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大明最后的真正掌权者·天启帝

『明成祖:辽东两大平原之间是沿海边的燕山山脉走向,宁远正是建在山脉上。』

『但燕山山脉在华北平原前面向左拐了一下,给辽西走廊上了一个门,从而形成山海关。』

『这个地方地势奇伟雄峻,北面山河纵横、交通不便、土地贫瘠,没有海军的大军根本无法展开任何兵力,也无法长期驻扎。』

『山海关以南则地势开阔、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守卫可以随时随地的增强兵力装备和各种防御物资。』

『这样的地势就决定了在从山海关北面永远无法攻破山海关。』

『而山海关唯一一次被攻破也是从南面。』

……

大元。

忽必烈把玩着金刀。

沉着目光。

他知道那朱棣口中说的唯一一次从南面攻破,是哪一次了。

“后金……”

“哼。”

在众臣的不理解中,忽必烈缓缓上双眼。

……

『元世祖:当年成吉思汗攻打山海关,用自己的几个女儿贿赂了山海关前的几个部落,发动对山海关的全力偷袭。』

『强大的蒙古军面对战力几乎是不堪一击的金军,仍然在山海关面前碰得头破血流。』

『人力再强,又岂能与大自然的雄斧神工相争?』

『最后,成吉思汗终于明白,从正面是无法攻破山海关的。』

『于是绕道紫荆关,从南面攻击,终于才拿下了山海关。』

『这是历史上唯一一次山海关被攻破,而且是从背面。所以抛弃山海关的雄关天险,而去防守宁锦,实在是错误之极。』

……

大隋。

杨坚看的津津有味。

但看到元世祖三字也不由得一愣。

“这位怎么也跑出来说话了?”

“他不会看不懂这里面的玄机啊?”

独孤伽罗听了半天的转述,此时好奇问道:

“谁啊?”

杨坚说清忽必烈的观点。

独孤伽罗恍然道:

“看来这元世祖也有点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意思。”

杨坚眼角微跳。

“金……后金?”

“还能这么算吗?”

独孤伽罗白他一眼。

“行,你可以不算啊。”

“别怕金刀之谶啊。”

“那关系也远啊。”

杨坚被强而有力的反击打得哑口无言。

卯金刀……怎么可能不怕啊。

“啧啧……汉高祖啊……”

……

大汉。

刘邦闭着眼睛撇了撇嘴。

吕雉吃着酥糕,淡淡道:

“谁家皇帝蹦出来了?居然让你这副恶心面貌。”

“总不能是项羽吧?那可见鬼了。”

刘邦眼也不睁的随口道:

“乃公还真宁愿见鬼了。”

“……罢了罢了,毕竟有疆土在那……忍了他了!”

吕雉知道是哪个朝代的皇帝了。

她心中暗叹一口气。

可惜,朕无缘入内一见啊。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将各位皇帝的话总结到一张纸上。

一边看一边忍不住啧啧称奇。

“茅塞顿开……”

“辽东之地暂且无忧矣!”

他微微折叠纸张,再次陷入沉思。

攘内安外……

得收拾一下家里了……

……

大清·康熙时期

康熙缓缓睁开双目,鼻子里轻哼一声。

“天助自助者。”

明朝末年的问题可不仅仅是边防问题。

内部朝廷的事情不解决,那就只能是防而不守。

而防久必失。

……

……

大明·隆庆时期

朱载坖收回目光,看着天幕上的话就是一阵无语。

“别吧……”

看这意思,这袁崇焕似乎在大战略上没有什么时候长久目光啊……

“你现在守着宁远……可别弄什么幺蛾子。”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稍微松了口气。

还以为又杀错了呢……

他现在开始有了几分盼头了。

因为一语点醒梦中人啊!

后金从来都不要广宁!

他们连宁远、锦州、大凌河、右屯等等地方都通通不要!

所以孙承宗、袁崇焕折腾宁锦防线一直延伸至右屯,去获取什么纵深是毫无意义的!

难怪……

朱由检从地而起,踱步深思。

难怪当年皇太极议和,其中一个条件就是明金双方以大凌河、辽河为缓冲区。

由此可见,后金的统治重心只是沈阳和辽阳。

努尔哈赤也是为了防备明军的进攻,才特地将金国首都从辽阳搬到了沈阳。

这就说得通了……

“袁崇焕误我啊!”

多花多少冤枉钱啊!

……

……

大唐。

李世民突然放下心来。

“由此可以看出,这天启在一些军事问题上的看法,远比嘉靖万历要更加成熟啊。”

长孙皇后则看到事情的另一面,柔声道:

“这大概是由于他的人生经历所导致。”

“父亲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

“他自己的身家性命也不会有什么着落。”

“而泰昌登基月余便驾崩,他更是深陷红丸移宫之中。”

“既然生活在如此险恶的环境下,又怎能不会在断提防人的环境下成长呢?”

“嘉靖前期有藩王父亲打造好的底子。”

“而万历前期也有张居正护着。”

“但这孩子则与明宪宗一般,无依无靠的……”

李世民看着情绪突然低落下去的长孙皇后,顿时明白了她的忧愁。

他轻轻的合握住皇后的手。

“朕在,你与小兕子就在。”

“莫要忧虑……”

……

……

……

大明。

朱元璋跟屁股底下长草一样坐立不安。

“你们这夸的……”

“夸的还挺让咱不适应的!”

……

……

大秦。

嬴政有时候就是看不懂一些奇特的说辞。

“这气候冰河期又是何物?”

萧何皱了皱眉。

“看描述,似乎也是一种天时。”

“并且处于四季轮转之上。”

刘邦则突然压低声音道:

“你们发没发现一件事。”

“他们身上这衣服好像越穿越厚啊。”

“夏季的衣服居然也那么厚。”

众人闻言一愣,随即深思起来。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看着兵变起义几字,心有所感。

“当一次民变越来越大的时候。”

“当它无论如何也扑灭不下去的时候。”

“当它并不因为首领丧生而结束的时候。”

“那就说明此时天下积累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它必须要打碎重来了。”

群臣闻言,顿时面有敬色。

“陛下英明。”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突然惋惜道:

“这皇帝没有什么性格上的缺陷。”

“手腕虽略显稚嫩但也够用。”

“真是可惜了……偏偏处的时机不对。”

“……这一点又有点像大宋……”

卫子夫也觉得这大明的天命属实奇怪。

朱祁镇这种千古难寻的人才应该这个时候出现才对嘛。

而朱由校这种皇帝才应该是仁宣之治才应该出现的。

“也许,这就是大明的天命吧……”

“就像朱重八的人生一样。”

“不尽如人意。”

……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看着天幕里的评绩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

因为从评绩和后世子孙的说法中他看出了一种情绪。

一种对将死之人的最后关怀。

“我大明还没亡呢……”

朱由校有些底气不足的嘟囔着:

“朕如果没子嗣,那继位的就是皇弟……”

“他也没有亡国之相啊?”

这边嘟囔着,天上的金光逐渐汇聚。

『恩赐:公输班的天工』

『注:经你手而出的物件会随机一项加护。』

『注:不是越精美越好,而是符合“道”越好。』

在朱由校的一脸懵逼中,金光砸到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