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章:崇祯帝的疑·袁崇焕的忠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眯了眯眼,感叹一声:
“这个办法,或胜或不胜。”
“如果得胜,皇太极就威望大震,同时给明朝致命一击。”
“即使不胜,也可以趁机掳掠财富。”
小刘据看着天幕,眨了眨眼道:
“那一旦失利,人家把后路截了,把老家给你抄了,连回都回不去。”
刘彻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首先,明军得有那个能力。”
“其次,他们敢围魏救赵吗?”
“他们不敢,所以他们只能是跟着人家屁股后面跑。”
“主动权在皇太极手里。”
刘彻抬头看着天幕里的血战,惆怅叹声:
“他想打就打,想撤就撤。”
“险招不险,就是胜招了。”
……
……
大宋·真宗时期
“人家就等你呢……”
赵恒真是觉得奇了!
斥候没有?地势还不熟吗?
这点人遇上金军还不够对面塞牙缝的呢。
多明显的守株待兔啊。
……
大明·永乐时期
“砰”的一声!
茶水从盏中震出,洒落在案桌上。
“该死的!”
朱棣脸色涨红,怒不可遏道:
“他也配姓朱?!”
这一幕让他想到了宋朝那些边将。
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朱高炽叹气道:
“赵率教,宁锦之战时的锦州守将。”
“皇太极在锦州无功而返,赵率教在遵化折于金军……”
“世事无常啊。”
……
……
大唐。
李世民看着两支军队的行军路线,捋须分析着。
“背捍神京,面拒敌众。”
“战略倒是没问题,但太死板了。”
李承乾只能看到袁崇焕的战略目标是将后金挡在京师以外,并部署军队依托城池来防守抵御。
“太死板是什么意思?”
李世民一边看着天幕,一边道:
“袁崇焕与后金征战多年,深知后金骑兵野战的优势,明军唯有依城作战才能取胜。
“但皇太极又何常不是如此呢?”
“两人知己知彼,那胜负手就在出奇上了。”
“皇太极竟然敢绕道奇袭,那就不会跟他硬碰硬。”
“袁崇焕此时最好的选择是进兵
蓟州。”
李承乾看了看天幕里蓟州的位置。
蓟州,横在遵化与通州之间。
距离北京东郊通州大约一百四十里。
“确实是咽喉之地。”
李世民摇摇头道:
“让他进兵这里不是为了打皇太极,而是威慑。”
李承乾一时脑子没转过来。
李世民指着一边的顺义等地道:
“皇太极不会在这里跟他浪费时间,他也没时间浪费。”
“所以他会选择绕过蓟州。”
“而此时袁崇焕就有了两个选择。”
“一,援军北京。”
“二,驻守蓟州。”
“袁崇焕若在蓟州守着,皇太极突过去也拿不下京师,后路又被断了进退两难,那就真的实现了袁围困的战略。”
李承乾大约能猜到袁崇焕的选择。
李世民背负双手,淡淡道:
“但不管选哪个。”
“袁崇焕的下场都不会好。”
“皇太极绕关逼近京师是事实。”
“若是私下议和一事在捅出来……”
……
……
……
大汉。
刘邦简略过了一下脑子。
直接道:
“这人死定了。”
“五年平辽,私斩边将,然后金人入关。”
“不得越蓟州一步,又擅自率部进京。”
“若是再透露出私下议和一事……”
刘邦没在说下去。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放谁心里不犯嘀咕?
再大度的皇帝也得给他停止留守。
而碰到小心眼的皇帝……
你说巧不巧,明朝皇帝个个小心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