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四章:李渊:你也配武功满分?!

大汉·景帝时期

“哇!这熟悉的味道!”

小刘彻舔着油乎乎的小手指,又一次找到了刚开始看天幕的感觉。

快!

刘启则觑眼瞥着天幕。

按照天幕的臭脾气,他严重怀疑天上那玩意是在赶进度!

怎么?泰一神也催你提公文了?

这么赶!

“不过话又说回来。”

“如果清朝的制度完全套用明朝,那确实没什么太多能说的。”

明朝是君独,清朝那也得是君独。

还独的更厉害呢。

“但怎么也得出一两个有为之君吧?”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笑得很开心。

“啊哈!早死的皇帝!”

“这说明什么!”

魏忠贤低头接话道:

“说明这蛮族不得天命,承受不起大明之德!”

朱由校笑意一僵。

“你好像忘了一件事,朕也是早死……”

拍马屁拍马蹄子上了!

怎么办?急!

磕头求饶命呗!笨!

朱由校也没太在意,只是再一次笑得开心。

因为他发现了一件事。

一件事对大明皇室不是很在意,对女真皇室很要命的一件事。

他们不会种痘术!

“感谢隆庆皇帝。”

“魏忠贤。”

磕头的宦官停止动作,抬头看向皇帝。

逆着亭午之光,他看不清皇帝面孔。

只听得皇帝口中和煦的声音。

“女真那边天气要凉了。”

“多寻些衣物给他们送去。”

……

大清·顺治时期

福临整个人僵在宝座上。

这个感觉就像你前面还在说开元盛世,下一秒就天宝十四年了!

“怎么就突然从顺治八年蹦到顺治十八年了?!”

“董鄂妃又谁啊!”

“董鄂……”

福临突然想到一件事,莫不是指董鄂·鄂硕之女。

那女子入关前便以才学闻名。

……等等!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

今年是顺治七年!

十一月!初十!

就差三天!

“陛…陛下……”

宫门处,蓝衣红顶的小太监低头颤声道:

“太后娘娘请陛下过去一趟。”

……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对这个评级嗤之以鼻孔!

“行啊,白捡一个满分,那都是多尔衮和李自成的功劳啊!”

李世民突然挺了挺腰背。

李渊斜睨了他一眼,不屑道:

“没你老子我起兵,你统个屁天下。”

“坐那么直,小心肾虚啊!”

“看看你儿子!再看看你老子的儿子!”

“你都不惭愧吗?”

“懂不懂代天孕子的含金量啊!”

“没有朕,会有天可汗吗?”

“是朕甘为基石硌,举你上青楼啊!”

李世民与李建成看着李渊那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真是心服口服了。

再一次学到了,什么叫一切解释权以我基准。

“阿耶,你能从北周、隋朝两朝活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李渊闻言,一抬头,一摆手,神气十足道:

“那是自然!”

“你们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呢!”

……

……

李世民看着天幕,目不斜视拉长声调。

“哦~多亏了多尔衮啊~”

李建成一口茶喷了出来!

“咳咳!咳咳!辣!这茶真辣!”

李渊看着两个逆子黑着脸。

“彼其娘之。”

……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别的暂时没看出来,但是有一点他看出来了。

“这小皇帝挺有钱啊?”

刘娥白了他一眼。

“你这不废话吗,李自成是白死的吗?拷饷的那些钱你以为会落入谁的手里啊?”

赵恒一想也是,随即对刘娥扬起一个大大的笑脸。

刘娥:……

怎么还是这幅傻样啊!

真烦人。

“嘿嘿,小娥笑起来真好看!”

刘娥又一次白了他一眼。

“你说,这大清能挺多少年?”

赵恒托腮看着刘娥,闻言懒懒散散回道:

“大差不差的,可能跟明朝差不多吧。”

……

……

天幕上。

少年皇帝看着疆域图里的两地烽火,将手盖在西南处。

随即又看向东南沿海。

“攘外,必先安内。”

……

……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看着这一大段话。无法两字总结。

“党争……党争……看来这南明也是深陷党争不可自拔啊。”

李泌叹气道:

“明代制度就决定了君权在君相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宗室和外戚被排除在政治活动之外,又有祖宗制度高悬于皇帝本人头上。”

“胡李大案、靖难之役、土木堡之变,使得明代勋贵屡遭打击。”

“种种情况下,明代的朝廷形势完全可以简化成抱团取暖的皇帝和宦官被寒门出身的文官集团打得节节败退。”

“同时,纵观历史,明朝又是少有的外部压力较小的政权,在固守长城九边防线的情况下,也只有也先、俺答两人可以到京城耀武扬威。”

“这种情况下,明朝大臣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政斗也是毫不意外的。”

“无论是在规模上、组织上、烈度上,都一次又一次刷新纪录和底线。”

“其政斗又是古往今来少有的弃政务于不顾的党争。”

“这也是明朝灭亡重要原因之一了。”

……

……

天幕上。

南京城外。

十余万铁甲铁面罩的铁人围困城墙。

但又独留一条道路。

画面一转。

一身黑绒对襟箭衣,红色的厚绒黑抱肚。

腰系犀角玉带,足蹬皮靴、臂缠皮腕,身后红披风猎猎飘扬。

头上束着小小金冠,横插一枚镶金绿玉钗。

威风凛凛的男子看着书中文书,对眼前跪地叩首的清兵笑道:

“我不是嗜杀之人。”

“清军此举无道,合该受我大明教化。”

“回去告诉郎总督,本王不难为他。”

“静待一月而已,本王允了。”

……

……

大秦。

嬴政挑了挑眉头。

“乐毅不破莒城、即墨,遂丧洪业。”

“恐怕与此不相上下了。”

众人面带正色点了点头。

刘邦严肃的凑向萧何。

“什么意思?”

萧何眼皮子一跳。

什么意思你不知道你装个球的严肃!

刘邦看懂了,刘邦不乐意了!

“什么意思?我家里什么条件你不知道是吧?”

萧何无言以对,只能有气无力的低声道: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燕国上将军乐毅联合赵、楚、韩、魏,合五国之兵攻打齐国。”

“齐军全线崩溃,最后只剩下莒城、即墨未克。”

“乐毅如果乘胜进击,攻克这两座城池完全是可能的,但他没有这样做。”

刘邦点了点头。

“他为什么不这么做?”

萧何瞪了他一眼!

“我如何知道?!”

刘邦啧了一声。

“你怎么什么也不知道?”

萧何气笑了,刘邦则又晃到蒙恬那一边。

“不问你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