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团练

随着张达戟指那年轻县吏,场上氛围顿时紧张起来。在后面这些县吏们看来,贼到底是贼,喜怒无常简直没个定性。但这些县吏们其实也是这样的,只是这一次操生杀权柄的不是他们,所以他们才不适。张达突然指着这小吏,想看看他的惊慌失措,但张达却意外的发现,其平静的眼神波澜不惊,这倒让他对其人产生了兴趣,遂问:“你这小吏,还未讲过自己姓名。说来。”那小吏不慌不忙,只是拜道:“在下新郑申商,见过将军。”“申商?嗯,我知道了,名听着不错,像个读书人的名。但我话还是要说在前头,要是一会你说的办法没用,那只能请你上去一遭了。”申商继续一拜:“如不行,仆甘死。”在县署外,当张达的扈兵将新郑令的尸首放下后,还当着众闾民的面前将新郑令用棺木收殓好,果然奏效了。闾民们见状都陆续散了回去。其实他们也知道,这也就是这个程度了。虽然新郑令对他们有活命之恩,但这世道没个道理的。或者说人人都有自己的道理的。他们也知道他们县里的那个游侠周贵为何要杀新郑令,冤冤相报嘛。所以新郑令被杀后,他们虽然难过,但也知道这是新郑令咎由自取。但等他们看到新郑令的尸首被悬挂在外后,他们就受不了,不带这么折辱人的。所以他们冒着刀兵,也要为新郑令讨个公道。现在结果是好的。而且从这一次,他们确实发现这一伙黄巾军真有点不一样。按常理,他们刚刚那样冲撞,不说杀几个,那至少也要把领头的拿了鞭挞。但这些黄巾军却非常克制,一直试图在和他们沟通,这就有那么种爱民如子的味道了。张达也不知道,他这无心的一手,到收获了不少本地的民心。随着新郑安定,张达迅速回信接应泰豫联军入城。这边泰豫联军入司隶校尉的第一战打得漂亮,那边在阳翟,一场军议也在开始。---------------豫州颍川郡,阳翟。新的帅臣新的幕府。诸营将、谋士悉聚在阳翟的郡守府,由颍川郡守阴修作陪,新任左中郎将张温开始了他第一次全军大议。而原左中郎将皇甫嵩额头中箭,时醒时昏,不过据说曹操已经请了自己老乡,也就是同县的华佗来幕府为皇甫嵩治伤,也许会好些吧。但不管怎么说,有朝庭法度在,即便左中郎将部大多数军吏都是皇甫嵩征辟整训的,但只要张温有那旌节,坐在那牙帐里的终究还是张温。张温这会正对着近百名军吏、幕僚口若悬河,在场的都是屯将以上的军吏,在外面也都是二百石以上的品秩,但这会却都像黎庶一般,正襟危坐,听着上首的张温训示。军议一开始,张温就大发雷霆,他一方面以朝庭的口吻痛斥左中郎将行营诸将指挥无能,作战不力,将朝庭主力部队浪费在了颍阳。他怒斥:“你们当中有一个算一个,哪个不是国家栋梁,朝廷菁英。不是在西北战场磨炼过,就是在北面打过鲜卑人。但现在呢?忠君报国的精神都哪里去了?全军上下颟顸懈怠,在这样下去,朝廷社稷就要亡在你辈之手。耻辱!”张温不仅是朝中司空,更是为数不多在外总戎的帅臣。以三公之尊而任方面之任,这也就是光武年间,那些个云台将们才有的待遇。所以当张温用这些严厉的措辞训斥这些汉将吏时,全场人大气不敢出,全都在缄默。之后张温又骂了小一刻,然后突然就点了之前代指挥的中军校尉赵融。张温骂赵融:“还有些将领,不顾大局,拥兵自保,将国家之兵当做私兵,好大的狗胆。需知尔等手上之兵,食的是汉家的粟,忠的是汉家的事。颍阳一战,就是因为尔等见死不救,才使得后校尉部全军覆没。你赵融就要为颍阳的惨败负责。还有不要觉得某些人会保你,他自身难保。”赵融开始还默默听着,反正没点他,但突然听到张温不仅指了他的名字,还要将颍阳大败的责任归结自己,顿时就慌了。他看了一眼张温边上的曹操,猜到是此人陷害自己,暗将这口气忍下。赵融膝行出列,对着张温重重叩首:“公帅,我赵融如何有这般能耐,颍阳大战时,我正在前方厮杀,如何能统筹得了,当时调度全军的可是左中郎将啊。”赵融此言一出,在场的将吏们皆不耻:好个卖主求荣之辈,你赵融现在竟然要卖老帅?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是皇甫嵩简拔的,虽然不敢在皇甫嵩和张温的统兵之权斗争中站到张温的对立面,但让他们出卖皇甫嵩,那也是不可能的。而现在这个赵融,竟然为了脱罪就要卖主,猪狗一般的人物。我等怎与此辈在一帐内。上首的张温听了赵融的话,虽也觉得不耻,但倒是正中其算计。原先他从曹操那里就了解到,这赵融虽然是皇甫嵩的重将,但其人贪生怕死,稍微一恐吓,其人定然要倒戈。