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六章: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
天幕上。
暖床上坐着一位身穿蓝褂的白发老妇。
年轻的皇帝自外面走进,笑呵呵的打了个千道:
“额娘,儿子给额娘请安了。”
老妇人慈祥笑着抬手。
“快来坐。”
乾隆笑着坐在另一边,母子俩闲聊着。
聊着聊着,老妇人突然道:
“皇帝,我听说顺天府的东面有一座庙,很灵验,百姓到那求儿求女什么,都是有求必应。”
“但不过现在年久失修快塌了,你能不能拔点钱修修啊?”
乾隆认真听着,等听完后,立刻笑道:
“好好好,马上修。”
“额娘,儿子这就去办!”
老妇人连忙道:
“不急不急。”
乾隆站起身,顺手理了一下袖口,笑道:
“额娘好不容易开口,儿子怎么能不用心呢?”
“这就去。”
说着就急匆匆出门去。
老妇人笑着摇头。
一出门。
乾隆的笑脸瞬间消失,面无表情走出宫院。
随后头也不回道:
“谁许你们多嘴多舌?”
“谁许你们传闲话?”
“如果不是你们传闲话,太后怎么知道顺天府那有个庙?”
“以后再传闲话,仔细你们的脑袋!”
身后一群侍人立刻惊慌跪倒一片叩首。
乾隆也不看他们,只是微微转身看向太后寝宫,轻声道:
“几曾见宁寿宫太后令圣祖修盖多少庙宇?”
“朕孝顺太后,宫闱以内事务,一切仰承懿旨。”
“这还不够吗?”
……
……
……
大明·永乐时期
“这话说明白点,就是要对老太后搞信息封锁。”
朱棣冷笑一声:
“孝道尽了,权力也握了。”
“这书还真让他读明白了。”
……
大清·雍正时期
“你个混账!”
一本奏折砸在弘历面前。
雍正剑指着弘历,气的浑身颤抖说不出话来。
十万两!
一场宴会花了十万两!
“你倒是会彩衣娱亲……”
雍正恨恨的点了他两下。
他不是不生气,而是确切认识到了他这个儿子的搞钱能力。
所谓知微见著。
他这个儿子的能力绝对非同小可。
……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先是眉头一皱。
“慈禧?”
随后就是大惊失色!
“慈禧!”
“她就是慈禧!?”
“那个割地赔款的慈禧?!”
要不说康熙记性好呢。
此时他才真的开始慌了。
皇帝名称都没用,这还不显而易见吗?
后宫干政啦!
康熙做着深呼吸,强行静下心来。
“先看看……看看……”
着急也没用。
乾隆还没过呢。
……
大清·乾隆时期
乾隆眯眼看着慈禧二字。
又看了看军机处三字。
内外联手?
前朝势大?
失衡了……
“哼……”
乾隆脸色很不好。
自己留的手段足够后人平衡朝堂了。
这都能失衡岂不是说自他之后的大清皇帝都是废物?
“一代不如一代啊……”
……
大清·咸丰时期
“慈禧……”
咸丰阴沉着脸。
自己不会这么倒霉吧?
那慈禧就在自己宫里?
但算一算时间……
咸丰闭上眼睛。
恐怕就是了……
“真是……多事之秋啊。”
……
……
曹魏·文帝时期
“看的出来,乾隆是有做过功课的,甚至把之前的失败案例都拿出来研究了。”
曹丕伸手摘了颗葡萄扔嘴里。
一边吃着一边对曹叡道:
“看来,与其研究那些成功的案例,不如好好看看怎么失败,失败总是哪几个问题。”
“这样更能查缺补漏,更进一步。”
曹叡点点头,随机开口道:
“所以第一步,您先断了这甜食吧。”
曹丕恋恋不舍的看向桌面的葡萄。
“偶尔吃一两串,不妨事的。”
曹叡不说话了。
他们开口一次已经是看在孝道的份儿上了。
至于听不听,他才不在乎呢。
……
……
天幕上。
身穿朝服的皇帝坐在龙椅上。
下方文武百官叩首请安。
皇帝望着众臣,满脸笑意。
眼中情绪却如一片冰湖。
……
……
……
大汉。
“后世人是活在太平之世啊……”
刘邦大概扫了一眼。
太平、都能读的起书、医疗条件好、粮食应该也是充足。
随后还有一堆不太能理解的东西。
吕雉看着天幕里的话语,脸色稍霁,轻声道:
“难怪,这些后代说话时总有几分天真烂漫之意。”
“太平好啊……太平好。”
刘邦与吕雉一时沉默了。
乱世,没有经历过者,不能解其万分之一。
……
大汉·文帝时期
建国……
刘恒若有所思的又看向解放二字。
云: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云: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云: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放之四海而皆准。
“吊民伐罪?”
……
……
……
……
……
大唐。
“有利有弊吧。”
李世民捻着胡须,看透了清朝的未来。
从好的方面说,这种乾纲独断当然是可以防止权臣出现,也有利于迅速决策,集中权力办事,不至于各部门长时间扯皮。
但从长远看,这种把君权推向极致的做法非常抑制大臣们的参与热情,让他们只会跑腿办事。
不能投入感情,自己会对自己职位缺乏责任感。
如果皇帝雄才大略,当然国家就治理得井井有条。
但一旦遇到平庸的皇帝……
这个国家会一泻千里……
“代代明君……”
李世民长叹一声:
“何其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