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大明颓势初显
……
大汉·景帝时期
刘启算着朱厚照手上的人物。
所谓“八虎”,与其说是八个人,不如说是倾向与皇帝的势力。
刘瑾是保不住了。
清君侧这个旗号一打,刘瑾成了王振,朱厚照成了朱祁镇。
不想落入建文后尘,这刘瑾一定是得死的。
“死的也算有价值……”
刘启觉得这宦官死的物超所值。
他这一死,天下大局里势力划分基本清晰了。
简单说,皇帝现在就是孤家寡人!
“这局面……”
刘启再一次感谢他爹不是傻子。
“你觉得这小皇帝下一步要干什么?”
小刘彻抬头,鼓着腮帮子道:
“应该趁势拿兵权吧?”
刘启点点头。
捻着胡须道:
“就是不知道大明京营还有几分能耐。”
众所周知,开国时期是京营战力大于边军,但等安稳几十年后,边军战力大于京营。
而就看明朝此时的边军战力……
“有点难啊。”
……
天幕上。
河北霸州燃起烽火。
一条红箭头攻克安肃县,随即转入山东。
又分兵劫掠河南、山东,攻打沧州。
京师上方闪烁红色感叹号!
乱军旋即南下攻打济宁,未能克城。
又兵分两路分别攻打宿迁和徐州,劫掠淮西。
一路向西劫掠,在临城后又向北劫掠赵州等地。
直抵晋州后,再次分兵劫掠山东、河南。
……
……
……
大隋。
“这股流军的行军速度很快啊。”
杨坚摸着胡须若有所思。
“而且频繁南下北上西进,威逼京畿,让官军疲于奔命。”
“普通的流寇不会有这样的见识和能力。”
“这二人应该是豪强破落户。”
独孤伽罗扶了扶鬓角。
“还真是多事之秋。”
……
大唐·高祖时期
李渊轻哼一声。
他想起那个什么弘治中兴。
谁家中兴的底子薄成这个鬼样子。
这是让后人接盘啊。
……
大唐·高宗时期
“居然需要边军来南下平叛。”
李治坐在椅子上。
脸上的表情凝重。
上一次需要边军南下平叛是什么时候?
中晚唐!
“大明形势比想象中还要差啊。”
……
……
大宋·真宗时期
赵恒一眼看到机会。
“小皇帝若是有魄力,就应该将京营与边军换防!”
刘娥下意识的摇头。
“没那么容易,那帮人还不容易制住京营,岂能让皇帝说换就换?”
“那他们还怎么拿捏皇帝?”
赵恒背负双手看着天幕,眼神深沉。
“所以朕才说。”
“要看小皇帝有没有魄力了。”
“因为小皇帝一旦真这么做。”
“也就说明皇帝与文臣之间的面子,彻底撕破了。”
……
大辽·圣宗时期
耶律隆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啊!这熟悉的味道!”
“是你吗?大宋!”
文官势大,京营拉胯。
这不就是宋朝标配吗!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坐在石墩上一言不发。
“京营废了。”
这一次的变乱明晃晃的戳破了一件事实。
明朝京营已经衰落到连叛军都不如的事实。
破例征调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边军入关平叛。
这是史无前例的!
“练新兵……”
朱棣似乎看到了未来的一潭死水。
就像宋朝一样的死水。
“一定要练新兵。”
但问题是,练新兵的钱呢?
“海运不能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