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章:小皇帝·张先生

大秦。

嬴政看得眼皮子直跳。

其余众人则面上不动心中焦急。

不懂事啊!

你们太不懂事了!

你们这是逼着皇帝重启骊山陵啊!

挫骨扬灰……这太过分了。

几人悄悄看向刘邦。

刘邦黑着脸。

这事怎么说?怎么劝谏?

说你未来不会被刨陵?

那也得皇帝信才行啊!

那问题来了,皇帝会信吗?

……

大汉。

“其实乃公一直有个疑虑没有解决。”

刘邦环臂看着天幕,正经道:

“你若是说后世子孙的风俗就是专门挖坟,这我是不信的。”

“但偏偏他们就是挖了。”

“那就说明有什么缘由不得不这么做。”

吕雉皱着眉头。

“但不管什么缘由,挫骨扬灰都太过了。”

刘邦摸着胡须不言语。

他好奇的看着不可言说四字。

这挫骨扬灰的背后,一定是有不为人知的秘密。

……

大汉·武帝时期

“既然没说,那朕的陵应该只是盗了,对吧?”

小刘据看着问自己的阿父,迷茫了。

你问我呀?

卫子夫端着酒爵,敬过来柔声道:

“陛下毋多虑。”

“看天上的言辞遮遮掩掩,这挫骨扬灰恐怕也是陷入一些争斗之中。”

刘彻接过酒爵,心中有些安慰。

对,万历那是倒霉!

朕天命在身,定是无忧!

“而且就算陛下被挫骨扬灰了又怎样?”

刘彻:嗯?!

卫子夫当作没看到,继续柔声道:

“陛下的功绩照样书写万古。”

“谁都不能掩盖。”

刘彻下意识点点头。

“所以扬了就扬了吧。”

刘彻将酒爵放下,心里一阵别扭。

卫子夫握着他的手,最后轻声道:

“何况,也未必就扬了不是。”

刘彻:……

……

大唐·太宗时期

李世民捏着眉头。

本来他不想大兴土木。

但盗墓和挫骨……

魏征看着这一幕一时也无言以对。

这事……不占理啊。

……

武周。

武则天看着天幕,波澜不惊。

没人能倒朕与先帝的陵墓。

没有!

……

大明·神宗时期

“快传太医!”

宦官扶着胸口一片血迹的皇帝,高声呼唤着。

……

……

……

大唐·高宗时期

决定以武则天的方案修陵的李治李治挑了挑眉。

“这张居正……”

历代但凡出现主少国疑的局面,都会出现一场辅政大臣之间的激烈搏斗。

霍光与上官桀等人就是如此。

即便是人杰诸葛亮也难以避免李严背后插刀。

其间往往涉及频繁的有关国家政令的调整变动,对国家的损害极大。

而张居正的手法则是点杀高拱。

保证了风波不扩散。

尤其是整件事情中,做的片叶不沾身。

“从内阁打探消息并向宫中告密的是冯保。”

“下旨罢黜定策老臣高拱的名为万历帝实为李贵妃。”

“张居正摆在台面上除了向高拱保证自己的立场以外,就是充当好心人把高拱扶出宫去。”

“此等权谋手段,可谓天下一流。”

“野史传你非相乃摄……”

“空穴来风,未必无因啊。”

……

大宋·仁宗时期

“厚颜无耻之人!两面三刀小人!”

群臣激愤!

这高拱在经过了几年的吏治整顿之后一定是有足够厚实的班底。

如果想以常规手段掰倒他,即便是升任太后的李贵妃、即位为帝的皇帝、担任内阁次辅数年的张居正、新晋司礼监掌印的冯保联手!

那也是一场旷日持久且难以取胜的政斗!

但这张居正居然欺之以方!

用这种近乎泼妇骂街的形式,将所谓的君君臣臣、礼义廉耻踩在脚下!

借太后新君之口,将高拱狠狠羞辱一番,迫使高拱致仕!

“不着人子!”

赵祯冷眼观看着激愤的群臣。

他们只怕自己也被人如此暗算。

都没人关心朕的陵墓如何。

看来,朕要学学嘉靖了。

……

……

天幕上。

与乾清宫相对的云台门处。

小皇帝坐在宝座上看着眼前那身材硕长,长须至腹的长者。

“先生为父皇陵寝,辛苦受热。国家事重,先生只在阁调理,不必给假。”

“凡事要先生尽心辅佐,先生忠臣。”

老臣撩起衣摆,伏地启奏道:

“臣叨受先帝厚恩,亲承顾命,敢不竭力尽忠,以图报称。”

“方今国家要务,惟在遵守祖制,不必纷纷更改。”

“至于讲学亲贤,爱民节用,又君道所当先者,伏望圣明留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