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三章:清章帝·爱新觉罗·福临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打了个哈欠。

一边揉着眼睛,一边嘟囔着。

“什么乱七八糟的。”

卫子夫则看了几眼,小声道:

“这太子倒是挺受宠,就是命不好。”

刘彻顿了顿,偏过头道:

“是啊,跟那朱标一样。”

“别说,武丁跟朱元璋的某些经历还挺像。”

“夫妻恩爱,父慈子孝。”

“然后丧妻、丧子……”

说着说着,刘彻不说了。

未央宫陷入尴尬的沉默中。

太常寺。

一位状若疯魔的宽袍大袖之士正奋笔疾书。

“别!别停!”

他看到天幕中的一言,一边大声呼叫一边加快动作。

竹简上的墨痕越发缭乱,完全不成字体。

一旁的稚嫩小童咬着手指好奇的看着。

直到天幕里的一言翻过,男人还在埋头苦干,凭着记忆写完记载。

“阿父?”

稚嫩的幼童看着父亲。

男人看着只有自己能辨认出字迹的竹简,对身边的幼童道:

“迁儿,你要记住,我家乃先周室之太史也,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不绝于后世。”

男人看向天幕,眼中透出一丝兴奋。

“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于沅、湘。”

“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厄困鄱、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我等太史公每到冠礼之后必壮游天下!”

“一是探寻,二是证实,三是碰撞。”

“借由对历史的记录和探索,了解理想的政治之道、人间秩序。”

“我们知道要用什么方式把错误彰显出来,把是非的标准定下来,并且懂得如何彰显一个人做的事情是对的、好的,另一个人做的事情是错的、坏的!”

“我们要在所有人中看出人才,知道给人才什么样的地位,让他发挥!”

“反之,我们也要看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无能的人,如何把他从不对的位置上排除!”

“孔子曰: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马谈看向小司马迁,笑道:

“历史是实际的、具体的,其中有事情所产生的各种头尾,有人所作为的各种动机,这些都能更好地教给我们人间智慧。”

“这就是太史公的意义。”

司马谈抬头望天,感慨万千。

“天幕,不是独属皇帝的历史。”

“也是我等太史的理想验证。”

“未来的封禅大典,真是期待啊!”

……

天幕上。

头戴朝冠的小皇帝坐在龙椅上。

面前,一群看不清面容的大臣们束手而立。

……

……

大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寥寥几语又从容不迫的少年皇帝,赞叹一声:

“虽为幼君胡主,这心智却不弱啊。”

一个年仅十四岁的少年,对政事措置有度,从容不迫,确实非常难得。

“上一个这么有条理能拿事的,还是嘉靖呢。”

众臣也同样认可这小皇帝的能力。

其他不说。

那多尔衮猝死,皇帝提前亲政,这一突发事件却并未引起大的动荡。

也虽有斗争,并未影响整个天下的稳定。

换言之,权力的转接基本上顺利实现了。

刘宏则更看透皇帝权力交接下的那重要的一点。

制度的完整和严密,对皇帝形成的保护。

“朱元璋啊……”

……

……

大唐。

“这就是有好父母的重要性了。”

李世民背负双手,感叹不已。

“人之为人,父母所教。”

“没有教养之人,成不了大事。”

“哪怕逞一时之威,终不得善终。”

“这孝庄太后能一语中的,指出得失关键,可见其才能。”

李承乾看了半天也没看出哪中的了。

“阿耶?哪中的了?”

李世民颇有几分无言。

他指着天幕里的唯才是举几句话,难以置信道:

“这么明晃晃教导如何用人的话,没看出来?”

李承乾挠了挠头,不好意思道:

“未免老生常谈了些。”

李世民怒搓其头!

“确实老生常谈,但这就是用人之道!”

“大道奇简,哪那么复杂。”

“就看你自己能不能做到罢了。”

……

……

……

大明·万历时期

张居正眼角抽搐了一下。

什么玩意?

这一幕幕怎么这么眼熟呢!

一边的小皇帝则叹气道:

“前捧后杀,未及两月,冷血如此,足见齿恨之切。”

“然无多尔衮,岂有清朝?顺治报复太过。”

张居正现在嘴角都开始抽搐了。

这话从你嘴里说出来,有一种莫大的滑稽感!

滑天下之大稽!

“权利争夺,和功劳无关,只和权利大小有关。”

张居正感觉还是把话说透了比较话。

毕竟这小东西心思太重了,摸不准脉,还是有什么说什么算了。

“多尔衮党羽众多,不彻底贬低多尔衮,展示自己的权利,那就会冒出来李尔衮,王尔衮。”

“在这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权利斗争中没有这样的能力是不行的,毕竟那个位置上只能有一个人,任何靠近或者威胁者都是敌人,同时也体现了人性和权利的诱惑力。”

“但纳之如新衣,弃之如敝履。”

“这不是治国正道。”

小皇帝正色道:

“那什么是正道?”

张居正沉默了一下,叹气道:

“夏日烈,冬日温。”

“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

“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

“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贵静,则为清虚。”

“清虚,则能容万物。”

小皇帝脑子转了转,惊讶的看向张居正。

“先生是想开海出使万国?!”

张居正这回又沉默了。

“陛下,考成法能治一时不能治一世。”

“大明不能总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用老办法解决问题。”

“因为那些老办法已经没用了。”

“大明的土地,作物,没法再提升了。”

“大明也高高在上太久了。”

“站得高,才摔得狠。”

“与其摔倒、摔死,不如走下去。”

“去看看别的地方。”

“也许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呢?”

小皇帝下意识的点点头。

“可是朝中大臣……”

提到那些玩意,张居正那不屑之色又按捺不住展现出来。

“庸碌之辈,不值一提!”

“只要陛下想,臣全权处理!”

“跟一群虫豸在一起,怎么能治好大明!”

……

……

大汉·宣帝时期

“可谓大获全胜啊。”

刘病已看着小皇帝快刀斩乱麻的一系列操作,感叹道:

“如果一切史料属实,那这顺治的政治才能和从容不迫的气度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

“可见,虽然当时他年龄很小,却并不乏独断朝纲的智慧和勇气。”

许平君倚在他怀里叹气道:

“只希望,这皇帝能对百姓好点。”

刘病已一时间无言以对。

……

……

……

大隋。

“嗬。”

杨坚摇头道:

“这脾气还挺暴躁的,瞬间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

独孤伽罗则好奇。

“看来这皇帝和这个叫汤若望的关系还是比较好的,文武百官包括皇太后的话都不听,但就听得进去一个异族人的话。”

杨坚寻思了一下,不确定道:

“可能是因为他是外人,没有根基,是个纯臣吧。”

独孤伽罗想了想,也认同道:

“说的也是,长得就跟常人不同,只能是皇党人物。”

“所有人都可能害皇帝,唯他不会。”

杨坚点了点,又突然开口道:

“你说开个太学招一些工匠怎么样?”

独孤伽罗瞬间明白杨坚的意思。

“阻力不是一般大啊,那些人可都认为是奇淫技巧的。”

杨坚不置可否道:

“朕是开国之君。”

“朕有开皇之治。”

“文的,武的,朕都不怕。”

“想想吧伽罗,世民加大炮!”

杨坚眼中闪过异色。

“那会是何等场景!”

独孤伽罗觉得他在做梦。

“但可以一试!”

不嫌事大的两夫妻一拍即合。

反正有保底,那就搞呗!

一旁的杨·保底·世民还在一无所知的吐着泡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