所以张温就把赵融当成了这次权力斗争的第一战,果然一战破了如今的僵局。有此人背书,他张温终于可以将这万余主力抓在手里了。既然在赵融这里打开了突破口,张温就不再训斥诸将了,随后他便道:“我虽久在中枢,但自四月黄巾暴乱,我对如今的整个局势都要比在场诸位都要了解的深。近几个月,河北、青州、兖州、豫州、南阳诸多战场,我可以毫不讳言,就是处处受制,着着失败。河北还好些,有北中郎将的统帅并幽州突骑,汉军已经在几次重要合战中打败了河北黄巾的进攻,已经将张氏三兄弟分割包围在广宗、曲阳两地。但即便如此,也只是围困,等平定还不知道何时。而在青州战场,就不堪了。那青州刺史焦和真乃一个妄人。坐拥大州,甲兵甚众,但每每与黄巾军交战,未接风尘,未交旗鼓就望寇奔北。只知在城内卜筮清谈,任生生使得青州不复为国家所有,真恨不得斩此僚。还有在兖州呢,就更不说了。泰山贼起兵以来,朝廷连折了多少二千石在此贼之手?不仅搅得泰山不宁,更是北上到了河济搞风雨,这次颍阳一战更是奔袭而至,使我军遭此大败,可以说此贼为贼中第一巨寇,必是我汉家心腹之患。我军下一阶段的主要对手就是此贼。至于豫州、南阳两地,却是危中有机。豫州之黄巾二分,南下汝南之贼不足为虑。北上之贼已随泰山军北上,虽祸在后来,但在当下,豫州的黄巾已经不足为虑。这是我们要快速扭转局面的地方。而在南阳,哼哼,就先不说了,总之。本兵告诉诸位,现在已经到了社稷存亡的关头,朝野上下都在看着我们,他们在讥讽我们汉家兵已经到了这个程度吗?连蜂起的蛾贼都打不定。这是对我汉室权威最大的伤害,万不能忍受。不过虽然最近战事不顺,但只要我们激发天良,发奋图强,平贼之事还是大有可为的。因为我汉家依然有三河、荆襄、关中、川蜀、江淮一带的稳定大后方,无论是中原河北的黄巾军还是西北蜂起的羌人之乱,我们都有信心赢得最后的胜利。但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诸位,在你们这些六百石以上的军吏身上。你们是否能自身自好,忠君任事,是否能激发麾下士气,再整旗鼓。你们就是一面面旗帜,全军将士都看着你们,你们有信心,那麾下的将士们就有信心,你们一懈怠,那麾下的将士们就会更懈怠。所以诸君,你们是此战的关键,汉室的未来就在尔等肩膀上扛着。努力!诸君。”于是,在场近百位汉家军吏,拜首肃道:“愿为国家效死。”见整个士气已经恢复,张温就开始下了新的战略:“平贼至此,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随着南阳、豫州之战事的结束,骤时两地的汉军兵力将会陆续北上攻击大河两地的黄巾军。有此生力之军加入,河北和兖州的僵局就会被打破,到时候,整个形势都将会发生逆转。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敌人也知道战事的趋势,所以他们正打算北上攻打敖仓。敖仓作为河南河北两只汉军主力军团的补给后方,可以说是此战真正的胜负手。如果敖仓一丢,不说河北要丢,就是河南也要完蛋。到时候,被解放了兵力的不是我们,而是对面的黄巾军。所以,在座诸位知道敖仓的重要了吗?”还是没人说话,但张温知道,他们知道严重性,只是因为他刚雄威太甚,一时没人敢说话。但这样也好,不威何以为帅。这一刻的军议,就是他张温的独角戏。一种站在历史命运转折点,而又是他张温独自推动的宏大感,激得他浑身战栗。于是,张温起身:“这次,正是诸君用武之时。力挽狂澜,朝廷又有何吝啬封侯之拜。如今兖豫黄巾主力要云集荥阳。我们正可在那里将之一举歼灭,毕其功于一役。”在场诸多军将听了张温这话,才慌了。想啥呢,就咱手上万余兵马,还要和人家主力合战?那不是送死去吗?好几个将领都要拿眼瞄着赵融,但这人刚做了丑事,哪还想替别人出头,于是都当没看见。这时候,一将出来了,却是张温一边跪坐的曹操,只见其人武弁大袴,对张温拜道:“公帅,我军到底兵力微薄,贸然与贼合战,未知成败啊。”见曹操出来反对张温,好几个将领都为曹操捏了把汗,担心张温的怒火会撒向这个可怜的军吏。但谁知,张温一改之前暴躁,反细心回道:“这一次,我为大家请了援兵。之前我就以司空兼行营左中郎将的名义,征调豫州颍川、汝南、梁国、沛国、陈国、鲁国六郡国太守,发六郡在籍六百石以上之家,各起团练、族兵、部曲,至本年九月末,悉数于长社团营。”