想当圣君。”
朱厚照不知何时换了姿势,叼着草根翘着腿。
“得,又一个傻子。”
“跟我爹一样的病情。”
朱厚熜:……
……
……
大明。
“好!”
朱元璋猛的鼓掌叫好!
“好一个要慢慢来才好!”
“好一个只要百姓富足,就不担心什么亏空!”
“好一个高级官员要带头保持廉洁,大家一起革除各种陋规!”
“继续保持!”
“一定要保持住!”
朱元璋发自内心道:
“也该让你们糟糟心了!”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青着一张脸,死死盯着天幕。
“明孝宗前事可见……”
“弘历怎么教导儿子的!”
……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迷茫的看向司马光。
“他说啥呢?”
司马光不停的捋着胡须,片刻后,迟疑回复道:
“这意思好像是查亏空又不让追究亏空人员的责任……”
赵煦微微后仰。
这话怎么听不明白呢?
那是查还是不查?
这还怎么查?
……
……
大清·雍正时期
“就该这么做!”
雍正怒气冲冲的一甩手,指着天幕道:
“所谓的亏空,无非就是两个原因!”
“一是钱收上来了,但是被官员贪污浪费了!”
“二是该收的钱没收上来!”
“而敢于抗拒国家钱粮的人,肯定有官员在背后撑腰。”
“不管怎么算,把负责官员抓起来追赔总没错!”
“而你要干什么?!”
“你想干什么!”
正当雍正怒不可支之时,天幕里的一句话让直觉得大脑像被红衣大炮击中一般。
……
……
大秦。
“朕看明白了。”
嬴政缓缓开口道:
“总之他认为,就是全靠官员自觉,问题就能解决。”
众人一阵无语。
大无语!
要是靠自觉就能解决问题,要法律有个屁用。
众人还没消化完,又一个大的来了。
……
……
……
……
大隋。
杨坚摸着胡须,饶有趣味道:
“说上报这些东西,是逼着他公开严厉执法,处理责任人吗。”
独孤伽罗嗤笑一声:
“实际意思,其实是说大臣们想把责任推给他,陷他于不仁不义。”
“他倒是一点手也不想脏。”
“倒也符合平庸二字。”
……
……
天幕上一群卡通版官员捧着奏折,对卡通版嘉庆上表。
一道文字气泡跳出来。
『陛下!我们已经查明了亏空!』
然后在文字气泡上面还有一道想法气泡。
『理清了亏空的根源!』
『制订了完善的计划弥补亏空,预计将会在六七年的时间里让亏空情况大为改善!』
『在这六七年的时间里,我们将清正廉洁、勤政爱民,为属下作出表率!』
『相信全体官员都会在皇帝的感召下和上级的带动下,努力为民服务!』
『圆满完成皇上下达的填补亏空的任务!』
卡通版嘉庆深表欣慰。
……
……
这时天幕上转了一副画面
一身朝服的嘉庆坐在宽大的金椅上。
下面群臣俯首。
而在嘉庆的头上,几枚金色大字发出耀目的光芒。
『因为我善!』
……
大汉·惠帝时期
刘盈看着那枚『善』字,揉了揉眼睛。
“真是怎么看怎么觉得刺眼啊。”
怎么感觉跟意有所指一样呢?
“我怀疑这个家伙就是跟刘奭、朱佑樘那样……又向往儒家圣君了。”
一旁的吕雉眯着眼睛看着天幕,嘴里轻声道:
“真要说向往儒家圣君……那不也是乾隆开的头吗。”
刘盈一时没明白什么意思。
吕雉转头看向一头雾水的刘盈,无奈道:
“乾隆沉溺于千古第一,完美皇帝中不能自拔,什么事情都要跟历朝历代的名君圣主比上一比。”
“看起来威福无双,其实已经掉进了儒家士大夫给他挖的坑里边。”
“因为历史是儒家士大夫写的,要跟历史上的圣君比,那就要被儒家牵着鼻子走。”
“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
“这才是他们发家的老本行。”
……
大唐。
“诸卿,你们觉得这反腐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李世民眯眼捻着胡须。
虽然天幕里的意思是归咎于皇帝,但他坐在这个位置思考想来,没那么简单。
“自古反腐之强,无出于朱元璋,其次雍正。”
“但依旧无法将贪腐这一现象从官场禁绝。”
“或许可以言明,严刑峻法可以起到些许震慑作用,然而贪腐就如跗骨之蛆,已经深入骨髓,治得了标,治不了本。”
“嘉庆从乾隆手里接过来的,是一个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的江山。”
“咱们追究其本质,又是何因由?”
众人齐齐看向房玄龄。
房玄龄:……
看我干嘛?
众人眼里透出同一个意思。
房谋杜断吗,不看看谁?
房玄龄组织了一下语言,行礼道:
“清承明制,问题的根源,还是要从朱元璋设计的官员机构上寻找答案。”
众人被房玄龄的话代入回忆。
说起来,贪官污吏历朝历代皆有,然而从明朝开始,贪官却呈几何倍数地增长。
而这里面的原因在朱元璋那时就说明了。
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洪武型政府结构,无论是在行政效率上,还是在财政上,都存在巨大漏洞。
“明清革鼎之后,清朝吸收了明朝的官制。”
房玄龄继续道:
“而清廷对八旗子弟给予了一系列优待政策,旗人地位高于汉人。”
“两者推而广之,明朝也好,清朝也好。”
“从一开始,就是一个特权阶层向下压迫的体制。”
“而官员虽然是体制内的人,等级比百姓高,但在体制内,依旧是被压榨的层级,官僚毫无廉洁奉公的动力。”
“毕竟,我省下的钱,还不是被皇帝给了宗室或八旗子弟这帮人。”
“既然你们就能正大光明地当蛀虫,我为何不能捞点儿钱呢?”
房玄龄看着深思的众人,最后道:
“既然官员们心态失衡,那胥吏们则更加坦诚。”
“我们连工资都没有,不捞钱,等着饿死吗?”
……
……
大清·嘉庆时期
嘉庆坐在椅子上本来平静的看着。
不成想情况急转直下!
“朕就这么突然死了?”
……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捂着脸,一句话都不想说。
这哪里不对吧?
永琰在他印象里虽然不是很聪明伶俐,但也不至于傻成这副模样啊?
哪里出错了?
朕是按照圣祖的方法……
等等!
乾隆猛然回悟起来。
永琰尊师重道、孝敬长辈、举止端庄,这都是好事。
但问题是,怎么看怎么都是儒家圣君的好苗子!
而圣祖当年可是当着诸王爷面一再羞辱甚至暴打儒学老师的!
圣祖爷一直都是为了防止儿子们忘了皇权的本质。
所以才教育出来的两个继承。
阿玛和自己!
在这方面都精得很,绝不含糊。
而自己……
选了一个对儒家理论深信不疑的继承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