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萨尔浒之战。
天幕上。
官衙之内。
炉火将铁皮烧的通红。
“呼”的一声,挂在房门上的厚重帘幕被掀开。
朵朵雪花趁着此时卷入房门。
又在瞬间化作水汽粘在来人的衣服上。
“经略,这天儿没个走啊!”
来者拍了拍衣服,走到烤火的老者身边,一屁股坐下。
厚重的棉袖内伸出两只布满老茧的手。
“大雪连下五天了。”
“一脚踩下去你都看不见小腿!”
“咋走啊?”
老者看着炉子里火光,慢吞吞道:
“咋走?就那么走呗。”
“国家养士是干啥的?临阵就退缩对得起国家,对得起百姓吗?”
“朝廷天天催我!要不是我拦着,你们脑袋早掉了!”
“陛下可说了,再有推延塞责的,军法处置!”
听闻这话的老将看着炽热的铁炉发着呆。
气氛一时沉寂下来。
半晌后,老者叹气道:
“大军二十五日出发……”
“早打完早利索。”
……
……
大汉。
刘邦把桌子一拍!
大声道:
“乃公把话放这!”
“他们要是能赢!我就把这桌子吃了!”
吕雉白了他一眼。
“我知道你有骗吃骗喝的习惯,还真不知道你有这牙口。”
刘邦觑着眼睛看着她。
我说的这话重点在哪你不知道吗?
吕雉都不看他,慢悠悠道:
“天寒地冻,行军路线又在深山老林,行进十分困难。”
“这对明军非常不利。”
“女真人就生活在这片密林里,也习惯了当地的气候,熟悉当地的地形。”
“明军从四面八方调集过来的,甚至还有江南蜀中的军队,哪能受得了这种严寒。”
“地形不熟,军队又没磨合过。”
“如此草率就分兵而击。”
“是人都知道这仗不好打。”
“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啊。”
……
炎汉·光武帝时期
刘秀发现了,这大明跟大宋一个臭毛病。
“自宋开始,这帮皇帝就爱对前线指手画脚。”
“不但指手画脚,用的主帅还都是些不知兵的文人。”
刘庄捧着脸,对面带愠色的阿父说道:
“没奈何,谁让他们前面的唐末五代那么凶呢。”
“这帮人都吓死了。”
……
……
天幕上。
山崖之处,兵士蚁附。
周遭的雪块被喊杀声震得胡乱崩塌,散成雪屑飞舞。
崖口处,一名身披红袄的将军从崖上大声喊道:
“女真贼子们,赶快束手投降,本将饶你们不死……”
突然,一名士兵自身后踉跄跑来,急语道:
“总兵!我们在萨尔浒山下的军队被奴酋全歼了!”
将军猛得回头,满脸通红,咬牙切齿道:
“奴酋不得好死……”
还没骂完,一阵马蹄声响起!
乌泱泱的一片铁骑映入眼帘。
而随着铁骑到来的,则是满天银星。
“直娘贼……”
……
……
……
大唐。
李世民看得满心荒唐。
最后只能吐出一句。
“智不能料敌,谋不能服众。”
“一将无谋,累死千军。一帅无谋,挫丧万师。”
李承乾经受过李世民的兵法指点后,现在也能看出几分韬略。
“这努尔哈赤不是常人。”
“分而击之,以强击弱,以多覆少。”
“有点明成祖的影子。”
李世民背负双手,长叹一声。
“北方再起雄主……可大明……”
李承乾沉默不语。
上一个入主中原的元朝……真是不提也罢啊。
“希望……大明能出个雄主吧……”
……
大明·崇祯时期
朱由检平静的看着天幕。
他现在看开了。
他一直以为大明扶不起来是自己的问题、是群臣的问题。
但从孝宗开始,他明白了。
大明病了。
这个病不光是皇帝与臣民的问题。
而是大明自诞生之时就有疾在身。
没早夭都是得天之幸了。
他看着天幕叹口气。
“时不与我……徒之奈何……”
……
……
天幕上。
数万铁骑自密林中奔涌层叠。
而在密密麻麻的四色铁甲之中。
一万红袍明军正浴血奋战。
为首的红袍老将带着铁骑奔驰突击,却被无数的四色铁骑牢牢困住。
而在四色铁骑外围,一群穿着朝甲的士兵面如土色的跪在雪地里。
头也不抬。
……
……
大隋。
杨坚都气笑了。
“不亏是你们啊!”
“万历救了一群白眼狼啊。”
独孤伽罗哄着怀里的杨世民,轻描淡写道:
“巧了,万历也是白眼狼。”
“一报还一报了。”
杨坚张了张嘴,自己竟然无力反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