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五章:五年平辽·攻敌首脑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捋须望天道:
“朱棣迁都北京时,不知有没有想到本为锐意进取的燕境,却成了皇帝随时提心吊胆的险境。”
李泌毫不留情的反诘道:
“不知怎么地,臣偏偏就想起了国都六陷天子九逃这事儿。”
李隆基手一紧,胡子都被揪下来几根。
他心里气的要死,但又不敢反驳。
只能独自生着闷气。
没事,长源也是为了朕好。
他就像一面镜子,时时在提醒自己哪里不对……
李隆基此时突然对太宗皇帝的“镜说”有了深刻感悟。
……
大宋。
赵匡胤看得心里堵的慌。
捶了捶心口。
大明被胡骑突脸也有三次了,却耸立不倒。
大宋官家被突脸一次就国破家亡……
……
大明。
朱元璋苦中作乐。
“还好,咱大明没有在第一次北京被围时就被带走……”
然后就又想到了于谦。
一时,乐也没了,只剩下了更苦。
……
……
天幕上。
云台。
袁崇焕一扬袍袖,揖下拜见皇帝。
朱由检看着袁崇焕,开门见山道:
“建部跳梁,已有十年,封疆沦陷,辽民涂炭。朕不务虚,袁爱卿,将你的平辽方略一一道来吧。”
“臣陋知浅见,已缮好奏本。”
袁崇焕说着,从袖子里取出奏本。一旁的宦官接过,规整着放到案上。
朱由检一边翻看一边问道:
“卿以为何日可复辽东?”
袁崇焕拱手行礼道:
“臣受皇上知遇之恩,召臣于万里之外,臣敢不竭忠尽职。”
“倘皇上能给臣便宜行事之权,五年外患可平,全辽可复!”
朱由检猛得抬头!
“五年?”
“五年!”
袁崇焕斩钉截铁的回复着。
……
……
……
曹魏。
刘备拿起一旁的执壶给曹操添上水,嘴角带笑道:
“魏王,几胜几负论您最有心得。”
“看这言论有理否。”
曹操斜睨着这大耳贼。
但依然接过茶盏,抿了一口。
随后按捺不住道:
“如果他是按照这种对比方式来断定自己五年平辽。”
“那只能说他最后平不了不是没有缘由的。”
“除了那辽人自足有些道理,其余一塌糊涂!”
“说的都是些什么东西?”
“吹嘘自己战绩吗?”
“要是他这么算官渡之战我也不用打了,直接投了算了。”
刘备看了看天幕里的说辞,断然道:
“但他应该就是如此想的。”
曹操将茶盏一放,无奈道:
“这人是名猛将,但督战一地还是不够。”
“以自我为中心,最后只能是惹祸上身。”
……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愣了一下。
“毛文龙……跟袁可立打配合的那个?”
朱高炽点了点头。
“那他杀毛文龙干嘛?这是有功之臣啊?”
一旁的徐皇后幽幽道:
“有功之臣……杀得还少吗?”
朱棣被噎住了。
他看了看天幕,估计是不会说了。
所以他闭上了眼睛。
……
『明成祖:朱由检,那袁崇焕为什么杀毛文龙?』
『他在东江当个钉子牵制女真不好吗?』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看着永乐爷的问话,挠了挠头。
扭身去找当年的那份奏疏了。
片刻后,他拿着发着呆。
“不行啊,不能发言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