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九章:靖难无大将,耿炳文做先锋
天幕上。
一身金织盘龙红锦衣的少年纵马驰骋。
风雨变化中。
从意气风发的少年变成不怒自威的藩王。
金戈铁马处,胡虏尽俯首。
……
……
大明。
老朱有点诧异的看着叉腰的小朱棣。
自己能把他封到与草原接壤之地,说明这小崽子是有几分智勇的。
但能亲身率师出击北元,还是出乎他的意料,
毕竟在他眼里,他还是个孩子。
“你骄傲个屁!”
朱元璋不惯着他,没好气道:
“有傅友德在,猪都能打赢!”
“你也就摇旗呐喊那伙的!”
小朱棣气的小脸通红。
朱标则有些忧愁。
四年……怎么打这么久?
……
……
大宋。
“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打,遭殃的还是百姓。”
赵匡胤看着天幕,长叹一声。
篡位也分两种。
一种是改朝换代的篡位,另一种是皇室内部的夺权。
王莽篡西汉、曹丕篡东汉、杨坚灭周、朱温灭唐、刘裕灭东晋、自己代后周。
这些都是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和平演变,根本没有大规模战争。
属于第一种情况。
而第二种情况,就像隋炀帝和唐太宗等人。
他们的情况与朱棣类似,不过没有燕王这么大动干戈。
隋炀帝是通过诽谤的手段扳倒太子杨勇,继承皇位。
唐太宗则是发动玄武门兵变,逼迫李渊把皇位让给自己,两天时间就搞定了。
而天上这个……
“四年……”
不管输赢,天下也得不了好。
“这朱允,读书读傻了。”
安安稳稳的削权多好!
……
……
大唐玄宗时期
李隆基现在已经完全脱敏了。
一旁的杨玉环也大约明白了一些。
“所以说,只要朱允不破坏老朱当初设计的构架,不率先动手。”
“只要把叔叔们盯得死死的,他们也只能凭空打嘴炮?”
李隆基在杨贵妃的怒视中从果篮里拿走最后一颗桃。
擦了擦,啃了一口。
“没错,但朱允偏偏觉得他爷爷的设计有问题,非要强行削藩。”
“这才惹出奉天靖难,不过……”
李隆基三两口吃完桃,用手巾擦了擦手。
“打仗也不是说人多就必赢的。”
“还得看双方的将领与用兵。”
……
……
……
季汉怀帝时期
诸葛亮长叹一口气。
“朱元璋真是……用心良苦啊。”
长于攻坚伐谋的都被除掉,留下的都是勇猛有余智谋不足的。
这样即能保证皇位不受功臣要挟,还能保证藩王有异朝中有人能治。
不提藩王想反有多难。
就算反了,那也是以一州之地对抗天下九州。
对方只要下令决心跟你硬郝,用后勤就能活活拖死反王。
这种长于防守的大将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小儿辈急功近利啊。”
……
……
……
大明永乐时期
“仁你娘个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