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场诸多将领都惊讶于公帅的先斩后奏,完全没有和他们这些军吏商议,就要大起地方豪势部曲。他们倒不是真想的有多远,而是心里不愤自己被人小视。他们到底是国家的经制之兵,浴血沙场不说,最后反而要成那些豪势们的配角,这如何甘心。但并没有人反对。因为他们发现了,原来这曹操和张温在那演戏给他们看呢。这两定然早就商议好了。罢了,既然这张温如此自信,那就听他的吧,且观他后面成败如何,再做计较。没错,这一手笔,确实是张温和曹操商量多日才完善好的条陈。原先曹操发豪势之家起部曲,张温是不反对的,但他觉得,不能所有的豪强都有这个权力,而是聚集在家里出过六百石以上的士族。六百石在地方上已经是做过县令了,在京也是议郎一级别的重要官员。这类人和汉室的捆绑比较深,还是比较可控制的。张温作为司空一级别的大老,很是看清中央与地方的博弈关系。无论是三皇五代,还是秦皇汉武,中原便是国、家二重统治。国便是中央,家便是地方的家族、宗亲、乡党。这二者既是一体又是两面。秦汉以来,对家族的态度都是比较针对的,视之为和中央争夺土地和人口的弊害。但到了本朝,朝廷已经陆续转变了敌视态度,而将豪势之家看作为地方行政统治的依靠。而且张温更是预见到,随着黄巾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中央对地方豪势的依靠的趋势将会越来越加剧。【稳定运行多年的小说app,媲美老版追书神器,老书虫都在用的换源app,huanyuanapp】在承平时期,地方官长都是选自有中央履历背景的来担任,有朝廷权威背书,这些流官道也能对地方有适当的约束。但战乱之时,事情就不对了。张温在中央的时候,从各地送上来的邸报可知,现在青、兖、豫、冀,各地郡守县长已经无力控制,各地方政权和郡县卒都不堪一击。面对贼袭,除了个别流官郡守长能忠君,坚守到底,其余皆是望风而走,将一县钱粮布粟全以资贼。张温知道背后的原因就是这些中央流官在地方上毫无利益,根本无所谓坚守。他们又没有宗族家人、又没有田地坟茔在此,那干嘛要舍了命去和那些不怕死的蛾贼拼命。他们只要将绶印一挂,带着这些年贪污来的钱粮回家,聚族而守。谁能将他们怎么办。反而是地方豪势,他们的根基全在地方,根本走不了。所以贼一来,他们抵抗的最激烈。汉家法度,一县不过五百军,这点兵力在承平的时候还好,一旦战时,遇到的都是成千上万的蛾贼,这点兵力够什么?所以每每守城都是依靠豪势之家的部曲。也正是靠着这些部曲,各地方才能守城、维系起码的秩序。所以换句话说,汉家经营二百年的中央一统局面,因为黄巾之乱,不得不走向各地方自治。但话是这么说,作为一个公族之家,全部利益都在国家大一统局面下的张温,他还是不可能放任这种瓦解的局面的。要知道,如果地方各个以力称雄,那天下将再为秦末、莽末之大争之世。一些草野乡豪,他们的利益从来就没有与汉室中央发生过联系。那这些人一旦有兵有刀,又怎么会为汉庭驱驰。到时候起的团练不说阳奉阴违吧,甚至都可能直接倒戈到对面黄巾军。这是张温万不能忍受的。所以他才专门将起团练的权力限制在了六百石以上的家族,使其家召集团练,随营征战。正是因为,一方面,类张温这样的公族大老不欲地方乡豪坐拥部曲,在地方上尾大不掉。一方面又知道必须依赖这些乡豪之兵,维持地方、抵御黄巾。所以,张温和曹操创造性的想出,用具有中央履历经验的士族作为起团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均衡上面两点。到这里,张温的战略其实已经非常清晰了,就是采取北守南攻的策略。在确定要在荥阳与贼合战,张温就已经传檄给北中郎将卢植,令其至少发三个部南下屯驻到荥阳敖仓坚守。而张温就在豫州这里,整军南下汝南,与朱儁一道前后夹击汝南黄巾。待剿灭了汝南黄巾,他将帅左右中郎将两军并汝南豪强部曲,一同北上长社。到时差不多九月,豫州各地的团练部曲也都整训开到。到时候他张温手上的军力至少要膨胀到五六万之多。之后,他就一路北上,与贼会猎于敖仓,一举挽救汉室危亡。说实在的,张温此策是真的好,如果不考虑后遗症,可预见的,汝南黄巾肯定挡不住。而汝南黄巾挡不住,那豫州中部的汉军就会得到解放,能北上支援。到时候张冲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当得住。只不过张温此策的关键就在于这个团练。但团练真的就这么好起吗?