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三章:“夺情”·“君臣”
天幕上。
皇宫内院之中。
一张胖脸紧皱的宦官小声道:
“陛下,这张先生还没离开京城呢,那些人就在内阁堂而皇之的相互道贺了。”
“张先生若是走了,陛下的新政……他不能走啊。”
小皇帝同样皱着一张脸,紧巴巴道:
“大伴所言朕当然知晓。”
“张先生是忠臣,但怎么挽留呢?”
“丁忧是祖制啊……”
宦官的胖脸上洋溢着光芒。
小声道:
“皇上,可夺情。”
小皇帝一愣,轻声念叨着:
“夺情?”
……
……
大汉·宣帝时期
“丁者,当也。忧者,居丧也。”
刘病已皱眉思索天上其余几人的含义。
居丧之时,不出游,不宴饮,不作乐,不结婚。
若是官员,必须强制他离职回家服丧。
而不丁忧……
父母去世你都可以不管不顾,你这个德行也没资格做官。
“这几人究竟是为了新政推动……还是另有他谋?”
这些人靠不住。
刘病已可以很确定,张居正本人一定是不想丁忧的。
推动新政走到这个地步,他绝不会半途而废!
但这也透出一个问题。
他的新政是后继无人。
许平君叹了口气,抚着绣布上的桃花道:
“这一幕却是与王安石颇为相似。”
“看着都是志同道合之人。”
“但这些人心里想的恐怕是,张居正一走,自己等人就要受到逆流冲击了吧。”
刘病已看着那一朵桃花,静静道:
“所以,一切都要看皇帝如何决断了。”
……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看着这份奏疏,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君臣相得……君臣相得……”
“亮,何其幸哉。”
刘禅不知道相父看到了什么,但他不喜欢相父说的这句话。
“相父!”
刘禅板着没有啥威严的脸,握着诸葛亮的手,努力展示“威严”道:
“是阿父与朕,何其幸哉!”
诸葛亮看着刘禅。
恍惚见,似乎见到先帝。
“哈哈哈哈!备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他泪眼朦胧笑道:
“幸哉……”
……
大隋。
“观此,夺情之本谋尽露矣!”
杨坚大体能预见张居正的下场了。
虽是以新政大局为重,可以不择手段。
但内外勾结、欺瞒上听。
这种事情瞒不住也瞒不了。
“花花肠子一大堆,不如跟皇帝说实话。”
……
大唐。
“原来如此……”
李世民捻须长叹。“一切都是他谋划好的。”
李承乾看的半蒙半懂。
“这……皇帝不是已经允许夺情了吗?”
李世民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皇帝真的允许他夺情了吗?”
李承乾眨眨眼。
什么意思?
李世民指了指天上的那名宦官道:
“此人与张居正是同盟。”
“张居正也是内阁首辅。”
“夺情是出于皇上旨意,但却是张居正与他事前谋划好的。”
“你看他的乞疏。”
李世民眯眼打量着那份奏疏。
“他怕皇帝太小看不懂,所以露了马脚。”
“一方面乞恩守制,另一方面却强调非常理之所能拘,何暇顾旁人之非议,徇匹夫之小节。”
“这分明是在向皇帝表明他的决心。”
“如果皇帝为了继续推行新政,坚持夺情,他可以置常理、小节于不顾。”
李承乾咽了口吐沫。
“但……但这也不能说万历就不知道吧?”
李世民背负双手道:
“简单,就看后续万历会不会秋后算账了。”
“自古多情者必多疑。”
“此时皇帝有多么敬爱先生。”
“那以后他就有多愤恨先生。”
“情天,往往也是恨海啊。”
……
……
大汉。
“啧啧啧……”
刘邦一脸的同情。
“这傻小子……被人卖了还给人数钱呢。”
吕雉轻叹一声道:
“这孩子确实敬重这张居正。”
“张居正这一次是棋差一着了。”
刘邦揣着手窝着腿,打了个哈欠道:
“嗨!都是他们自己作的。”
“一個个满脑子里都想着阴谋权谋。”
“诸葛亮的例子在那摆着呢!抄都不会抄。”
吕雉瞥了一眼他。
“有几个人能成诸葛亮?”
刘邦嗤笑一声:
“大丈夫当如是!”
吕雉脸色一僵。
刘邦斜睨着她,不屑道:
“想都不敢想,何况去做?”
“做都没做就说自己做不成。”
“这种就是废物。”
“他能做成你就做不成?”
“那乃公一辈子就只能地里刨食吃!”
“乃公这回算知道刘盈是随了谁了。”
吕雉听到这话不由瞪大眼睛。
她颤着手指着自己。
刘邦点点头。
“对。随你!”
“刘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