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朱元璋的功绩(下)

……

大明。

老朱脸色铁青。

“来,你说!”

“妄动刀兵乃不祥!咱这是仁德!”

“咱哪里错了!”

朱标刚想开口,被马皇后拉扯了一下。

马皇后轻声道:

“你爹现在开始钻牛角尖了,你这时候说什么都是火上浇油。”

“让天上那个说。”

“这样他才信。”

朱标看着正气呼呼的老朱。

那脑门上的银针还正随着粗气颤悠着。

他只能无奈点头。

……

……

大隋。

“这日本……”

杨坚觉得有几分不对。

“莫不是又养出个白眼狼来?”

独孤伽罗同样语气不善。

“那吐蕃可是把唐朝一顿折腾啊……”

夫妻俩对视一眼。

“皇后,遣隋使千里迢迢来此,颇为不易啊。”

“陛下,我等上国感其向学之心,加以倍护啊。”

“派兵护送回去吧!”

……

大唐高祖时期

“你等等,我捋捋啊。”

李渊揉着额头,皱眉深思。

“意思就是,我被人打了。”

“我在十分愤怒的情况下,决定把自己关起来?”

那边的李世民觉得不能这么说。

毕竟新生的国家,你指望他长途跋涉跨海而攻也不太现实。

但他也摸不准朱元璋究竟是因为考虑国家支撑不住,还是考虑打起来位子不稳……

毕竟就他干的那些事真不好说……

秦朝监察天下也很严啊。

不也是一个动荡就亡了。

……

……

……

大汉。

“老朱被骗了,骗得好惨。”

刘邦蹲在墙角,一副出恭的模样。

旁边两个小的也是同样的姿势,尴尬的蹲在那里。

“你刚才说你阿母叫戚夫人过去了?”

刘盈点点头。

刘邦咂摸咂摸嘴。

“你俩觉得……”

刘盈不吱声,小刘恒则说道:

“中宫是想逼您出去。”

“阿父不会觉得中宫没猜到您要堵我俩吧?”

刘邦身子一僵。

“她应该……”

小刘恒摇摇头。

“阿父,您最了解中宫,我们不知中宫会不会真的动手。”

“一切要看阿父判断。”

刘邦沉默了,随即猛地起身。

“彼其娘之!”

骂骂咧咧的往未央宫走去。

小宦官慌忙向二人行礼,扭身跟上。

两人在墙角处探出脑袋。

“四弟,阿母真厉害啊,居然能猜到阿父堵咱俩。”

小刘恒扶着墙角,面无表情的抬头看着大傻子。

“我骗他的。”

刘盈则惊愕的低头看着他。

“可戚夫人的确去了?”

小刘恒点点头。

“所以呢?”

刘盈一下被问住。

小刘恒摇摇头,拍了拍手。

“走吧阿兄。”

“这回没人堵咱俩了。”

“不用蹲着了。”

刘盈呆呆的看着小东西渐渐走远。

又回头看向未央宫。

喃喃道:

“阿父被骗了……”

随即想到黑着脸的阿母。

咽了口吐沫。

“骗得好惨……”

……

大汉文帝时期

“就没人告诉他?”

刘启感觉难以置信,不可能整个朝堂上都是无能之人吧?

“这点东西不难看透啊!”

刘恒按了按太阳穴,无力道:

“那你觉得,有人敢说吗。”

“说了之后,他会听吗?”

“就算你认为这些东西跟官员利益也切身相关。”

“那你不记得官员才拿多少俸禄了吗?”

“没理由也不想说。”

“就这么简单。”

刘启眨巴眨巴眼睛。

“这……这亏……”

刘恒不置可否道:

“大明后代皇帝吃定了。”

……

……

……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

脑中回想出那段话。

“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

“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

嬴政从没觉得朱元璋做错了。

人人都以为自己所学的是正确的,随便批评领袖的政策。

而皇帝统一天下,就是替天下人分辨黑白,定于一尊。

天下成法,要令在于不多。

一言而止。

就是使天下人都遵守这个“一”,从而民无乱纪。

所以他懂。

他也明白,朱元璋或许跟汉唐皇帝比是落后的。

但恰好的,朱元璋比他多走了一步。

……

大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李世民突然想到里的大同观念。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是谓大同。”

李承乾没太明白阿耶为什么要念这个。

李世民则是突然有感而发。

因为他短暂的看到了平等地权的井田制。

看到了王道仁政。

在朱元璋之前,是王莽推行的王田令实行这些。

“可惜啊。”

李世民悠悠长叹。

“这天下似水,流动不变。”

“不是广间大夏,如如不动啊。”

……

……

……

天幕上。

许久不见的大金字腾飞而出。

『朱元璋是个怎样的皇帝?』

『一,功大于过的有为之君』

『二,过大于功的有为之君』

『三,他就是万古一帝口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