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
大汉。
丞相府。
在小山一般的竹简堆中。
俊郎的男子抬头望天。
年轻的容貌里透露出苍老的疲态。
萧何深深的叹了口气。
“是鸟之将死,其鸣也哀啊。”
“你说他这是何苦来哉?”
“也不是不懂啊,这不心知肚明吗。”
“那内库里的钱留着又不能生钱,你早用在国家大事上还能有这些乱遭事?”
一旁正襟危坐闭目养神的张良淡淡道:
“此时大明的治理已经逐渐由文官来完成,皇帝的权责越来越少,逐渐成为一个大臣用来争取立法的工具和象征。”
“这就导致一个问题,皇帝他也不是牵线木偶。”
“他掌握着天下最大的道理。”
“而当他开始决定摆脱束缚进行反击时,天下就不可避免的陷入沉沦之中。”
萧何从竹简堆中探出头看向张良。
挠了挠乱遭的头发。
“你没回府啊?”
张良:……
他缓缓睁开眼睛。
瞪着一双像兔子一样的眼睛,眼底下还挂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
他静静的看着萧何。
萧何想起来了,是他拉着人家熬了三天四夜处理政务……
“哈哈……嗯,年纪大了!记忆不太好了!哈哈哈哈!”
一边笑着,年轻的脸又缩回竹简堆里。
张良:……
苍发白须的老人再次缓缓闭上双眼。
一群混账!
临华殿。
“阿嚏!”
刘邦揉了揉鼻子。
“又是哪个老不死的在骂乃公?”
吕雉轻飘飘的看了他一眼。
“那可太多了。”
刘邦:……
……
季汉·怀帝时期
刘禅摸不透这个人。
“能如此信任熊廷弼,说明他是有识人之能的。”
“怎么不早用呢?”
诸葛亮回想着大明立国之初的文官地位,和这一路的君臣较量。
长叹一声:
“因为他不想啊……”
刘禅听不懂,他认真看着诸葛亮,郑重道:
“相父教我。”
诸葛亮沉吟片刻,意简言赅道:
“万历不是一个懒惰的皇帝,而是一个蓄意罢工的皇帝。”
“此时的明朝大臣早不是明太祖、明成祖时期那样谨小慎微了。”
“当他们意见一致的时候,皇帝可以丢到一边,大家这个时候最不喜欢皇帝出来干预任何事。”
“否则,他就是暴君。”
“但当大臣们有意见分歧的时候,皇帝就被拿来做最后的裁决人。”
“这个时候,他们最希望皇帝出来为自己撑腰。”
“否则,就会被骂为懒惰的昏君。”
“万历是个聪明的人。”
“也是讨厌被束缚的人。”
诸葛亮看清了这个皇帝的本质。
“他其实就是个没长大、还被宠坏的孩子。”
“偏偏这个孩子拥有着天下最大的权力。”
“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就不干。”
“不想被束缚、不想承担责任。”
“所以他逆反一切他不喜欢的事情。”
“哪怕那件事情是对的。”
……
……
大明。
朱元璋现在只感受到四个字。
身!心!俱!疲!
他第一次感觉到整个人居然能从内到外都疲惫不堪!
“原来这就是唐太宗看到唐玄宗时的感受吗……”
老朱整个瘫在椅子上。
脑袋枕在靠背上,嘴里喃喃自语着。
“不……前面还有一个朱祁镇……”
“是宋太祖看到徽钦高三帝时的感受……”
马皇后看着整个人冒着颓废二字的老朱,轻声道:
“你想吃点什么?”
朱元璋闭上眼睛,轻声呢喃道:
“什么也不想吃……咱就静静。”
马皇后抿了抿嘴唇,眼珠子一转,又轻声道:
“不如做个甲鱼汤?”
“就叫清炖万历?”
朱元璋猛得睁开眼睛,腾的坐起身!
恶狠狠道:
“就这个了!就吃它!”
……
……
……
大秦。
“这荷兰又是哪里啊?”
嬴政突然觉得这天下好大啊!
原来的六国之地还是太小了。
“万里江山……何足道哉!”
殿内五人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毛骨悚然起来!
陛下!您又想干什么!
不可乱来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