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朱允炆:勿使朕有背锅之名

大明·永乐时期

“放你娘的狗臭屁!”

朱棣气的拍桌而起,胡须飘荡!

剑指天上怒气难遏!

“四个皇叔,逼死了一个!”

“藩王逆来顺受,听凭摆布,他却全无一点怜悯!”

“老十二全家**明志,你赐个谥号“戾”!”

“心坚如铁,现在卖什么仁慈之君?”

朱棣指着天怒喝着:

“白河沟之战,平安追的朕走投无路!若不是他战马失蹄,朕早死了!”

“济南城!铁炫诈降,要用千斤铁闸将朕砸死!要不是控制机关的人时机把握不准,朕也死了!”

“郑村坝!白沟河!小河!灵璧县!”

“仅战马朕就死了八匹!”

“朕没死在战阵上是朕命大!”

“有他什么毋使负杀叔父名啊!”

“可恨!可恨!”

“太子!”

朱棣猛地回头,沉声低喝道:

“给朕查!这说辞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朱高炽张了张嘴,还是认了这差事。

“孩儿明白。”

……

大唐·高宗时期

李治细品着这句话,越品笑意越浓。

“好一个面厚心黑之人。”

一旁的徐妃不懂,但她知道如何让皇帝高兴。

“陛下,妾智识短浅,这里可是有什么奥秘?”

李治抬眼看向须妃,微微一笑。

“没什么,下去吧。”

徐妃的笑意僵住了。

……

曹魏。

“好一个背锅你来,送死也你来!”

曹操惊叹着。

“心肠太毒可没好下场。”

刘备皱着眉,果断看向诸葛亮。

诸葛亮同样皱眉,附耳轻声道:

“建文帝若是真的想要保全自己这位皇叔,他大可直说。”

“而不是含糊的一句勿使负杀叔之名。”

“而皇帝不背杀叔之名,那大将若活捉了燕王,皇帝以谋反之罪处决。”

“那人仍是建文帝自己杀的,还是要背上杀叔的名声。”

一旁的曹操支着耳朵听的不耐烦,直接插话道:

“这建文帝的意思就是只需要一个死了的皇叔,不需要一个活着的皇叔。”

“打起仗来刀枪无眼,谁知道会不会伤到燕王,皇叔在战场上死了也很正常。”

“而如果皇叔阵亡,那这头功必然是大将耿炳文的。”

“那小子是想让耿炳文来背锅!”

“当然,背锅也不是问题,但是这个看皇帝对几个叔叔的表现。”

“最后很有可能为了保住自己的名声让耿炳文来陪葬他的皇叔。”

“毕竟皇帝可以宣布自己没想让燕王死,是耿炳文自作主张。”

“这一战,朱棣输不了。”

刘备听的左一句皇叔右一句皇叔听的刺耳。

听到最后则愣住了。

脸色复杂。

……

……

天幕上。

一轮明月当空,夜空很美。

雄县县城相当热闹。

远道而来的官军士兵像打了胜仗一般开怀畅饮。

碰杯声、欢笑声、划拳声响成了一片,偶尔还有喝高了的哭泣声。

而灯火通明的县城之外。

擐甲执兵的朱棣正冷冷的看着这边。

……

……

……

大汉·武帝时期

“果然。”

刘彻没头没尾的一句,霍去病感叹着。

“这老将军的统帅能力是差了些。”

刘彻摸着小刘据的头,笑道:

“一部分的原因。”

“那耿炳文作为老将,知道优势不大故而选择拖延。”

“希望拖到那大宁和大同兵马整肃完毕,再拉开架势与燕王决战。”

“但在认定需暂行守策同时,那耿炳文心中也明白,朝廷不会这么想。”

“能从朱元璋的那场大牵连之中活下来,就是个傻子也得学会听话听音了。”

“能以军功封侯,还是以守为长,难道不懂分兵之弱?”

“有朱允炆的那句话在。”

“那是明晃晃的要死不要活。”

“因此才有了莫州和雄县两支先锋的布置。”

“那是做给朝廷看的,北方铁骑有多厉害,他既然跟随过徐达岂能不知?”

“可是,赢,燕王死他难活,输,要么战死沙场,要么等被追算。”

“这人也是被难住了。”

霍去病挠了挠头。

“这么小气?各为其主尽心尽力,这是忠臣典范啊?”

刘彻轻哼一声,拢着袖子。

“只看朱元璋与朱允炆二人就知道了。”

“全是性情中人,大局没有,私情甚重。”

“朱明的皇帝啊,有的是乐子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