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乾隆教你做皇帝
……
大汉。
刘邦看着这句话,品了又品,最后嘴角的胡须一翘一翘的。
他懒散的往后一仰。
翘起腿,对身边坐的端正的吕雉道:
“娥姁啊。”
“看出来了吗。”
吕雉眼皮子一翻,明白了。
要容忍臣子们的小小缺点,这样才能赢得人心。
否则,你一天到晚急吼吼的,总挑别人毛病,看谁也不顺眼,大臣们也不服你。
“确实得人心。”
吕雉淡淡道:
“只是得官心,不得民心。”
刘邦笑着摸着胡须。
“这小子,不简单。”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微微颔首道:
“中之一字,尽述其妙。”
“康熙偏以宽,雍正急于严。”
“宽仁与严苛太过都不可,需不执两端,以中为本。”
“像你得个严苛之名就落了下乘。”
刘庄咧了咧嘴,不在乎摆了摆手道:
“那是因为阿父你太宽仁了!”
一旁不作声的阴丽华瞪了他一眼,刘庄瞬间缩头缩脑。
刘秀倒是不在意,只是笑着叹息道:
“是啊,所以想把握好其中的度,非常人所能及。”
“开国之君都有难言之隐。”
“何况中世之君。”
“所以,其言善也,但能不能以行完之……静观其变吧。”
……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心里倒是没什么不舒服。
毕竟李世民的功绩摆在那里,况且,最后一句话也说到他心里去了。
“大唐,只有一个李世民。”
……
大唐。
李世民尽力压抑着翘起的嘴角。
“咳咳……”
“怎敢比拟文帝?我要学的还有很多啊!”
李承乾低头看着奏折,慢悠悠道:
“这里都是自家人。”
“阿耶你想笑就笑么。”
话音未落。
李世民忍不住放声大笑!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天幕,抿着嘴,一言不发。
就差一点。
那一点,就是咫尺天涯。
……
大宋。
赵匡胤看着那句诗词愣了一下。
“唐宗宋祖……”
在没看天幕前,他是十分有自信达成与唐太宗一样的成就的。
毕竟统一之势就差一点。
中华文脉重启己身。
一文一武,他对上谁都有自信,都不虚。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完成那一点……
可谁曾想……
那一点……成了大宋的死穴。
自己所设想的文脉,也让人改成了大宋枷锁。
最后那些皇帝,一个比一个软弱。
有志者,又一个比一个的早死。
还比肩唐太宗……他早没了这个念想。
但突然,他看到了这句诗词。
他明白了,后世是有人懂他的。
“士为知己者死啊。”
赵匡胤抬手抹了抹眼角。
“可惜,不知是何人所做。”
“真想见他一面啊。”
……
大宋·仁宗时期
赵祯比较开心美滋滋。
大臣们也开心美滋滋。
皇帝开心自己能跟文帝坐一排。
大臣们开心自己能跟贞观能臣坐一排。
双方都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心中升起一句话。
‘这什么乾隆,看着还挺顺眼的。’
……
大明。
朱元璋又瞪圆了自己的眼睛。
“不是,咱呢?!”
老朱指着自己的鼻子,气愤道:
“一句不提啊?!”
马皇后与朱标对视了一眼,两人都低头开始找菜。
是,弥合南北功劳很大,甚至大的没边了。
不夸张的讲,功劳不下于秦始皇一统六合。
但问题是你后面也很作啊?
作大了!
而且就内政制度这方面……
也很难讲啊。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盘腿坐在暖炕上。
手里盘着十八子,一句话不说。
弘历跪在地上,额头上浸出的汗珠顺脸滑落。
雍正看着他,面上不显,心里却是翻江倒海!
他想当唐太宗?
他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那个能力!
也不看看唐朝那群士子与现在士子的区别!
“你对朕,心里有怨啊。”
……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的眼睛一瞬间就亮了!
“这是能人啊!”
战事这个他很好理解,那个准噶尔让皇帝丢了那么大的脸,这场子是一定要找回去的。
更别提那地理位置也很重要。
但能普免天下钱粮,这可就是硬实力了。
汉朝皇帝最明白这种行为的含金量。
也最明白这玩意又多费钱。
况且……此时与彼时……两朝的疆土与人口都不在一个体量上。
清朝要普免的钱粮是汉朝的几倍。
那么问题就来了。
“这个皇帝一定很能搞钱!”
刘彻眼睛开始放光。
如果他能搞懂乾隆搞钱的方式……
别说匈奴了。
有一个算一个!
什么西域高句丽倭国,都推平咯!
有钱,就是大爷!
……
……
大隋。
杨坚一边搓着衣服,一边道:
“所以说,赢得人心,是乾隆实行新政的主要原因。”
“得人心者得天下啊。”
独孤伽罗抱着幼世民,冷哼一声。
“是啊,民谣都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雍正的在天之灵坐不坐得住。”
杨坚拧着衣服,放到另一边的盆子里甩了甩双手,道:
“话也不能这么说。”
“就看目前的清朝皇帝,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敢于大幅度的否定前人,调整前代的统治政策。”
“最起码没被祖宗家法所限制不是吗?”
“你看明朝,自朱棣以后哪个不是束手束脚的。”
“就算是朱棣,他也得捏着鼻子跳朱元璋挖出的坑啊。”
独孤伽罗轻哼了一声。
“说那些……现在没有不代表以后没有。”
“我就不信清朝皇帝还能代代明君。”
杨坚取出左手盆里的脏衣服,开始搓洗,一边洗一边道:
“这天幕看得久了,我也总结出一个略有意思的规律。”
“这任何一个皇帝不管他多么英明伟大,统治时间久了,肯定都会积累很多弊端。”
“自己的刀难削自己的把。”
“一个人很难彻底发现和改正自己造成的问题。所以就需要别人来纠正。”
“凡事都有两面,任何优点再前进一步,就成了缺点。”
“康熙宽大成了宽纵,朝廷政治纪律废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下一代皇帝是一个性格软弱,没什么主意的人,那么清朝一定会进入乱世,这已经有过无数的先例。”
“但好巧不巧……”
杨坚停下了手,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奇妙。
“康熙选择的雍正就是这么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性格强刚之人。”
“大刀阔斧,一切弊端都被一刀切,让清朝得以持续。”
“凡事过犹不及,雍正过于严厉,又过于追求政绩,此时清朝又到了一个极限。”
“然后,乾隆又出现了……”
独孤伽罗轻轻拍打着幼世民的背部,若有所思道:
“那罗延,你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这历朝历代,好像也像你说的那样。”
“左偏一下,右偏一下?”
杨坚笑了,继续洗衣服。
“所以啊,中间没有那么好走的。”
……
大清·嘉庆时期
斜倚在龙椅上,嘉庆长叹一声。
阿玛晚年也如圣祖爷一般又一次陷入宽纵,导致腐败横行。
他不知道和珅的作用吗?
但和珅一定得抓!
可惜……
看了这么久的天幕他也明白了自己的路数是对的。
但方法错了。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
嘉庆脸色复杂的望着天幕里意气风发的年轻君王。
自己没有勇气、也没能力去继续纠正阿玛的其他错误。
大部分政策还是沿续老办法。
和珅的死,不但变得没有任何意义还断了一臂。
嘉庆现在完全不敢想以后的清朝会是什么模样。
他有预感,但却只能当作看不见。
因为……自己不是阿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