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四章:朱厚照:看好了爹,我只示范一次!
……
炎汉·灵帝时期
刘宏愣了一下,随即马上明白。
“这是缺钱啊。”
这手段是屡用不爽,就是容易挨骂。
……
季汉。
刘备不理解,但他只能静静看着。
“桓灵二帝的前车之鉴,怎么就没人做为警示呢?”
曹操与孙权坐在一边。
他俩看了看诸葛亮,又看了看刘备。
最后看了看刘禅。
嘴里牙根发痒。
……
……
天幕上。
年岁明显颇大的宦官对着小皇帝低首恭敬道:
“陛下,先帝临终前,遗嘱召回各地镇守太监。”
“陛下可知为何?”
朱厚照眉头一挑,扬了扬下巴。
“说来听听,为何?”
宦官又矮了矮身子,笑着道:
“所谓镇守太监,以往都是司礼监委派。”
“任命一个镇守太监,就要收大笔好处。”
“现在既然要召回,不妨就由陛下亲自再派一批,任命一个,一个收两三万白银的好处费,以充内库。”
朱厚照看了一眼宦官,点了点头。
随后一拍扶手,站起身。
“这事交给你办了。”
……
大隋。
杨坚看着带着几分意气风发与玩世不恭态度的皇帝,对大明的未来再一次的不看好。
“君臣交锋要再一次开始了。”
独孤伽罗绣着虎头鞋,有一搭没一搭的说着:
“不交锋也不行了,皇帝都快成空壳子了。”
“不过这皇帝太年轻,恐怕下手没个轻重。”
杨坚抿了口水。
“差不多,依朕看,他的民生怕是也好不到哪去。”
“那些镇守太监的钱不还是出自民间百姓。”
“一个毛病,不知疾苦。”
独孤伽罗拿针搔了搔鬓角,看了一眼天幕。
“文官、宦官、皇帝。”
“不管谁占上风,倒霉的都是百姓。”
“掐指一算,一个朝代里,百姓能过上好日子的也就那么几年……”
“真是……”
独孤伽罗叹了口气,没在说下去。
杨坚正坐着,也默默无语。
每个朝代就像是在轮回一样。
他看向天幕。
“希望最后能知道,要怎么跳出这个轮回。”
……
……
大汉。
“狡诈的小子。”
刘邦撑着头,笑骂一声。
一夜之间,清扫掉不与自己齐心的宦官,又把朝中大权尽都掌握在手中。
趁着那帮人就是孩视皇帝,直接一举翻盘。
这小子,不好对付。
吕雉则微不可察的叹气。
自己与混蛋都不是良善之人,怎么生出的孩子就是个实心眼呢?
而像弘治皇帝这种被哄成傻子的人,却能生出一个手腕如此老道的孩子。
“没天理啊……”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忍不住抚掌大笑。
“好一个将计就计,引蛇出洞!”
“这小子,从哪学的这般本领?”
他爹一个傻白甜,怎么儿子跟他大相径庭?
……
大明·弘治时期
朱佑樘嘴角忍不住抽动。
要是换以前他一定会怒骂小儿胡闹,纵容宦官危害社稷!
而现在……
他看到了更深层的东西。
一举拿下批红、京城兵马、两厂特务三项大权。
瞬间控制了京城局势,奠定胜局。
特别是重开西厂和提督团营。
显然表明这小子意识到了仅仅控制司礼监并不足以对抗前朝。
其次,对大臣有打有拉,而且非常恰当。
只处置攻击刘瑾等人的内阁和科道,稍显迟疑的李东阳则幸免。
特别是,六部之中除了积极参与此事的户部以外,还重点关照了和兵权息息相关的兵部,确保兵部掌握在自己人手中。
最关键的是……
他眼中透出一丝笑意。
这些可都是刘瑾等人做的!
那些都是刘瑾的人!
皇帝可什么都没干,皇帝只是生气“司礼监”居然与“外朝”勾连。
“司礼监……”
……
大明·正德时期
朱厚照自得的摸了摸嘴边两条小胡须。
另一个爹,好好学!
看看什么叫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差点忘了,他不用学了!”
朱厚照失望的叹了口气。
随即又开心起来。
另一个爹加强了,自己应该不用那么累了吧?
……
大明·嘉靖时期
朱厚熜现在屁股跟长了刺一样坐立不安。
海瑞抬眼瞧了一下,又默默收回视线。
让你作!
好好承认先帝功绩不就得了?
非得搞事情!
这回好了,全北京都得非议你了。
……
……
大明。
朱元璋欲言又止。
他想骂点什么,但又不能真的骂点什么。
除非皇帝蠢成晋惠帝那样,不然一个太监连续三次矫诏皇帝却全然不知。
这是滑天下之大稽!
就看这些事的种种结果,哪个不是权力落入君王手中?
“就是太急了……”
马皇后为之侧目。
“你居然会嫌他急?”
朱元璋不满的嘟囔着:
“什么话什么话。”
“咱为了除掉丞相之位,忍了胡惟庸多长时间。”
“他现在下手那么快,不是直接让这些人有了防备?”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还是年轻。”
他看向天幕,嘴角带笑。
“不过做成这样也不错了。”
片刻后又反应过来。
“不对,他一个老四家的崽子,咱高兴个屁?”
朱元璋耷拉着一张脸,闷闷不乐。
马皇后白了他一眼。
看他那偏心眼子的样儿。
……
大明·永乐时期
“宦官父兄授官……”
朱棣有点坐不住了。
这小子玩的有点大了吧?
提拔一个团体打擂台可以理解,但你这提拔的也太过火了。
火大容易烧干锅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