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三章:那朱老四摆明了是跟咱对着干啊!
……
正与胖儿子僵持对视的老头,目不转睛的大喝道:
“是明太宗!”
……
……
……
大秦。
“寡人懂他。”
嬴政叹口气。
自己也是如此做的。
“寡人也无处商讨啊。”
萧何刘邦还好,冯去疾和尉缭就很伤心了。
你那是无处商讨吗?
你让人商讨了吗!
一天天的跟李斯打配合,我们连你人在哪都不知道!
“陛下辛苦了。”
冯去疾与尉缭同时恭敬道。
但那话不能说啊!
刘邦不屑的瞥了他俩一眼。
怂货!
“陛下,以后有事就让萧何去办!他办事快准狠好!”
“是难得的牛马!”
萧何:……
“……不敢当……”
如果眼神能杀死人,刘邦此时一定是被凌迟的!
嬴政眉头一挑。
“为何是牛马?”
刘邦没心没肺的眉开眼笑。
“犬马之劳太贬低萧何的能力了。”
“非牛不能形容萧何之勤恳。”
“非马不能形容萧何之奔迅。”
“牛马之才,非萧何莫属!”
“而臣!”
刘邦瞬间正色,附身而拜。
“则效犬马之劳!”
那边的君臣等人看着刘邦,心中的想法则是不约而同。
你是真不当人子啊!
你也是真狗啊!
……
……
大唐玄宗时期
“呐呐呐!”
李隆基指着天大叫着。
“朕就说行不通吧!”
“天下万事都堆积在你案头上,你不累才怪呢!”
……
大宋仁宗时期
“陛下!您是最好的陛下!”
继武将之后,一群文臣也给皇帝跪了。
自古史书都言明帝严苛。
就该把那帮写史书的从墓里拉出来看看!
看看什么才叫真严苛!
这太不拿官员当人看了!
赵祯哭笑不得看着身边一群起哄的大臣。
自打朱元璋起,这帮人的脸色那叫变得一个快啊!
……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看了半天,恍然大悟。
“删减版中书省?”
“初始版多相制?”
“你这要是碰到东汉那种情况,不又是外朝凌驾其上?”
“何苦来的。”
其余不提,只说那封驳票拟。
一旦有皇帝早崩幼主继位,那代皇帝草拟批答臣僚奏章的票拟就必定要下放于阁臣手中!
还是那句话,权力下放容易,回收可就难了!
但时候阁臣还可以利用票拟和皇帝召见的机会,干预朝政。
那就是无丞相之名,而近似于丞相之实。
但你要说不设阁臣……
朱元璋自己都有点撑不住了,何况其他人?
“集权一时爽……”
老朱啊老朱……
……
大清雍正时期
雍正看着天幕连连摇头。
“五品?”
“名小而权重。”
“自仁宣之后,明朝阁臣官阶骤升至从一品或正二品,兼任六部尚书。”
“嘉靖之后,不仅兼任六部尚书,而且兼署都察院,直接控制了部、院。”
“阁臣之中,又分出首辅、次辅、群辅。”
“那首辅更是权压六卿,已赫然是真相。”
他看着弘历,慢条斯理道:
“像是那首辅张居正,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俨然是佐天子、总百官、平庶政,事无不统的真丞相。”
“不过阁臣乃至首辅毕竟不是名正言顺的丞相。”
“按照明太祖设立的六卿分职的体制,首辅主政是违制的。”
“他们之所以能够控制部院,是因为有皇帝支持的缘故。”
“所以当明神宗下令追夺张居正的官秩,阁权便一落千丈。”
“此后,阁臣不仅失去了对部、院的控制权,就连皇帝也很难见到了。”
弘历若有所思。
所以汗阿玛设立军机处,将内阁大学士为誉职。
是让其有名无实啊。
……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里的厂卫介绍,动了心思。
垂直一词用得好啊。
自秦始皇统一以后,以郡县制为基础,建立了一统帝国的层级体系。
又初创了皇帝派遣使者出巡视察、处理事务的垂直体系。
层级越设越多,垂直的官员也就越多。
而怎么监控这些官员也是一个问题。
“锦衣卫……”
……
季汉。
刘备看着宦官两字一阵头疼。
“这朱四是老糊涂了?”
“居然让宦官掌权?”
“不愧是父子,一丘之貉!”
……
后唐明宗时期
李嗣源似乎已经看见了。
那是类似晚唐的血雨腥风。
“不智啊。”
……
……
大明。
“砰!”
“他凭什么比咱高!”
“就因为那什么破内阁?”
“那也是咱先起的头子!”
朱元璋很不服气。
“咱好不容易把中书省取缔了,他弄出个小中书出来!”
“咱不让宦官干政,他就弄什么东厂出来!”
“怎么?”
“你跟咱有仇是不是!”
“他朱老四是摆明了跟咱对着干!”
马皇后白了一眼骂骂咧咧的老朱。
“这都是给你擦屁股,你还不乐意了。”
“你要是不累,后面设什么四辅官啊?”
“一拍屁股废了丞相,还拿不出可行的代替方案。”
“天幕说得对,你惯会挖坑!”
朱元璋被马皇后怼的都要气冒烟了。
好你个老四!
你给咱等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